Home
  By Author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Other Symbols ]
  By Title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Other Symbols ]
  By Language
all Classics books content using ISYS

Download this book: [ ASCII | HTML | PDF ]

Look for this book on Amazon


We have new books nearly every day.
If you would like a news letter once a week or once a month
fill out this form and we will give you a summary of the books for that week or month by email.

Title: 說苑
Author: Liu, Xiang, 77? BC-6? BC
Language: Chinese
As this book started as an ASCII text book there are no pictures available.


*** Start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說苑" ***


Volume 1-4

                             卷一 君道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淨無為
,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
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
公曰:“善!”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
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
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書曰:‘睿作圣’。詩人曰:‘岐有夷之行
,子孫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
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借之,諫者勿振以威,
毋格其言,博采其辭,乃擇可觀。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武無文,民
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
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辭。
    陳靈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陳其亡矣!吾驟諫君,君不吾听而愈
失威儀。夫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而東,在
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也。夫樹曲木者惡得直景,人
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號,垂顯令之名者也。易曰:
‘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
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發乎邇
,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机,樞机之發,榮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可不慎乎?’天地動而万物變化。詩曰:‘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
嘉。’此之謂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縱恣焉,不亡必。”靈公聞之,以泄冶
為妖言而殺之,后果s于征舒。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對曰:“有之
。”哀公曰:“何為其不博也?”孔子對曰:“為其有二乘。”哀公曰:
“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孔子對曰:“為行惡道也。”哀公懼焉。有間
曰:“若是乎君子之惡惡道之甚也!”孔子對曰:“惡惡道不能甚,則其
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則百姓之親之也,亦不能甚。”詩云:
‘未見君子,憂心慘嗉燃梗慘嗉汝碇梗參倚腦蛩怠!凳敝春蒙頻樂瓷躋踩
恕哀公曰:“善哉!吾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微孔子,吾焉聞斯
言也哉?”
    河間獻王曰:“堯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窮民,痛万姓之罹罪,憂眾生
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
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
罰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堯道也。當舜之時,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
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險也,所
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教猶未竭也,究諭教焉,而有苗氏
請服,天下聞之,皆非禹之義,而歸舜之德。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
民,有飢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
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攝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
所臨之民有飢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其君
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
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
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詩曰:“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此
之謂矣。
    河間獻王曰:“禹稱民無食,則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則我
不能勸也;故疏河以導之,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東海,民亦勞矣,
然而不怨者,利歸于民也。”
    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順道,故使然焉,
君王何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
人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書曰:“百姓有罪,在予
一人。”
    虞人与芮人質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則見其人民之讓為士大夫;
入其國則見其士大夫讓為公卿;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讓為士大夫,其
士大夫讓為公卿,然則此其君亦讓以天下而不居矣。”二國者,未見文王
之身,而讓其所爭以為閑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
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故書曰:“惟文王之
敬忌。”此之謂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
。”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
一与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
,士稱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成王益重
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疇,夔為樂正
,?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体力便巧不能為一
焉,堯為君而九子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堯遂成厥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
道也,王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亂舊法而天下治矣。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
”伊尹對曰:“昔者堯見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舉之。夫三君
之舉賢,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況無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
失矣。故君使臣自貢其能,則万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
賢材以自輔,然后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
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
,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
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群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
,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武王問太公曰:“舉賢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曰:“舉賢而不用
,是有舉賢之名,而不得真賢之實也。”武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望
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真賢也。”武王曰:“好用小善者何
如?”太公曰:“君好听譽而不惡讒也,以非賢為賢,以非善為善,以非
忠為忠,以非信為信;其君以譽為功,以毀為罪;有功者不賞,有罪者不
罰;多党者進,少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賢,百吏群党而多奸;忠臣
以誹死于無罪,邪臣以譽賞于無功。其國見于危亡。”武王曰:“善!吾
今日聞誹譽之情矣。”
    武王問太公曰:“得賢敬士,或不能以為治者,何也?”太公對曰:
“不能獨斷,以人言斷者殃也。”武王曰:“何為以人言斷?”太公對曰
:“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為,以人
言為;不能定所罰,以人言罰;不能定所賞,以人言賞。賢者不必用,不
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為國何如?”太公對曰:
“其為人惡聞其情,而喜聞人之情;惡聞其惡,而喜聞人之惡;是以不必
治也。”武王曰:“善。”
    齊桓公問于宁戚曰:“鉑子今年老矣,為棄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
不行,人多失職,百姓疾怨,國多盜賊,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
乎?”宁戚對曰:“要在得賢而任之。”桓公曰:“得賢奈何?”宁戚對
曰:“開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祿,顯其名,則天下之士騷然
舉足而至矣。”桓公曰:“既以舉賢士而用之矣,微夫子幸而臨之,則未
有布衣屈奇之士踵門而求見寡人者。”宁戚對曰:“是君察之不明,舉之
不顯;而用之疑,官之卑,祿之薄也;且夫國之所以不能士者,有五阻焉
:主不好士,諂諛在旁,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嘗見用,二阻也;壅塞掩
蔽,必因近習,然后見察,三阻也;訊獄詰窮其辭,以法過之,四阻也;
執事适欲,擅國權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則豪俊并興,賢智求處;五阻
不去,則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賢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無
不受,故長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無不容,故安樂而長久。因此觀之,則
安主利人者,非獨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將著夫五阻以為戒本也。
”
    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寡人欲從夫子而善齊國之政。”對曰:“嬰聞
之,國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齊國雖小,則何為不具官乎?
”對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墮懈,辭會不給,則隰朋
侍;左右多過,刑罰不中,則弦章侍;居處肆縱,左右懾畏,則東郭牙侍
;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則宁戚侍;軍吏怠,戎士偷,則王子成父侍;德
義不中,信行衰微,則鉑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長續其短,以人之厚補其薄
;是以辭令窮遠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頓;是故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
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聞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
聞高繚与夫子游,寡人請見之。”晏子曰:“臣聞為地戰者不能成王,為
祿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繚与嬰為兄弟久矣,未嘗干嬰之過,補嬰之闕,特
進仕之臣也,何足以補君。”
    燕昭王問于郭隗曰:“寡人地狹人寡,齊人削取八城,匈奴驅馳樓煩
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廟,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曰:“有
,然恐王之不能用也。”昭王避席請聞之,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
臣也,其實,師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友也;霸者之臣,其
名,臣也,其實,賓也;危國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虜也。今王將東
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則 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
,則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禮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勢以求臣,則朋友之
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則師傅之材至矣。如此則上可以王
,下可以霸,唯王擇焉。”燕王曰:“寡人愿學而無師。”郭隗曰:“王
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
,蘇子聞之,從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
景聞之,從楚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收鴐蘢辣蝐桷央姓街垂玻菜勻徽
擼菜淖又戳病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謂也。
    楚庄王既服鄭伯,敗晉師,將軍子重,三言而不當,庄王歸,過申侯
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庄王喟然嘆曰:“吾聞之,
其君賢者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
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恐亡,且世不絕
圣,國不絕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為?”故戰服大
國義從諸侯,戚然憂恐圣知不在乎身,自惜不肖,思得賢佐,日中忘飯,
可謂明君矣。
    明主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而恐驕,三曰聞
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識其然也?越王勾踐与吳人戰,大敗之,兼
有九夷,當是時也,南面而立,近臣三,遠臣五,令群臣曰聞吾過而不告
者其罪刑,此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者也。昔者晉文公楚人戰,大胜之,燒
其軍,火三日不滅,文公退而有憂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憂色,
何也?”文公曰:“吾聞能以戰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詐胜之徒,
未嘗不危也,吾是以憂。”此得意而恐驕也。昔齊桓公得鉑仲隰朋,辯其
言,說其義,正月之朝,令具太牢進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鉑仲隰朋東
面而立,桓公贊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聰,不敢獨擅
,愿荐之先祖。”此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齊景公出獵,上山見
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
則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賢
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
若此者也。今山上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
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楚庄王好獵,大夫諫曰:“晉楚敵國也,楚不謀晉,晉必謀楚,今王
無乃耽于樂乎?”王曰:“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皁刺虎豹者,吾是以知
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
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故曰:苟有志則無非事者,
此之謂也。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爛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
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
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极也,蓋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應人,如影之
隨形,響之效聲者也。詩云:“上下奠瘞,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殷太戊時,有桑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請卜之湯廟,太戊
從之,卜者曰:“吾聞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生;
殃者禍之先者也,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問疾
吊喪,三日而桑谷自亡。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號高宗,成湯之后,先王道缺,刑法
違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問焉,其相曰:“吾雖
知之,吾弗得言也。聞諸祖己,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國亡乎?
”武丁恐駭,飭身修行,思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老
。三年之后,蠻夷重譯而朝者七國,此之謂存亡繼絕之主,是以高而尊之
也。
    宋大水,魯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滿盈,延及君地,以憂執政
,使臣敬吊。”宋人應之曰:“寡人不佞,齋戒不謹,邑封不修,使人不
時,天加以殃,又遺君憂,拜命之辱。”君子聞之曰:“宋國其庶几乎!
”問曰:“何謂也?”曰:“昔者夏桀殷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成湯
文武知任其過,其興也勃焉;夫過而改之,是猶不過。故曰其庶几乎!”
宋人聞之,夙興夜寐,早朝晏退,吊死問疾,戮力宇內。三年,歲丰政平
,向使宋人不聞君子之語,則年谷未丰而國未宁,詩曰:“佛時仔肩,示
我顯德行。”此之謂也。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為祟。”大夫請用三牲焉。王曰:“止,
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過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
不是過也。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焉。仲尼聞之曰:“昭
王可謂知天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楚昭王之時,有云如飛鳥,夾日而飛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驛東而
問諸太史州黎,州黎曰:“將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馬說焉則可。”令尹司
馬聞之,宿齋沐浴,將自以身禱之焉。王曰:“止,楚國之有不谷也,由
身之有匈脅也;其有令尹司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脅有疾,轉之股肱
,庸為去是人也?”
    邾文公卜徙于繹,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
寡人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
曰:“命可長也,君胡不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長,時也;民
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繹。
    楚庄王見天不見妖,而地不出孽,則禱于山川曰:“天其忘予歟?”
此能求過于天,必不逆諫矣,安不忘危,故能終而成霸功焉。
    湯曰:“藥食先嘗于卑,然后至于貴;藥言先獻于貴,然后聞于卑。
”故藥嘗乎卑,然后至乎貴,教也;藥言獻于貴,然后聞于卑,道也。故
使人味食然后食者,其得味也多;使人味言然后聞言者,其得言也少。是
以明王之言,必自他听之,必自他聞之,必自他擇之,必自他取之,必自
他聚之,必自他藏之,必自他行之;故道以數取之為明,以數行之為章,
以數施之万物為藏。是故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
    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鉑饒犯我以義,違我以禮,与處不安,不
見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時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勸我為之;吾
所樂者,先我行之。与處、則安,不見、則思,然吾有喪焉,必以吾時遺
之。”大夫許諾,乃爵鉑饒以大夫,贈申侯伯而行之。
申侯伯將之鄭,王曰:“必戒之矣,而為人也不仁,而欲得人之政,毋以
之魯、衛、宋、鄭。”不听,遂之鄭,三年而得鄭國之政,五月而鄭人殺
之。
    趙簡子与欒激游,將沈于河,曰:“吾嘗好聲色矣,而欒激致之;吾
嘗好宮室台榭矣,而欒激為之;吾嘗好良馬善御矣,而欒激求之。今吾好
士六年矣,而欒激未嘗進一人,是進吾過而黜吾善也。”
    或謂趙簡子曰:“君何不更乎?”簡子曰:“諾。”左右曰:“君未
有過,何更?”君曰:“吾謂是諾,未必有過也,吾將求以來諫者也,今
我卻之,是卻諫者,諫者必止,我過無日矣。”
    韓武子田,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傳來告曰:“晉公薨。”武子謂欒
怀子曰:“子亦知君好田獵也,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吾可以卒獵而后吊
乎?”怀子對曰:“范氏之亡也,多輔而少拂,今臣于君,輔也;?于君
,拂也,君胡不問于?也?”武子曰:“盈而欲拂我乎?而拂我矣,何必?
哉?”遂輟田。
    師經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援琴而撞
文侯不中,中旒潰之,文侯謂左右曰:“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左右曰:“罪當烹。”提師經下堂一等。師經曰:“臣可一言而死乎?”
文侯曰:“可。”師經曰:“昔堯舜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違;桀紂之
為君也,唯恐言而人違之。臣撞桀紂,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釋之!
是寡人之過也,懸琴于城門以為寡人符,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齊景公游于蔞,聞晏子卒,公乘輿素服,驛而驅之,自以為遲,下車
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于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矣,至伏
尸而號曰:“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u而不收,怨罪
重積于百姓。今天降禍于齊國,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
姓將誰告矣?”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
年,未嘗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對曰:“此
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知君之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
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
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陷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
我為臣。”是時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歸,魚乘塞涂,撫其御之手
,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
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于君,未見眾而
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
,乃晏子之遺訓也。夫天之生人也,蓋非以為君也;天之立君也,蓋非以
為位也。夫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顧其人,是不承天意忘其位之所以宜事也
,如此者,春秋不予能君而夷狄之,鄭伯惡一人而兼棄其師,故有夷狄不
君之辭,人主不以此自省,惟既以失實,心奚因知之,故曰:有國者不可
以不學春秋,此之謂也。
    齊人s其君,魯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殺其君乎?”師懼曰:
“夫齊君治之不能,任之不肖,縱一人之欲以虐万夫之性,非所以立君也
。其身死自取之也;今君不愛万夫之命而傷一人之死,奚其過也。其臣已
無道矣,其君亦不足惜也。”
    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文王以王季為友
,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泰顛閎夭為臣,其本美
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天下
正,其事正矣。春致其時,万物皆及生,君致其道,万人皆及治,周公戴
己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尊君卑臣者,以勢使之也。夫勢失則權傾,故天子失道,則諸侯尊矣
;諸侯失政,則大夫起矣;大夫失官,則庶人興矣。由是觀之,上不失而
下得者,未嘗有也。
    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
秋不作;春秋作而后君子知周道亡也。故上下相虧也,猶水火之相滅也,
人君不可不察而大盛其臣下,此私門盛而公家毀也,人君不察焉,則國家
危殆矣。鉑子曰:權不兩錯,政不二門。故曰:脛大于股者難以步,指大
于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國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亂,在君行之賞
罰



                             卷二 臣術

    人臣之術,順從而复命,無所敢專,義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
國,必有補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孫保之。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
則榮,犯六邪則辱,夫榮辱者,禍福之門也。何謂六正六邪?六正者:一
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
,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虛心白意,
進善信道,勉主以体誼,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
歸善于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体,夙興夜寐,進
賢不解,數稱于往古之德行事以厲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
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复之,塞其間,
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
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
曰國家昏亂,所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君之過失,不辭其誅,身
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也。六邪者:一曰安官貪祿
,營于私家,不務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飢于論,渴于策,猶不肯盡
節,容容乎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
,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即進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為
樂,不顧其后害,如此者諛臣也。三曰中實頗險,外容貌小謹,巧言令色
,又心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而匿其美,使主
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
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离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
。五曰專權擅勢,持招國事以為輕重于私門,成党以富其家,又复增加威
勢,擅矯主命以自顯貴,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言以邪,墜主不義,朋党
比周,以蔽主明,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复异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非
無間,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惡布于境內,聞于四鄰,如此者亡國之
臣也,是謂六邪。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
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對曰:“三
公者,知通于大道,應變而不窮,辯于万物之情,通于天道者也;其言足
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也。九卿者,不失四時通于溝渠,修堤防,樹五谷,通于地理者也;能通
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此者舉以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也。大
夫者,出入与民同眾,取去与民同利,通于人事,行猶舉繩,不傷于言,
言之于世,不害于身,通于關梁,實于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故大夫
之事常在于仁也。列士者,知義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政強
諫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故列士之事,
常在于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湯曰:
“何謂臣而不臣?”伊尹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
諸兄、臣而不名,先生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
。”
    湯問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
尹對曰:“三公者,所以參五事也;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大夫者,所
以參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參大夫也。故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
,外內若一。”
    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
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子貢曰:“然則齊無鉑仲,鄭無子產乎?
”子曰:“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為賢耶?
”子貢曰:“進賢為賢?”子曰:“然,吾聞鮑叔之進鉑仲也,聞子皮之
進子產也,未聞鉑仲子產有所進也。”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問焉,曰
:“寡人將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聞之
,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臣者疏賤,不敢聞命。”文侯曰:“
此國事也,愿与先生臨事而勿辭。”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貴
視其所舉,富視其所与,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由此觀之,可知
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過翟黃,翟黃問
曰:“吾聞君問相于先生,未知果孰為相?”李克曰:“季成子為相。”
翟黃作色不說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我于
子之君也,豈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問相于我,臣對曰:‘君不察故也
,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与,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由此觀之可
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臣子為相。”翟黃不
說曰:“触何遽不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計事內史,触所任也;
王欲攻中山,吾進樂羊;無使治之臣,吾進先生;無使傅其子,吾進屈侯
附。触何負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鐘,什九
居外一居中;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舉人主之師也,
子之所舉,人臣之才也。”翟黃方然而慚曰:“触失對于先生,請自修,
然后學。”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為相矣,于是翟黃默然變色內慚,
不敢出,三月也。
    楚令尹死,景公遇成公干曰:“令尹將焉歸?”成公干曰:“殆于屈
春乎!”景公怒曰:“國人以為歸于我。”成公干曰:“子資少,屈春資
多,子義獲天下之至憂,而以為友;鳴鶴与芻狗,其知甚少,而子玩之。
鴟夷子皮日侍于屈春,損頗為友,二人者之智,足以為令尹,不敢專其智
而委之屈春,故曰:政其歸于屈春乎!”
    田子方渡西河,造翟黃,翟黃乘軒車,載華蓋黃金之勒,約鎮簟席,
如此者其駟八十乘,子方望之以為人君也,道狹下抵車而待之,翟黃至而
睹其子方也,下車而趨,自投下風,曰:“触”,田子方曰:“子与!吾
向者望子疑以為人君也,子至而人臣也,將何以至此乎?”翟黃對曰:“
此皆君之所以賜臣也,積三十歲故至于此,時以間暇祖之曠野,正逢先生
。”子方曰:“何子賜車滏之厚也?”翟黃對曰:“昔者西河無守,臣進
吳起;而西河之外,宁鄴無令,臣進西門豹;而魏無趙患,酸棗無令,臣
進北門可;而魏無齊憂,魏欲攻中山,臣進樂羊而中山拔;魏無使治之臣
,臣進李克而魏國大治。是以進此五大夫者,爵祿倍以故至于此。”子方
曰:“可,子勉之矣,魏國之相不去子而之他矣。”翟黃對曰:“君母弟
有公孫季成者,進子夏而君師之,進段干木而君友之,進先生而君敬之,
彼其所進,師也,友也,所敬者也,臣之所進者,皆守職守祿之臣也,何
以至魏國相乎?”子方曰:“吾聞身賢者賢也,能進賢者亦賢也,子之五
舉者盡賢,子勉之矣,子終其次也。”
    齊威王游于瑤台,成侯卿來奏事,從車羅綺甚眾,王望之謂左右曰:
“來者何為者也?”左右曰:“成侯卿也。”王曰:“國至貧也,何出之
盛也?”左右曰:“与人者有以責之也,受人者有以易之也。”王試問其
說,成侯卿至,上謁曰:“忌也。”王不應。又曰:“忌也。”王不應。
又曰:“忌也。”王曰:“國至貧也,何出之盛也?”成侯卿曰:“赦其
死罪,使臣得言其說。”王曰:“諾”。對曰:“忌舉田居子為西河而秦
梁弱,忌舉田解子為南城,而楚人抱羅綺而朝,忌舉黔涿子為冥州,而燕
人給牲,趙人給盛,忌舉田种首子為即墨,而于齊足究,忌舉北郭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舉此數良人者,王枕而臥耳,何患國之貧
哉?”
    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征諸賈人,賈人買百里奚以五翼羊之皮,使將車
之秦,秦穆公觀鹽,見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遠以險,而牛何以肥也
?”對曰:“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其沐浴為衣冠与坐,公大悅,异日与公孫支論
政,公孫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聰明,思慮審察,君其得圣人乎!”公曰
:“然,吾悅夫奚之言,彼類圣人也。”公孫支遂歸取鷫以賀曰:“君得
社稷之圣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明日,公孫支乃致上
卿以讓百里奚曰:“秦國處僻,民陋以愚無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
以處其上,請以讓之。”公不許,公孫支曰:“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圣
臣,君之祿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祿也。今君既得其祿矣,而使臣失祿
可乎?請終致之!”公不許。公孫支曰:“臣不肖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
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
臣之行也,臣將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為上卿以制之,公孫支為次卿
以佐之也。
    趙簡主從晉陽之邯鄲,中路而止,引車吏進問何為止,簡主曰:“董
安于在后。”吏曰:“此三軍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軍也?”簡主曰
:“諾。”驅之百步又止,吏將進諫,董安于适至,簡主曰:“秦道之与
晉國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為后也。”簡主曰
:“官之寶璧吾忘令人載之。”對曰:“此安于之所為后也。”簡主可謂
內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國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誠能如趙簡主,
朝不危矣。”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請進熱食,對曰:“嬰非君之廚養臣也,敢辭。
”公曰:“請進服裘。”對曰:“嬰非田澤之臣也,敢辭。”公曰:“然
,夫子于寡人奚為者也?”對曰:“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謂社稷之
臣?”對曰:“社稷之臣,能立社稷,辨上下之宜,使得其理;制百官之
序,使得其宜;作為辭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禮不見晏
子也。
    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
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吾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
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
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諫而不見從,出亡
而送,是詐為也。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難者也。”
    晏子朝,乘敝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子之祿寡耶!何乘
不任之甚也!”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
臣得暖衣飽食,敝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
遺之輅車乘馬,三返不受,公不悅,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
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對曰:“君使臣臨百官之吏,節其衣服飲食之養
,以先齊國之人,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
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遂讓不
受也。
    景公飲酒,陳桓子侍,望見晏子而复于公曰:“請浮晏子。”公曰:
“何故也?”對曰:“晏子衣緇布之衣,糜鹿之裘,棧軫之車,而駕駑馬
以朝,是隱君之賜也。”公曰:“諾。”酌者奉觴而進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陳桓子曰:“君賜之卿位以尊其身,寵之百万
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祿莫厚于子;今子衣布衣之衣,糜鹿之
裘,棧軫之車而駕駑馬以朝,則是隱君之賜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
“請飲而后辭乎?其辭而后飲乎?”公曰:“辭然后飲。”晏子曰:“君
賜卿位以顯其身,嬰不敢為顯受也,為行君令也;寵之百万以富其家,嬰
不敢為富受也,為通君賜也;臣聞古之賢臣有受厚賜而不顧其國族,則過
之;臨事守職不胜其任,則過之;君之內隸,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
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隸,臣之所職,若有播亡在四方者,此臣之罪
也;兵革不完,戰車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車駑馬以朝主者,非臣之
罪也,且臣以君之賜,臣父之党無不乘車者,母之党無不足以衣食者,妻
之党無凍餒者,國之簡士待臣而后舉火者數百家,如此為隱君之賜乎?彰
君之賜乎?”公曰:“善,為我浮桓子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飽,使者返言之景公,
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過也。”令
吏致千家之縣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
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
,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為君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
筐隕存也,仁人不為也;厚取之君而無所施之,身死而財遷,智者不為也
。嬰也聞為人臣,進不事上以為忠,退不克下以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
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辭不受也。
    陳成子謂鴟夷子皮曰:“何与常也?”對曰:“君死吾不死,君亡吾
不亡。”陳成子曰:“然子何以与常?”對曰:“未死去死,未亡去亡,
其有何死亡矣!從命利君謂之順,從命病君謂之諛,逆命利君謂之忠,逆
命病君謂之亂,君有過不諫諍,將危國殞社稷也,有能盡言于君,用則留
之,不用則去之,謂之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有能比和同力
,率群下相与強矯君,君雖不安,不能不听,遂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
,成于尊君安國謂之輔;有能亢君之命,反君之事,竊君之重以安國之危
,除主之辱攻伐足以成國之大利,謂之弼。故諫諍輔弼之人,社稷之臣也
,明君之所尊禮,而君以為己賊;故明君之所賞,君之所殺也。明君好問
,君好獨,明君上賢使能而享其功;君畏賢妒能而減其業,罰其忠,而賞
其賊,夫是之謂至,桀紂之所以亡也。詩云:‘曾是莫听,大命以傾’此
之謂也。”
    簡子有臣尹綽、赦厥。簡子曰:“厥愛我,諫我必不于眾人中;綽也
不愛我,諫我必于眾人中。”尹綽曰:“厥也愛君之丑而不愛君之過也,
臣愛君之過而不愛君之丑。”孔子曰:“君子哉!尹綽,面訾不譽也。”
    高繚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
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之人也,四維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子貢問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所以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
“為人下者,其猶土乎!种之則五谷生焉,掘之則甘泉出焉,草木植焉,
禽獸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為人下者,其猶土乎!
”
    孫卿曰:“少使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此天下之通義也。有人貴而
不能為人上,賤而羞為人下,此奸人之心也,身不离奸心,而行不离奸道
,然而求見譽于眾,不亦難乎?”
    公叔文子問于史叟曰:“武子胜事趙簡子久矣,其寵不解,奚也?”
史叟曰:“武子胜,博聞多能而位賤,君親而近之,致敏以裁甓柚矗蒼蜆
拊股保踩胗憊遙渤不見其寵,君賜之祿,知足而辭,故能久也。”
    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聞國政而無益于民
者退,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逐。”此所以勸善而黜惡也。故傳曰:“傷善
者國之殘也,蔽善者國之讒也,棰罪者國之賊也。”
    王制曰:“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于眾者殺也。”子路為蒲令,備水
災,与民春修溝瀆,為人煩苦,故予人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
貢复之,子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
与人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于食,故与人一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
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
子曰:“爾以民為餓,何不告于君,發倉廩以給食之;而以爾私饋之,是
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子
路心服而退也。



                              卷三 建本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
終必衰。詩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義;有正
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
以千里”。是故君子貴建本而重立始。
    魏武侯問元年于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
?”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
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
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分祿必及,
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
,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
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為君子立体有義矣,而孝為本;
處喪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陣有隊矣,而勇為本;政治有理矣,而能為本
;居國有禮矣,而嗣為本;生才有時矣,而力為本。置本不固,無務丰末
;親戚不悅,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聞記不言,無務多談;比
近不說,無務修遠。是以反本修邇,君子之道也。天之所生,地之所養,
莫貴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親,君臣之義;父道圣,子道仁,君道義
,臣道忠。賢父之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誨以成之,養其誼,藏其偽,
時其節,慎其施;子年七歲以上,父為之擇明師,選良友,勿使見惡,少
漸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賢子之事親,發言陳辭,應對不悖乎耳;趣走進
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賤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親以積德,子者親之
本也,無所推而不從命,推而不從命者,惟害親者也,故親之所安子皆供
之。賢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為父,以國為家,以士人為兄弟;故
苟有可以安國家,利人民者不避其難,不憚其勞,以成其義;故其君亦有
助之以遂其德。夫君臣之与百姓,轉相為本,如循環無端,夫子亦云,人
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內而嘉號布于外,是謂建之于本而榮華自茂矣。
君以臣為本,臣以君為本;父以子為本,子以父為本,棄其本,榮華槁矣
。
    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昔者
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后,南游于楚
,從車百乘,積粟万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負米之時不可复
得也;枯魚銜索,几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
,賢者欲養,二親不待,故曰: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也。
    伯禽与康叔封朝于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康叔有駭色,謂伯禽曰
:“有商子者,賢人也,与子見之。”康叔封与伯禽見商子曰:“某某也
,日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其說何也?”商子曰:“二
子盍相与觀乎南山之陽有木焉,名曰橋。”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陽,見橋
竦焉實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
盍相与觀乎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陰,見梓
勃焉實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見乎
周公,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勞而食之曰:“安見君子?”
二子對曰:“見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曾子芸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蹶
然而起,進曰:“曩者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屏
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聲,令知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
來勿內也!”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聞瞽叟有子名曰
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
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殺身以陷
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
子之材,又居孔子之門,有罪不自知處義,難乎!
    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
”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
之,不作于意,不見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
于意,不見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見于色,下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學之教也;時禁于其未發之曰預,因其可之
曰時,相觀于善之曰磨,學不陵節而施之曰馴。發然后禁,則I格而不胜
;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遜,則坏亂而不治;獨學而無友
,則孤陋而寡聞。故曰有昭辟雍,有賢泮宮,田里周行,濟濟鏘鏘,而相
從執質,有族以文。
    周召公年十九,見正而冠,冠則可以為方伯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
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
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飢,莫知以學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
學問以修其性。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自誠其神明,睹物之應,信道之要,
觀始卒之端,覽無外之境,逍遙乎無方之內,彷徉乎塵埃之外,卓然獨立
,超然絕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閑居心思,鼓琴讀書
,追觀上古,友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虞,疏遠世事分明利害,籌策得
失,以觀禍福,設義立度,以為法式;窮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遺業,
生有榮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為者,偷慢懈墮,多暇日之故也
,是以失本而無名。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
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砥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壁立,非也
,而可以厲心。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分別理,是故處身
則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
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軀也?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干將雖
利,非人力不能自斷焉;烏號之弓雖良,不得排檠,不能自任;人才雖高
,不務學問,不能致圣。水積成川,則蛟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樟生焉
;學積成圣,則富貴尊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廟之榱,非一
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
也。中庸曰:“好問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積小之能大者
,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
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
    今夫辟地殖谷,以養生送死,銳金石,雜草藥以攻疾,各知构室屋以
避暑雨,累台榭以避潤濕,入知親其親,出知尊其君,內有男女之別,外
有朋友之際,此圣人之德教,儒者受之傳之,以教誨于后世。今夫晚世之
惡人,反非儒者曰:何以儒為?如此人者,是非本也,譬猶食谷衣絲,而
非耕織者也;載于船車,服而安之,而非主匠者也;食于釜甑,須以生活
,而非陶冶者也;此言違于情而行蒙于心者也。如此人者,骨肉不親也,
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棄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故詩云:“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此之謂也。
    孟子曰:人知糞其田,莫知糞其心;糞田莫過利曲得粟,糞心易行而
得其所欲。何謂糞心?博學多聞;何謂易行?一性止淫也。
    子思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吾嘗幽處而深思,不若學之
速;吾嘗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見。故順風而呼,聲不加疾而聞者眾;登丘
而招,臂不加長而見者遠。故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
    孔子曰:可以与人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体不足觀也,其勇
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聞四方而昭于
諸侯者,其惟學乎!詩曰:“不僭不亡,率由舊章”,夫學之謂也。
    孔子曰:鯉,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則無根,無根
則失理;失理則不忠,不忠則失禮,失禮則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飾也;
近而逾明者,學也。譬之如污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從上觀之,知其
非源也。
    公扈子曰:有國者不可以不學,春秋,生而尊者驕,生而富者傲,生
而富貴,又無鑒而自得者鮮矣。春秋,國之鑒也,春秋之中,s君三十六
,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眾,未有不先見而后從之者也。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
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
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
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河間獻王曰:“湯稱學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靜居獨思,譬如火焉
。夫舍學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獨思火之明也;可以見小耳,未可
用大知,惟學問可以廣明德慧也。”
    梁丘据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
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异于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
也。”
    宁越,中牟鄙人也,苦耕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
”友曰:“莫如學,學二十年則可以達矣。”宁越曰:“請十五歲,人將
休,吾將不休;人將臥,吾不敢臥。”十五歲學而周威公師之。夫走者之
速也,而過二里止;步者之遲也,而百里不止。今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
為諸侯師,豈不宜哉!
    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
之問也,請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子路曰:“學亦有益乎
?”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交,則失德;狂馬不釋其策
,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
惡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
斬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學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
,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子路問于孔子曰:“請釋古之學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
可,昔者東夷慕諸夏之義,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婿,終身不嫁,不嫁
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蒼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請与兄易,忠則忠
矣,然非禮也。今子欲釋古之學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為是,用是為非
乎!不順其初,雖欲悔之,難哉!”
    丰牆磽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坏必先矣;樹本淺,根垓不深,未必
橛也,飄風起,暴雨至,拔必先矣。君子居于是國,不崇仁義,不尊賢臣
,未必亡也;然一旦有非常之變,車馳人走,指而禍至,乃始干喉劍慚鎏
於荊彩稈商炱渚戎矗膊灰嗄押靠鬃釉唬骸安慎其前,而悔其后,雖悔無及
矣。”詩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言不先正本而成憂于末也。
    虞君問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壯之時,
益積心技之術,以備將衰之色,色者必盡乎老之前,知謀無以异乎幼之時
。可好之色,彬彬乎且盡,洋洋乎安托無能之軀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
嘗滅,而色不得以常茂。”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
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与之
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河間獻王曰:“管子稱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谷者
,國家所以昌熾,士女所以姣好,禮義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書五
福以富為始,子貢問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
。
    文公見咎季,其廟傅于西牆,公曰:“孰處而西?”對曰:“君之老
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對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牆坏
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對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
告之仆,仆首于軫曰:“呂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君之明,群
臣之福也,乃令于國曰: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時,無奪農功。”
    楚恭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亂。夫一兔走于
街,万人追之;一人得之,万人不复走。分未定,則一兔走,使万人扰;
分已定,則雖貪夫知止。今楚多寵子而嫡位無主,亂自是生矣。夫世子者
,國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國既無基,又使百姓失望,絕其本矣。本絕
則撓亂,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王為太子,其后猶有令尹圍,公子
棄疾之亂也。
    晉襄公薨,嗣君少,趙宣子相,謂大夫曰:“立少君,懼多難,請立
雍;雍長,出在秦,秦大,足以為援。”賈季曰:“不若公子樂,樂有寵
于國,先君愛而仕之翟,翟是以為援。”穆嬴抱太子以呼于庭曰:“先君
奚罪,其嗣亦奚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子。”出朝抱以見宣子曰:“惡
難也,故欲立長君,長君立而少君壯,難乃至矣。”宣子患之,遂立太
子也。
    趙簡子以襄子為后,董安于曰:“無恤不才,今以為后,何也?”簡
子曰:“是其人能為社稷忍辱。”异日,智伯与襄子飲,而灌襄子之首,
大夫請殺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為社稷忍辱,豈曰能刺人哉
!”處十月,智伯圍襄子于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智伯,漆其首以
為酒器。



                              卷四 立節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行誼,而以妄死非名,豈不痛哉
!士有殺身以成仁,触害以立義,倚于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
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
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喪不
絕聲,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袍未得完,糟糠之食,
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
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
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后能成之。詩曰
:“彼其之子,碩大且篤。”非良篤修激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王子比
干殺身以作其忠,伯夷叔齊殺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
豈不愛其身哉?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
。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夫士之所恥者,天下舉忠而士不与
焉,舉信而士不与焉,舉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与日
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則非好死而惡生也,非惡富貴而樂
貧賤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貴及己,士不辭也。孔子曰:“富而可求,
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求,從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詩云: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
,然后可与濟難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眾也。
    楚伐陳,陳西門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過之,不軾,子路曰:“
禮過三人則下車,過二人則軾;今陳修門者人數眾矣,夫子何為不軾?”
孔子曰:“丘聞之,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
廉;今陳修門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為軾也。”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孔子辭不受,出謂弟子曰:“吾
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我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遂辭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
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我
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子思居于衛,?袍無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
恐其不受,謂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棄之。”子思辭而
不受,子方曰:“我有子無,何故不受?”子思曰:“急聞之,妄与不如
棄物于溝壑,急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
    宋襄公茲父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愛之,茲父
為公愛之也。欲立之,請于公曰:“請使目夷立,臣為之相以佐之。”公
曰:“何故也?”對曰:“臣之舅在衛,愛臣,若終立則不可以往,絕跡
于衛,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處目夷之上。”公不許,強以請公,公
許之,將立公子目夷,目夷辭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義也;今弟立而
兄在下,不義也;不義而使目夷為之,目夷將逃。”乃逃之衛,茲父從之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茲父,若不來,是使我以憂死也,茲父乃反,
公复立之以為太子,然后目夷歸也。
    晉驪姬譖太子申生于獻公,獻公將殺之,公子重耳謂申生曰:“為此
者非子之罪也,子不進辭,辭之必免于罪。”申生曰:“不可,我辭之,
驪姬必有罪矣,吾君老矣,微驪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何使吾君以恨
終哉!”重耳曰:“不辭則不若速去矣。”申生曰:“不可,去而免于此
,是惡吾君也;夫彰父之過而取美諸侯,孰肯納之?入困于宗,出困于逃
,是重吾惡也。吾聞之,忠不暴君,智不重惡,勇不逃死,如是者,吾以
身當之。”遂伏劍死。君子聞之曰:“天命矣夫世子!”詩曰:“萋兮斐
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太甚!”
    晉獻公之時,有士焉,曰狐突,傅太子申生,公立驪姬為夫人,而國
多憂,狐突稱疾不出。六年,獻公以譖誅太子,太子將死,使人謂狐突曰
:“吾君老矣,國家多難,傅一出以輔吾君,申生受賜以死不恨。”再拜
稽首而死。狐突乃复事獻公,三年,獻公卒,狐突辭于諸大夫曰:“突受
太子之詔,今事終矣,与其久生亂世也,不若死而報太子。”乃歸自殺。
    楚平王使奮揚殺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奮揚,使城父
人執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
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貳也;奉初以還,故遣之
,已而悔之,亦無及也。”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
,召而不來,是重過也,逃無所入。”王乃赦之。
    晉靈公暴,趙宣子驟諫,靈公患之,使稦之彌賊之;稦之彌晨往,則
寢門辟矣,宣子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寢,之彌退,嘆而言曰:“不忘
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
也。”遂触槐而死。
    齊人有子蘭子者,事白公胜,胜將為難,乃告子蘭子曰:“吾將舉大
事于國,愿与子共之。”子蘭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殺君,是助子之不義
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難也。故不与子殺君以成吾義,契領于庭,以
遂吾行。”
    楚有士申鳴者,在家而養其父,孝聞于楚國,王欲授之相,申鳴辭不
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
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矣,
吾欲汝之相也。”申鳴曰:“諾。”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
公為亂,殺司馬子期,申鳴將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可乎?
”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今既去子事君,得無死其難
乎?”遂辭而往,因以兵圍之。白公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
,今以兵圍我,吾為之奈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
其父以兵,申鳴聞之必來,因与之語。”白公曰:“善。”則往取其父,
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國;子不与吾,子父則死矣
。”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
,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
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白公,其父亦死,王賞之金百
斤,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
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
遂自殺也。
    齊庄公且伐莒,為車五乘之賓,而杞梁華舟獨不与焉,故歸而不食,
其母曰:“汝生而無義,死而無名,則雖非五乘,孰不汝笑也?汝生而有
義,死而有名,則五乘之賓盡汝下也。”趣食乃行,杞梁華舟同車侍于庄
公而行至莒,莒人逆之,杞梁華舟下斗,獲甲首三百,庄公止之曰:“子
止,与子同齊國。”杞梁華舟曰:“君為五乘之賓,而舟梁不与焉,是少
吾勇也;臨敵涉難,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殺者,臣之事也,齊
國之利,非吾所知也。”遂進斗,坏軍陷陣,三軍弗敢當,至莒城下,莒
人以炭置地,二人立有間,不能入。隰侯重為右曰:“吾聞古之士,犯患
涉難者,其去遂于物也,來,吾菖子。”隰侯重仗J伏炭,二子乘而入,
顧而哭之,華舟后息。杞梁曰:“汝無勇乎?何哭之久也?”華舟曰:“
吾豈無勇哉,是其勇与我同也,而先吾死,是以哀之。”莒人曰:“子毋
死,与子同莒國。”杞梁華舟曰:“去國歸敵,非忠臣也;去長受賜,非
正行也;且雞鳴而期,日中而忘之,非信也。深入多殺者,臣之事也,莒
國之利非吾所知也。”遂進斗,殺二十七人而死。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
禲A而隅為之崩。此非所以起也。
    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
長兵未接,子何務死之?為人臣之禮邪?”雍門子狄對曰:“臣聞之,昔
者王田于囿,左轂鳴、車右請死之,而王曰:‘子何為死?’車右對曰:
‘為其鳴吾君也。’王曰:‘左轂鳴者工師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車
右曰:‘臣不見工師之乘而見其鳴吾君也。’遂刎頸而死,知有之乎?”
齊王曰:“有之。”雍門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豈左轂之下
哉?車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獨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頸而死。是日越人
引甲而退七十里,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
”遂引甲而歸,齊王葬雍門子狄以上卿之禮。
    楚人將与吳人戰,楚兵寡而吳兵眾,楚將軍子囊曰:“我擊此國必敗
,辱君虧地,忠臣不忍為也。”不复于君,黜兵而退,至于國郊,使人复
于君曰:“臣請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為利也,而今誠利,子
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無罪,則后世之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
效臣遁,若是則楚國終為天下弱矣,臣請死。”退而伏劍。君曰:“誠
如此,請成子大夫之義。”乃為桐棺三寸,加斧質其上,以于國。
    宋康公攻阿,屠單父,成公趙曰:“始吾不自知,以為在千乘則万乘
不敢伐,在万乘則天下不敢圖。今趙在阿而宋屠單父,則是趙無以自立也
。且往誅宋!”趙遂入宋,三月不得見。或曰:“何不因鄰國之使而見之
。”成公趙曰:“不可,吾因鄰國之使而刺之,則使后世之使不信,荷節
之信不用,皆曰趙使之然也,不可!”或曰:“何不因群臣道徒處之士而
刺之。”成公趙曰:“不可,吾因群臣道徒處之士而刺之,則后世之臣不
見信,辯士不見顧,皆曰趙使之然也。不可!吾聞古之士怒則思理,危不
忘義,必將正行以求之耳。”期年,宋康公病死,成公趙曰:“廉士不辱
名,信士不惰行,今吾在阿,宋屠單父,是辱名也;事誅宋王,期年不得
,是惰行也。吾若是而生,何面目而見天下之士。”遂立槁于彭山之上。
    佛鵝用中牟之縣畔,設祿邑炊鼎曰:“与我者受邑,不与我者其烹。
”中牟之士皆与之。城北余子田基獨后至,?衣將入鼎曰:“基聞之,義
者軒冕在前,非義弗受;斧鉞于后,義死不避。”遂?衣將入鼎,佛鵝播
而之趙,簡子屠中牟,得而取之,論有功者,用田基為始,田基曰:“吾
聞廉士不恥人,如此而受中牟之功,則中牟之士終身慚矣。”襁負其母,
南徙于楚,楚王高其義待以司馬。
    齊崔杼s庄公,邢蒯理使晉而反,其仆曰:“崔杼s庄公,子將奚如
?”邢蒯理曰:“驅之,將入死而報君。”其仆曰:“君之無道也,四鄰
諸侯莫不聞也,以夫子而死之不亦難乎?”邢蒯理曰:“善能言也,然亦
晚矣,子早言我,我能諫之,諫不听我能去,今既不諫又不去;吾聞食其
祿者死其事,吾既食亂君之祿矣,又安得治君而死之?”遂驅車入死。其
仆曰:“人有亂君,人猶死之;我有治長,可毋死乎?”乃結轡自刎于車
上。君子聞之曰:“邢蒯理可謂守節死義矣;死者人之所難也,仆夫之死
也,雖未能合義,然亦有志之意矣,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邢
生之謂也。孟子曰:‘勇士不忘喪其元,’仆夫之謂也。”
    燕昭王使樂毅伐齊,閔王亡,燕之初入齊也,聞蓋邑人王b賢,令于
三軍曰:“環蓋三十里毋入。”以b之故,已而使人謂b曰:“齊人多高
子之義,吾以子為將,封子万家。”
b  固謝燕人,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軍而屠蓋邑。”王曰:“忠臣
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听吾諫,故退而耕于野。國既破亡,吾
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与其生而無義,固不如
烹。”遂懸其軀于樹枝,自奮絕而死,齊亡,大夫聞之曰:“王b布衣義
猶不背齊向燕,況在位食祿者乎?”乃相聚如莒,求諸公子,立為襄王。
    左儒友于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爭之于
王,九复之而王弗許也,王曰:“別君而异友,斯汝也。”左儒對曰:“
臣聞之,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率友以違君。”王怒曰
:“易而言則生,不易而言則死。”左儒對曰:“臣聞古之士不枉義以從
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過,以死杜伯之無罪。”王殺杜伯,左
儒死之。
    莒穆公有臣曰朱厲附,事穆公,不見識焉,冬處于山林食杼栗,夏處
于洲澤食菱藕。穆公以難死,朱厲附將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見
識焉,今君難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厲附曰:“始我以為君不吾
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將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
。”遂往死之。
    楚庄王獵于云夢,射科雉得之,申公子倍攻而奪之,王將殺之,大夫
諫曰:“子倍自好也,爭王雉必有說,王姑察之。”不出三月,子倍病而
死。之戰,楚大胜晉,歸而賞功,申公子倍之弟請賞于王曰:“人之有功
也,賞于車下。”王曰:“奚謂也?”對曰:“臣之兄讀故記曰:射科雉
者不出三月必死,臣之兄爭而得之,故夭死也。”王命發乎府而視之,于
記果有焉,乃厚賞之。也;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奸人止;賞罰不當,則
賢人不勸,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爭爵祿,不可不慎也。夫
賞賜讓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罰殺戮者,人之所惡也,臣請當
之。”君曰:“善,子主其惡,寡人行其善,吾知不為諸侯笑矣。”于是
宋君行賞賜而与子罕刑罰,國人知刑戮之威,專在子罕也,大臣親也,百
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尊其政,故曰:無弱君無強大夫。老子曰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謂也。



Volume 5-8


                              卷五 貴德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飢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
養之,育之長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詩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
伯所茇。”傳曰:自陝以東者周公主之,自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
桑蚕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斷焉,間之人皆
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誄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
嘆之不足,故歌詠之。夫詩思然后積,積然后滿,滿然后發,發由其道而
致其位焉;百姓嘆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惡乎不行!孔子曰
:“吾于甘棠,見宗廟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万物,古圣
之道几哉!仁人之德教也,誠惻隱于中,悃于內,不能已于其心;故其治
天下也,如救溺人,見天下強陵弱,眾暴寡;幼孤羸露,死傷系虜,不忍
其然,是以孔子歷七十二君,冀道之一行而得施其德,使民生于全育,安
土,万物熙熙,各樂其終,卒不遇,故睹麟而泣,哀道不行,德澤不洽,
于是退作春秋,明素王之道,以示后人,恩施其惠,未嘗輟忘,是以百王
尊之,志士法焉,誦其文章,傳今不絕,德及之也。詩曰:“載馳載驅,
周爰咨謀。”此之謂也。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報于百姓也;郊望診嘗,非
求報于鬼神也。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
德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
,水為人害,禹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
品不遜,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
民食不足,后稷教之,辟地墾草,糞土樹谷,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
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于后
世,繼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周頌曰:“丰年多黍多,亦有高廩,万
億及秭,為酒為醴,A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禮記曰:“上牲
損則用下牲,下牲損則祭不備物。”以其舛之為不樂也。故圣人之于天下
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
之人皆不樂矣;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則
孝子不敢以其物荐進。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
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
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
,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太河經
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伐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
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
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劉厥敵,使靡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
:“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
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
唯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
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者,必恕然后行,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雖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為也。夫大仁者,愛近以
及遠,及其有所不諧,則虧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
止于妻子。妻子者,以其知營利,以婦人之恩撫之,飾其內情,雕畫其偽
,孰知其非真,雖當時蒙榮,然士君子以為大辱,故共工、蹭兜、符里、
鄧析,其智非無所識也,然而為圣王所誅者,以無德而苟利也。豎刁、易
牙,毀体殺子以干利,卒為賊于齊。故人臣不仁,篡s之亂生;人臣而仁
,國治主榮;明主察焉,宗廟大宁,夫人臣猶貴仁,況于人主乎!故桀紂
以不仁失天下,湯武以積德有海土,是以圣王貴德而務行之。孟子曰:“
推恩足以及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
其所有而已。”
    晏子飲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財不足,請斂于民。”晏子曰
:“止。夫樂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諸侯与境內,自大夫以下各
与其僚,無有獨樂;今上樂其樂,下傷其費,是獨樂者也,不可。”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問管仲曰:“諸
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則燕君畏
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諸侯
聞之,皆朝于齊。詩云:“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爾景福。
”此之謂也。
    景公探爵,弱故反之,晏子聞之,不待請而入見,景公汗出惕然,晏
子曰:“君胡為者也?”景公曰:“我采爵,弱故反之。”晏子逡巡北面
再拜而賀之:“吾君有圣王之道矣。”景公曰:“寡人入探爵,弱故反之
,其當圣王之道者何也?”晏子對曰:“君探爵,弱故反之,是長幼也;
吾君仁愛,禽獸之加焉,而況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景公睹嬰儿有乞于途者,公曰:“是無歸夫?”晏子對曰:“君存何
為無歸,使養之,可立而以聞。”
    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飢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
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
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
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
“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桓公之平陵,見家人有年老而自養者,公問其故,對曰:“吾有子九
人,家貧無以妻之,吾使佣而未返也。”桓公取外御者五人妻之,管仲入
見曰:“公之施惠不亦小矣。”公曰:“何也?”對曰:“公待所見而施
惠焉,則齊國之有妻者少矣。”公曰:“若何?”管仲曰:“令國丈夫三
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
    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吏路溫舒上書,言尚德緩刑,其詞曰:“陛
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統,滌煩文,除民疾,
存亡繼絕,以應天德,天下幸甚。臣聞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吏
是也;昔秦之時,滅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謂之
誹謗,謁過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
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
海內賴陛下厚恩,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婦戮力安家,天下幸甚
;然太平之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天下之命,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屬
,書曰:‘与其殺不辜,宁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
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獄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
,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
,歲以万數,此圣人所以傷太平之未洽。凡以是也。人情安則樂生,痛則
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則飾誣詞以示之,吏治者
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恐卻,則鍛煉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皋
陶听之,猶以為死有余罪,何則?成煉之者眾而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
專為深刻,殘賊而無理,偷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云
:‘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本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
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獄,敗法亂政,离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
,此臣所謂一尚存也。臣聞鳥之卵不毀,而后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
后良言進,故傳曰:‘山藪藏矣,川澤納污。’國君含垢,天之道也。臣
昧死上聞,愿陛下察誹謗,听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改亡秦之
一失,遵文武之嘉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煩獄;則太平之風可与于世
,福履和樂,与天地無极,天下幸甚。”書奏,皇帝善之,后卒于臨淮太
守。
    晉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
民時;今春筑台,是奪民時也。夫德不施,則民不歸;刑不緩,則百姓愁
。使不歸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奪其時,是重竭也;夫牧百姓,養育
之而重竭之,豈所以安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罷台役。
    趙簡子春筑台于邯鄲,天雨而不息,謂左右曰:“可無趨种乎?”尹
鐸對曰:“公事急,厝种而懸之台;夫雖欲趨种,不能得也。”簡子惕然
,乃釋台罷役曰:“我以台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為台,故知吾之
愛也。”
    中行獻子將伐鄭,范文子曰:“不可。得志于鄭,諸侯讎我,憂必滋
長。”卻至又曰:“得鄭是兼國也,兼國則王,王者固多憂乎?”文子曰
:“王者盛其德而遠人歸,故無憂;今我寡德而有王者之功,故多憂。今
子見無土而欲富者樂乎哉?”
    季康子謂子游曰:“仁者愛人乎?”子游曰:“然。”“人亦愛之乎
?”子游曰:“然。”康子曰:“鄭子產死,鄭人丈夫舍勇佩,婦人舍珠
珥,夫婦巷哭,三月不聞竽琴之聲。仲尼之死,吾不閑魯國之愛夫子奚也
?”子游曰:“譬子產之与夫子,其猶浸水之与天雨乎?浸水所及則生,
不及則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時雨,既以生,莫愛其賜,故曰:譬子產之与
夫子也,猶浸水之与天雨乎?”
    中行穆子圍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許,軍吏曰:“師徒不勤,可得
城,奚故不受?”曰:“有以吾城反者,吾所甚惡也;人以城來,我獨奚
好焉?賞所甚惡,有失賞也,若所好何?不賞,是失信也,奚以示民?”
鼓人又請降,使人視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告食盡力竭而后取之
,克鼓而反,不戮一人。
    孔子之楚,有漁者獻魚甚強,孔子不受,獻魚者曰:“天暑遠市賣之
不售,思欲棄之,不若獻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掃除將祭之,弟
子曰:“夫人將棄之,今吾子將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之,務施
而不腐余財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賜,可無祭乎?”
    鄭伐宋,宋人將与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焉,及戰,曰:
“疇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与華元馳入鄭師,宋人敗
績。
    楚王問庄辛曰:“君子之行奈何?”庄辛對曰:“居不為垣牆,人莫
能毀傷;行不從周衛,人莫能暴君。此君子之行也。”楚王复問君子之富
奈何?對曰:“君子之富,假貸人不德也,不責也;其食飲人不使也,不
役也;親戚愛之,眾人喜之,不肖者事之;皆欲其壽樂而不傷于患。此君
子之富也。”楚王曰善。
    丞相西平侯于定國者,東海下邳人也,其父號曰于公,為縣獄吏決曹
掾;決獄平法,未嘗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敢隱情,東
海郡中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東海有孝婦,無子,少寡,養其姑甚
謹,其姑欲嫁之,終不肯,其姑告鄰之人曰:“孝婦養我甚謹,我哀其無
子,守寡日久,我老累丁壯奈何?”其后母自經死,母女告吏曰:“孝婦
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欲毒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以上
府,于公以為養姑十年之孝聞,此不殺姑也,太守不听,數爭不能得,于
是于公辭疾去吏,太守竟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
于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殺之,咎當在此。”于是殺牛祭孝婦冢
,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歲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
廬舍,謂匠人曰:“為我高門,我治獄未嘗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
容高蓋駟馬車。”及子封為西平侯。
    孟簡子相梁潰燦凶鋃咂耄補苤儆扯手叢唬骸拔嶙酉嗔瘴樂詞保裁畔率
拐嘸負人矣?”孟簡子曰:“門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
何人來?”對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對曰:“其一人
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兄有獄,我為
出之。是以得三人來。”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
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為善德者,利敗之也;故君子羞
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況居而求利者也。
    周天子使家父毛伯求金于諸侯,春秋譏之;故天子好利則諸侯貪,諸
侯貪則大夫鄙,大夫鄙則庶人盜,上之變下,猶風之靡草也,故為人君者
明貴德而賤利以道下,下之為惡,尚不可止;今隱公貪利而身自漁,濟上
而行八佾,以此化于國人,國人安得不解于義,解于義而縱其欲,則災害
起而臣下僻矣,故其元年始書螟,言災將起,國家將亂云爾。
    孫卿曰:“夫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親者也,忘其君者也;行須臾之
怒,而斗終身之禍,然乃為之,是忘其身也;家室离散,親戚被戮,然乃
為之,是忘其親也;君上之所致惡,刑法上所大禁也,然乃犯之,是忘其
君也。今禽獸猶知近父母,不忘其親也;人而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
君,是不若禽獸之仁也。凡斗者皆自以為是而以他人為非,己誠是也,人
誠非也,則是己君子而彼小人也;夫以君子而与小人相賊害,是人之所謂
以狐亡補犬羊,身涂其炭,豈不過甚矣哉!以為智乎,則愚莫大焉;以為
利乎,則害莫大焉;以為榮乎,則辱莫大焉;人之有斗何哉?比之狂惑疾
病乎,則不可面目人也,而好惡多同,人之斗誠愚惑夫道者也。詩云:‘
式號式呼,俾晝作夜’,言斗行也。”
    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
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孔子曰:“君子以忠為質,以仁為衛,不
出環堵之內,而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圍,何必持劍乎?”
子路曰:“由也請攝齊以事先生矣。”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
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樂羊食之盡一杯,中山見其誠也
,不忍与之戰,果下之,遂為魏文侯開地,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孟孫獵
得?,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与之,孟孫怒逐秦
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太子侍,左右曰:“夫秦巴有罪于君,今以為太子傅
,何也?”孟孫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
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智伯還自衛,三卿燕于藍台,智襄子戲韓康子而侮段規,智果聞之諫
曰:“主弗備難,難必至。”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
對曰:“异于是,夫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訴,范中
行有函冶之難,皆主之所知也。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
見是圖。’周書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故
無大患;今主一謀而人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毋乃不可乎?嘻!
不可不懼,蚋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不听,自是五年而有晉陽之
難,段規反而殺智伯于師,遂滅智氏。
    智襄子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矣夫!”對曰:“美則美
矣,抑臣亦有懼也。”智伯曰:“何懼?”對曰:“臣以秉筆事君,記有
之曰:高山浚源,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人臣懼其
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



                              卷六 复恩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是
故臣勞勤以為君而不求其賞,君持施以牧下而無所德,故易曰:“勞而不
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縣祿以待之,臣竭
力以報之;逮臣有不測之功,則主加之以重賞,如主有超异之恩,則臣必
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洟,前足鼠,后足兔,是獸也,甚
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嚙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
必負洟以走,洟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
愛洟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虫猶知比假而相有報也,況于
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營其私門,禍之源也
;君不能報臣之功而憚刑賞者,亦亂之基也。夫禍亂之原基,由不報恩生
矣。
    趙襄子見圍于晉陽,罷圍,賞有功之臣五人,高赫無功而受上賞,五
人皆怒,張孟談謂襄子曰:“晉陽之中,赫無大功,今与之上賞,何也?
”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禮唯赫也。子雖有功皆驕,寡人
与赫上賞,不亦可乎?”仲尼聞之曰:“趙襄子可謂善賞士乎!賞一人而
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禮矣。”
    晉文公亡時,陶叔狐從,文公反國,行三賞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見
咎犯曰:“吾從君而亡十有三年,顏色黎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國行三賞
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試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
文公,文公曰:“嘻,我豈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賢,德行全誠,耽我以道
,說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為成人者,吾以為上賞;防我以
禮,諫我以誼,蕃援我使我不得為非,數引我而請于賢人之門,吾以為次
賞;夫勇壯強御,難在前則居前,難在后則居后,免我于患難之中者,吾
又以為之次。且子獨不聞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
之國;三行賞之后,而勞苦之士次之,夫勞苦之士,是子固為首矣,豈敢
忘子哉!”周內史叔輿聞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
其當之矣,詩云:‘率履不越’,此之謂也。”晉文公入國,至于河,令
棄籩豆茵席,顏色黎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聞之,中夜而哭,文公曰
:“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將反國,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國
乎?”對曰:“籩豆茵席,所以官者也,而棄之;顏色黎黑,手足胼胝,
所以執勞苦,而皆后之;臣聞國君蔽士,無所取忠臣;大夫蔽游,無所取
忠友;今至于國,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禍
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刀沈璧而盟。介子推曰:“
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何?唯
二三子者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文公即位,賞不及推,推母曰:“盍亦
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
:“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安用文?”其母曰:
“能如是,与若俱隱。”至死不复見推,從者怜之,乃懸書宮門曰:“有
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遍天下,龍飢無食,一蛇割股,龍反其
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于中野。”文公出見
書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其
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
介山。
    晉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僑去虞而從焉,文公反國,擇可爵而爵
之,擇可祿而祿之,舟之僑獨不与焉,文公酌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
“二三子盍為寡人賦乎?”舟之僑曰:“君子為賦,小人請陳其辭,辭曰
: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一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宁其處,一
蛇耆干,獨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請待旦日之期;子欲
祿邪?請今命廩人。”舟之僑曰:“請而得其賞,廉者不受也;言盡而名
至,仁者不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曲草興起,莫之能御。今
為一人言施一人,猶為一塊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歷階而去。文
公求之不得,終身誦甫田之詩。
    邴吉有陰德于孝宣皇帝微時,孝宣皇帝即位,眾莫知,吉亦不言,吉
從大將軍長史轉遷至御史大夫,宣帝聞之,將封之,會吉病甚,將使人加
紳而封之,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聞之,有陰德
者必饗其樂以及其子孫;今此未獲其樂而病甚,非具死病也。”后病果愈
,封為博陽侯,終饗其樂。
    魏文侯攻中山,樂羊將,已得中山,還反報文侯,有喜功之色,文侯
命主書曰:“群臣賓客所獻書操以進。”主書者舉兩篋以進,令將軍視之
,盡難中山之事也,將軍還走北面而再拜曰:“中山之舉也,非臣之力,
君之功也。”
    平原君既歸趙,楚使春申君將兵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
,未至,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鄲傳舍吏子李談謂平
原君曰:“君不憂趙亡乎?”平原君曰:“趙亡即胜虜,何為不憂?”李
談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謂至困;而君之后宮數百,婦妾
荷綺瞠,廚余粱肉;士民兵盡,或剡木為矛戟;而君之器物鐘磬自恣,若
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而全,君何患無有?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
于士卒間,分工而作之,家所有盡散以饗食士,方其危苦時易為惠耳。”
于是平原君如其計,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從李談赴秦軍,秦軍為
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軍遂罷。李談死,封其父為孝侯。
    秦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
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
不飲酒者殺人。”即以次飲之酒,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繆公
,圍之,往時食馬肉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潰
圍。繆公卒得以解難,胜晉獲惠公以歸,此德出而福反也。
    楚庄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
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
來上,視絕纓者。”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
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歡。”群臣百有余
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歡而罷。居三年,晉与楚戰,有一臣常在前
,五合五奮,首卻敵,卒得胜之,庄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异
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加
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愿肝腦涂地,用頸血湔敵久
矣,臣乃夜絕纓者。”遂敗晉軍,楚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趙宣孟將上之絳,見翳桑下有臥餓人不能動,宣孟止車為之下,餐自
含而癜之,餓人再咽而能食,宣孟問:“爾何為飢若此?”對曰:“臣居
于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致,以故至若此。”宣孟与之壺餐,脯二
壞,再拜頓首受之,不敢食,問其故對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
將以貢之。”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与汝。”乃复為之簞食,以脯二
束与錢百。去之絳,居三年,晉靈公欲殺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
飲之酒,宣孟知之,中飲而出,靈公命房中士疾追殺之,一人追疾,既及
宣孟,向宣孟之面曰:“今固是君邪!請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
為誰?”及是且對曰:“何以名為?臣是夫桑下之餓人也。”遂斗,而死
,宣孟得以活,此所謂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盡
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況置惠于万人乎?故曰德無細,怨無小,豈可
無樹德而除怨,務利于人哉!利施者福報,怨往者禍來,形于內者應于外
,不可不慎也,此書之所謂德無小者也。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濟濟多士,文王以宁。”人君胡可不務愛士乎!
    孝景時,吳楚反,袁盎以太常使吳,吳王欲使將不肯,欲殺之,使一
都尉以五百人圍守盎;盎為吳相時,從史与盎侍儿私通,盎知之不泄,遇
之如故人,有告從史,從史懼亡歸,盎自追,遂以侍儿賄之,复為從史。
及盎使吳見圍守,從史适為守盎校司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吳
王期旦日斬君。”盎不信,曰:“公何為者也?”司馬曰:“臣故為君從
史盜侍儿者也。”盎乃敬對曰:“公見親,吾不足以累。”司馬曰:君去
,臣亦且亡避,吾親君,何患!”乃以刀決帳,率徒卒道出,令皆去,盎
遂歸報。
    智伯与趙襄子戰于晉陽下而死,智伯之臣豫讓者怒,以其精气能使襄
主動心,乃漆身變形,吞炭更聲,襄主將出,豫讓偽為死人,處于梁下,
駟馬惊不進,襄主動心,使使視梁下得豫讓,襄主重其義不殺也。又盜,
為抵罪,被刑人赭衣,入繕宮,襄主動心,則曰必豫讓也,襄主執而問之
曰:“子始事中行君,智伯殺中行君,子不能死,還反事之;今吾殺智伯
,乃漆身為癘,吞炭為啞,欲殺寡人,何与先行异也?”豫讓曰:“中行
君眾人畜臣,臣亦眾人事之;智伯朝士待臣,臣亦朝士為之用。”襄子曰
:“非義也?子壯士也!”乃自置車庫中,水漿毋入口者三,日以禮豫讓
,讓自知,遂自殺也。
    晉逐欒盈之族,命其家臣有敢從者死,其臣曰:“辛俞從之。”吏得
而將殺之,君曰:“命汝無得從,敢從何也?”辛俞對曰:“臣聞三世仕
于家者君之,二世者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為之賜之多也。今臣三
世于欒氏,受其賜多矣,臣敢畏死而忘三世之恩哉?”晉君釋之。
    留侯張良之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
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浪家
童三百人,弟死不葬,良悉以家財求刺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
,五世相韓故,遂學禮淮陽,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游,良与客狙擊秦皇帝于博浪沙,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
天下,求購甚急,良更易姓名,深亡匿,后卒隨漢報秦
    鮑叔死,管仲舉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從者曰:“非君父子也,此
亦有說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嘗与鮑子負販于南陽,吾三辱
于市,鮑子不以我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鮑子嘗与我有所說王者,而
三不見听,鮑子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鮑子嘗与我臨財分貨
,吾自取多者三,鮑子不以我為貪,知我之不足于財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
    晉趙盾舉韓厥,晉君以為中軍尉;趙盾死,子朔嗣為卿。至景公三年
,趙朔為晉將,朔取成公姊為夫人,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初趙盾在夢
見叔帶持龜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占,垂絕而后好,趙史
援占曰:此甚惡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至子趙朔,世益衰
,屠岸賈者,始有寵于靈公,及至于晉景公,而賈為司寇,將作難,乃治
靈公之賊以至,趙盾遍告諸將曰:“趙穿s靈公,盾雖不知猶為首賊,臣
殺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
,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今諸君將誅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誅;
妄誅謂之亂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听,厥告趙朔趨
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且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
出,賈不請而擅与諸將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后生男乳,朔客程嬰持亡匿山中,居十
五年,晉景公疾,卜之曰:“大業之后不遂者為祟。”景公疾問韓厥,韓
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后,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行衍皆
嬴姓也,中衍人面鳥喙,降佐殷帝太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厲無
道,而叔帶去周适晉,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有絕祀;
今及吾君獨滅之,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景公問曰:“
趙尚有后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對,于是景公乃与韓厥謀立趙孤儿,召而
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孤名曰武
,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官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令,防椓韙然孰敢
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是召趙
武、程嬰遍拜諸將軍,將軍遂返与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复与趙武
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無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嬰則趙孤不全,
非韓厥則趙后不复。韓厥可謂不忘恩矣。
    北郭騷踵見晏子曰:“竊悅先生之義,愿乞所以養母者。”晏子使人
分倉粟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有間,晏子見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
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悅晏子之義而嘗乞所以養母者。吾聞之曰:養其親
者,身更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
子天下之賢者也,今去齊國,齊國必侵矣,方必見國之侵也,不若先死請
絕頸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殺也。公聞之大駭,乘馳而自追晏子,
及之國郊,請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聞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
而嘆曰:“嬰不肖,罪過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吳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衛,宁文子具三百制,將以送之,大夫豹曰
:“吳雖大國也,不坏交假之道,則亦敬矣,又何禮焉!”宁文子不听,
遂致之吳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將歸吳,智伯命造舟為梁,吳赤市曰
:“吾聞之,天子濟于水,造舟為梁,諸侯維舟為梁,大夫方舟。方舟,
臣之職也,且敬太甚必有故。”使人視之,視則用兵在后矣,將亦襲衛。
吳赤市曰:“衛假吾道而厚贈我,我見難而不告,是与為謀也。”稱疾而
留,使人告衛,衛人警戒,智伯聞之,乃止。
    楚魏會于晉陽,將以伐齊,齊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謀欲
齊。愿先生与寡人共憂之。”淳于髡大笑而不應,王后問之,又复大笑而
不應,三問而不應,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國為戲乎?”淳于髡對
曰:“臣不敢以王國為戲也,臣笑臣鄰之祠田也,以奩飯与一鮒魚。其祝
曰:下田蔥捉樴`勸儷擔殘顏咭撕獺夾淥造粽呱俁笳多。”王曰善,賜之
千金,革車百乘,立為上卿。
    陽虎得罪于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复樹人矣。”簡子曰:
“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樹者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
立者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 臣于
君;朝廷之吏,親危臣于眾;邊境之士,親劫臣于兵。”簡子曰:“唯賢
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
,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
樹,毋已樹而擇之。”
    魏文侯与田子方語,有兩僮子衣青白衣,而侍于君前,子方曰:“此
君之寵子乎!”文侯曰:“非也,其父死于戰,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
”子方曰:“臣以君之賊心為足矣,今滋甚,君之寵此子也,又且以誰之
父殺之乎?”文侯愍然曰:“寡人受令矣。”自是以后,兵革不用。
    吳起為魏將,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子自吮其膿,其母泣之,旁
人曰:“將軍于而子如是,尚何為泣?”對曰:“吳子吮此子父之創而殺
之于注水之戰,戰不旋。

                              卷七 政理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者之政脅之,夫此三者
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夫化之不變而后威之,威之不變而后脅之,脅
之不變而后刑之;夫至于刑者,則非王者之所得已也。是以圣王先德教而
后刑罰,立榮恥而明防禁;崇禮義之節以示之,賤貨利之弊以變之;修近
理內政橛机之禮,壹妃匹之際;則莫不慕義禮之榮,而惡貪亂之恥。其所
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季孫問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為
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
之風必偃。”言明其化而已矣,治國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布
其刑,霸者刑德并湊,強國先其刑而后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興也。德
者,養善而進闕者也;刑者,懲惡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賞,刑
罰之甚者至于誅;夫誅賞者,所以別賢不肖,而列有功与無功也。故誅賞
不可以繆,誅賞繆則善惡亂矣。夫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有過而不誅,
則惡不懼,善不勸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嘗聞也。書曰:‘畢協賞罰’
,此之謂也。
    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城峭則必崩,岸竦則必禲C故夫治國,譬
若張琴,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御者非千里御也。有聲之聲,不過
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故祿過其功者損,名過其實者削,情行合而
民副之,禍福不虛至矣。詩云:“何其處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
以也。”此之謂也。
    公叔文子為楚令尹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叔子見曰:“嚴矣。”文子
曰:“朝廷之嚴也,宁云妨國家之治哉?”公叔子曰:“嚴則下喑,下喑
則上聾,聾喑不能相通,何國之治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實倉廩
,菕桍山澈幻髦髡哂興恍校參闖所不受也。”
    衛靈公謂孔子曰:“有語寡人為國家者,謹之于廟堂之上而國家治矣
,其可乎?”孔子曰:“可。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
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所謂不出于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
。”
    子貢問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懍懍焉如以腐索御奔馬。”子貢曰:
“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之國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
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而毋畏?”
    齊桓公謂管仲曰:“吾欲舉事于國,昭然如日月,無愚夫愚婦皆曰善
,可乎?”仲曰:“可。然非圣人之道。”桓公曰:“何也?”對曰:“
夫短綆不可以汲深井,知鮮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辨
無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為,非眾人之所及也。民知十己,則
尚与之爭,曰不如吾也,百己則疵其過,千己則誰而不信。是故民不可稍
而掌也,可晼烈玻徊豢殺幣玻部慎舛亂玻恢誆豢苫狄玻部刪俁疽病衛靈公
問于史曰:“政孰為務?”對曰:“大理為務,听獄不中,死者不可生也
,斷者不可屬也,故曰:大理為務。”少焉,子路見公,公以史言告之,
子路曰:“司馬為務,兩國有難,兩軍相當,司馬執孕兄矗慘歡凡坏保菜
勒呤慘隕比宋胺且玻泊似湮殺人亦眾矣,故曰:司馬為務。”少焉,子貢
入見,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貢曰:“不識哉!昔禹与有扈氏戰,三陳而不
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請服,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獄之所听?兵
革之不陳,奚鼓之所鳴?故曰:教為務也。”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
?”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對曰:“臣請陳之
,臣故畜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
。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誠愚矣,
夫何為而与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
夷吾之愚也,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
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獄訟之不正,故与之耳,請退而修政。”孔子曰:
“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猶有以智為愚者也,況不及
桓公管仲者也。”
    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曰:“殺之!”孔子曰:“未可殺也。夫民不知
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
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孝而誅之
,是虐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誅也;獄訟不治,不可刑也;上陳之教
而先服之,則百姓從風矣,躬行不從而后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夫一仞
之牆,民不能菖,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遲故也!今是仁義之陵遲
久矣,能謂民弗菖乎?詩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導其百姓不使迷,
是以威厲而不至,刑錯而用。”于是訟者聞之,乃請無訟。
    魯哀公問政于孔子,對曰:“政有使民富且壽。”哀公曰:“何謂也
?”孔子曰:“薄賦斂則民富,無事則遠罪,遠罪則民壽。”公曰:“若
是則寡人貧矣。”孔子曰:“詩云:‘凱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
富而父母貧者也。”
    文王問于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
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文王曰:“
善!”對曰:“宿善不祥。是日也,發其倉府,以賑鰥、寡、孤、獨。”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
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
与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誼也,愛之而已矣
。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
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扰之,則怒
之也。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
其勞苦為之悲。”
    武王問于太公曰:“賢君治國何如?”對曰:“賢君之治國,其政平
,其吏不苛,其賦斂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于無功,
刑罰不施于無罪,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害民者有罪,進賢舉過者有
賞,后宮不荒,女謁不听,上無淫慝,下不陰害,不幸宮室以費財,不多
觀游台池以罷民,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宮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
此賢君之治國也。”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于太公曰:“為國而數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為國而數
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為法者也;故令出而亂,亂則更為法,是以
其法令數更也。”
    成王問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親其上?”對曰:“使之以時
而敬順之,忠而愛之,布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至?”對曰: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王曰:“懼哉!”對曰:“天地之間,四海之
內,善之則畜之,不善則讎也;夏、殷之臣,反讎桀、紂而臣湯、武,夙
沙之民,自攻其主而歸神農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無懼也?”
    仲尼見梁君,梁君問仲尼曰:“吾欲長有國,吾欲列都之得,吾欲使
民安不惑,吾欲使士竭其力,吾欲使日月當時,吾欲使圣人自來,吾欲使
官府治,為之奈何?”仲尼對曰:“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問于丘者多矣
,未嘗有如主君問丘之術也,然而盡可得也。丘聞之,兩君相親,則長有
國;君惠臣忠,則列都之得;毋殺不辜,毋釋罪人,則民不惑;益士祿賞
,則竭其力;尊天敬鬼,則日月當時;善為刑罰,則圣人自來;尚賢使能
,則官治。”梁君曰:“豈有不然哉!”
    子貢曰:“葉公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來遠’,魯哀公問
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諭臣’。齊景公問政于夫子,夫子曰:‘政
在于節用’。三君問政于夫子,夫子應之不同,然則政有异乎?”孔子曰
:“夫荊之地廣而都狹,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來遠。哀公有臣三
人,內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諸侯賓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諭臣。齊景公
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樂不解,一旦而賜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
在于節用,此三者政也,詩不云乎:‘亂离斯瘼,爰其适歸’,此傷离散
以為亂者也,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傷奸臣蔽主以為亂者也,‘相亂蔑
資,魯莫惠我師’,此傷奢侈不節以為亂者也,察此三者之所欲,政其同
乎哉!”
    公儀休相魯,魯君死,左右請閉門,公儀休曰:“止!池淵吾不稅,
蒙山吾不賦,苛令吾不布,吾已閉心矣!何閉于門哉?”
    子產相鄭,簡公謂子產曰:“內政毋出,外政毋入。夫衣裘之不美,
車馬之不飾,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國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
之丑也。”子產相鄭,終簡公之身,內無國中之亂,外無諸侯之患也;子
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善斷事,子太叔善決而文,公孫揮知四
國之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變而立至,又善為辭令,裨諶善謀,于野則
獲,于邑則否,有事乃載裨諶与之适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斷之,使
公孫揮為之辭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也。
    董安于治晉陽,問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董安
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主。”曰:“安信乎?”曰:“信于令。
”曰:“安敢乎?”曰:“敢于不善人。”董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魏文侯使西門豹往治于鄴,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義。”豹曰:“
敢問全功成名布義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無邑不有賢豪辨博
者也,無邑不有好揚人之惡,蔽人之善者也。往必問豪賢者,因而親之;
其辨博者,因而師之;問其好揚人之惡,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
特聞從事。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踐之不如手辨之;
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亦治單父,以星
出,以星入,日夜不出,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其故于宓子賤
,宓子賤曰:“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固勞,任人者固佚。”
人曰宓子賤,則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數而已
矣。巫馬期則不然,弊性事情,勞煩教詔,雖治猶未至也。
    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曰:“不
齊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附矣,
猶未足也。”曰:“不齊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
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
一人,可以教學矣。中節也,中民附矣,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
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孔子曰:“欲其大者
,乃于此在。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听觀天下,務來賢人,夫舉賢者,
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齊之所治者小也,不齊所治者大,其与堯
、舜繼矣。”
    宓子賤為單父宰,辭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許也;
許之則失守,距之則閉塞。譬如高山深淵,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測也。
”子賤曰:“善,敢不承命乎!”宓子賤為單父宰,過于陽晝曰:“子亦
有以送仆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焉,請以
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晝曰:“夫綸錯餌,迎而吸之者也,
陽橋也,其為魚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博
而厚味。”宓子賤曰:“善。”于是未至單父,冠蓋迎之者交接于道,子
賤曰:“車驅之,車驅之。”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于是至單父請其
耆老尊賢者而与之共治單父。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孔蔑,問之曰:“自子
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
曰:王事若襲,學焉得習,以是學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祿少鬻,鬻
不足及親戚,親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視病,是以
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說,而复往見子賤曰:“自子之仕,
何得、何亡也?”子賤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誦之文
,今履而行之,是學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祿雖少鬻,鬻得及親戚,
是以親戚益親也,所得者二也。公事雖急,夜勤,吊死視病,是以朋友益
親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魯無
君子也,斯焉取斯?”
    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
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晏子對曰:“臣請改
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之。于是明年上計,景
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
也,屬托行,貨賂至,并會賦斂,倉庫少內,便事左右,陂池之魚,入于
權家。當此之時,飢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复治東阿,愿乞
骸骨,避賢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強复治東阿
;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复与焉。”
    子路治蒲,見于孔子曰:“由愿受教。”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
治也。然吾語汝,以敬,可以攝勇;寬以正,可以容眾;恭以洁,可以親
上。”
    子貢為信陽令,辭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順之,因子之時,無奪
無伐,無暴無盜。”子貢曰:“賜少日事君子,君子固有盜者邪!”孔子
曰:“夫以不肖伐賢,是謂奪也;以賢伐不肖,是謂伐也;緩其令,急其
誅,是謂暴也;取人善以自為己,是謂盜也。君子之盜,豈必當財幣乎?
吾聞之曰: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
生也。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匿人之善者,是
謂蔽賢也;揚人之惡者,是謂小人也;不內相教而外相謗者,是謂不足親
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無所傷也;言人之惡者,無所得而有所傷也。
故君子慎言語矣,毋先己而后人,擇言出之,令口如耳。”
    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然,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
治,三畝之園不能芸,言治天下如運諸手掌何以?”楊朱曰:“臣有之,
君不見夫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
;君且使堯牽一羊,舜荷杖而隨之,則亂之始也。臣聞之,夫吞舟之魚不
游淵,鴻鵠高飛不就污池,何則?其志极遠也。黃鐘大呂,不可從繁奏之
舞,何則?其音疏也。將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謂也。”
    景差相鄭,鄭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脛寒,后景差過之,下陪乘而載之
,覆以上衽,晉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國相,豈不固哉!吾聞良吏居之
三月而溝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況人乎?”
    魏文侯問李克曰:“為國如何?”對曰:“臣聞為國之道,食有勞而
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文侯曰:“吾嘗罰皆當而民不与,
何也?”對曰:“國其有淫民乎?臣聞之曰: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祿,其子無功而食之,出則乘車馬衣美裘以為榮華,入則修竽
琴、鐘石之聲而安其子女之樂,以亂鄉曲之教,如此者奪其祿以來四方之
士,此之謂奪淫民也。”
    齊桓公問管仲曰:“國何患?”管仲對曰:“患失社鼠。”桓公曰:
“何謂也?”管仲對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
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社鼠,
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于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為亂,
誅之則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為器
甚洁清,置表甚長而酒酸不售,問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
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夫國亦有
猛狗,用事者也;有道術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之,此亦
國之猛狗也。左右為社鼠,用事者為猛狗,則道術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國
之所患也。”
    齊侯問于晏子曰:“為政何患?”對曰:“患善惡之不分。”公曰:
“何以察之?”對曰:“審擇左右,左右善,則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惡分
。”孔子聞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進善言,
則善無由入矣。”
    复槁之君朝齊,桓公問治民焉,复槁之君不對,而循口操衿抑心,桓
公曰:“与民共甘苦飢寒乎?”“夫以我為圣人也,故不用言而諭。”因
禮之千金。晉文公時,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嘆曰:“封狐
文豹何罪哉?以其皮為罪也。”大夫欒枝曰:“地廣而不平,財聚而不散
,獨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說之。”欒枝曰:“地廣而不平
,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爭之。”于是列地以分民,散財以賑貧。
    晉文侯問政于舅犯,舅犯對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割
以分民而益其爵祿,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貧,古之所謂致
師而戰者,其此之謂也。”
    晉侯問于士文伯曰:“三月朔,日有蝕之,寡人學桑彩彼劍骸幢巳斬
矗燦諍尾臧者,何也?”對曰:“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
謫于日月之災,故不可不慎也。政有三而已:一曰因民,二曰擇人,三曰
從時。”
    延陵季子游于晉,入其境曰:“嘻,暴哉國乎!”入其都曰:“嘻,
力屈哉,國乎!”立其朝曰:“嘻,亂哉國乎!”從者曰:“夫子之入境
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畝荒穢而不
休,雜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國之暴也。吾入其都,新室惡而故室美,新牆
卑而故牆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視而不下問,其臣
善伐而不上諫,吾是以知其國之亂也。齊之所以不如魯者,太公之賢不如
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國三年,太公來朝,周公問曰:“何治
之疾也?”對曰:“尊賢,先疏后親,先義后仁也。”此霸者之跡也。周
公曰:“太公之澤及五世。”五年伯禽來朝,周公問曰:“何治之難?”
對曰:“親親者,先內后外,先仁后義也。”此王者之跡也。周公曰:“
魯之澤及十世。”故魯有王跡者,仁厚也;齊有霸跡者,武政也;齊之所
以不如魯也,太公之賢不如伯禽也。
    景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
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曰:“寡人
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對曰
:“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求買馬肉也;公胡不使內
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勿服,不旋月而國莫之服也
。
    齊人甚好轂擊相犯以為樂,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為新車良馬出与
人相犯也,曰:“轂擊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順,居處不敬乎?”下車棄而
去之,然后國人乃不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
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魯國之法,魯人有贖臣妾于諸侯者,取金于府;子貢贖人于諸侯而還
其金,孔子聞之:“賜失之矣,圣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
施于百姓,非獨适其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而受金則為不
廉;不受則后莫复贖,自今以來,魯人不复贖矣。”孔子可謂通于化矣。
故老子曰:“見小曰明。”
    孔子見季康子,康子未說,孔子又見之,宰予曰:“吾聞之夫子曰:
‘王公不聘不動。’今吾子之見司寇也少數矣。”孔子曰:“魯國以眾相
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于是魯人聞之曰
:“圣人將治,何以不先自為刑罰乎?”自是之后,國無爭者。孔子謂弟
子曰:“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尚存耳,政事無如膺之矣。”古之魯俗,
涂里之間,羅門之羅,收門之魚,獨得于禮,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間,
富家為貧者出;羅門之羅,有親者取多,無親者取少;收門之漁,有親者
取巨,無親者取小。
    春秋曰:四民均則王道興而百姓宁;所謂四民者,士、農、工、商也
。婚姻之道廢,則男女之道悖,而淫之路興矣。



                              卷八 尊賢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
其道大光。”又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
將怀遠而致近也。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
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
托于賢;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釋父兄与子孫
,非疏之也;任庖人釣屠与仇讎仆虜,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
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數矣。
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
齊秦之必霸也,豈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國破家亦固有人;桀用
于莘,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
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雖舜禹猶亦困,而又況乎俗主哉!
    春秋之時,天子微弱,諸侯力政,皆叛不朝;眾暴寡,強劫弱,南夷
与北狄交侵,中國之不絕若線。桓公于是用管仲、鮑叔、隰朋、賓胥無、
宁戚,三存亡國,一繼絕世,救中國,攘戎狄,卒脅荊蠻,以尊周室,霸
諸侯。晉文公用咎犯、先軫、陽處父,強中國,敗強楚,合諸侯,朝天子
,以顯周室。楚庄王用孫叔敖、司馬子反、將軍子重,征陳從鄭,敗強晉
,無敵于天下。秦穆公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及由余,据有雍州,攘
敗西戎。吳用延州萊季子,鬿僽偕詡浮夜備揮星酥垂補笪爸詈睿倉我凰橙
誦模捕于臣者,不先得賢也。至簡公用子產、裨諶、世叔、行人子羽,賊
臣除,正臣進,去強楚,合中國,國家安宁,二十余年,無強楚之患。故
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為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席而坐,
遠乎賢者之厭難折衝也。夫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言,大辱于楚;曹不用
僖負羈之諫,敗死于戎。故共惟五始之要,治亂之端,在乎審己而任賢也
。國家之任賢而吉,任不肖而凶,案往世而視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
此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國家迭汲技猜徹舐遙布居閻聰圖操夜奔次歡
 渭咀櫻猜徹材餐餑諼憂,行政二十一年,季子之卒后,邾擊其南,齊伐
其北,魯不胜其患,將乞師于楚以取全耳(或作身),故傳曰:患之起必
自此始也。公子買不可使戍衛,公子遂不听君命而擅之晉,內侵于臣下,
外困于兵亂,弱之患也。僖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賢,而后乃漸變為不
肖也,此季子存之所益,亡之所損也。夫得賢失賢,其損益之驗如此,而
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見賢,無可奈何矣,若智能見之
,而強不能決,猶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亂傾,此甚可悲哀也。以宋
殤公不知孔父之賢乎,安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趨而救之者,是
知其賢也。以魯庄公不知季子之賢乎,安知疾將死,召季子而授之國政,
授之國政者,是知其賢也。此二君知能見賢而皆不能用,故宋殤公以殺死
,魯庄公以賊嗣,使宋殤蚤任孔父,魯庄素用季子,乃將靖鄰國,而況自
存乎!
    鄒子說梁王曰:“伊尹故有莘氏之媵臣也,湯立以為三公,天下之治
太平。管仲故成陰之狗盜也,天下之庸夫也,齊桓公得之以為仲父。百里
奚道之于路,傳賣五羊之皮,秦穆公委之以政。宁戚故將車人也,叩轅行
歌于康之衢,桓公任以國。司馬喜髕腳于宋,而卒相中山。范睢折脅拉齒
于魏而后為應侯。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
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故詩曰:‘綿綿之葛,在于曠野,良
工得之,以為,良工不得,枯死于野。’此七士者,不遇明君圣主,几行
乞丐,枯死于中野,譬猶綿綿之葛矣。”
    眉睫之征,接而形于色;聲音之風,感而動乎心。宁戚擊牛角而商歌
,桓公聞而舉之;鮑龍跪石而登偃游爸聰魯擔灰聰嗉參耐蹙傯憊輩灰勻站
謾氏褪唇也,不待久而親;能者之相見也,不待試而知矣。故士之接也,
非必与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与之犯難涉危,乃知其勇也。舉事
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讓,是以知其廉也。故見虎之尾,而知其大
于狸也;見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節見則百節知矣。由此觀之,以
所見可以占未發,睹小節固足以知大体矣。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湯以殷王,紂以殷亡。闔廬以吳戰胜無敵于天
下,而夫差以見禽于越,文公以晉國霸,而厲公以見s于匠麗之宮,威王
以齊強于天下,而愍王以s死于廟梁,穆公以秦顯名尊號,而二世以劫于
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跡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處襁褓而朝
諸侯,周公用事也。趙武靈王五十年而餓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
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豎刁易牙,身死不葬,為天下笑
,一人之身,榮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無忌,削地复得;趙任
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國獨特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
;齊有田單,襄王得國。由此觀之,國無賢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
危繼絕者,未嘗有也。故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
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賢佐者士歸之,文王請除炮烙之刑而殷民從,湯去張
网者之三面而夏民從,越王不隳舊冢而吳人服,以其所為之順于民心也。
故聲同則處而相應,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賢者立于本朝,則天下之豪,相
率而趨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賊也,鮑叔以為賢于己而
進之為相,七十言而說乃听,遂使桓公除報讎之心而委國政焉。桓公垂拱
無事而朝諸侯,鮑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無自危之心者,同聲
于鮑叔也。紂殺王子比干,箕子被發而佯狂,陳靈公殺泄冶而鄧元去陳;
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陳亡于楚,以其殺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鄧元也。
燕昭王得郭隗,而鄒衍、樂毅以齊趙至,蘇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舉兵
而攻齊,栖閔王于莒,燕校地計眾,非与齊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
,由得士也。故無常安之國,無琲v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
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异乎卻走而求逮前人
也,太公知之,故舉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
,況當世而生存者乎!則其弗失可識矣。
    齊景公問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對曰:“
其國小而志大,雖處僻而其政中,其舉果,其謀和,其令不偷;親舉五翼
大夫于系縲之中,与之語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霸則小矣
。”
    或曰:“將謂桓公仁義乎?殺兄而立,非仁義也;將謂桓公恭儉乎?
与婦人同輿,馳于邑中,非恭儉也;將謂桓公清洁乎?閨門之內,無可嫁
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國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畢朝周室,為五霸長,以其得賢佐也;失管仲隰
朋,任豎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戶。一人之身,榮辱俱施者,何者?
其所任异也。”由此觀之,則任佐急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
,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
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伯牙子鼓琴,鐘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
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
水,鐘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
絕弦,終身不复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
,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后
至也。
    周威公問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對曰:“有,窮者達之,亡者
存之,廢者起之;四方之士,則四面而至矣。窮者不達,亡者不存,廢者
不起;四方之士,則四面而畔矣。夫城固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
而失之,必有其間,夫士存則君尊,士亡則君卑。”周武公曰:“士壹至
如此乎?”對曰:“君不聞夫楚平王有士,曰楚蟥臕身鷩停餐踅鄙之,出
亡之晉;晉人用之,是為城濮之戰。又有士曰苗賁皇,王將殺之,出亡走
晉;晉人用之,是為鄢陵之戰。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將殺之,出亡走晉;
晉人用之,是為兩堂之戰。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殺其父兄,出亡走吳;闔
閭用之,于是興師而襲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鄭宋衛之君,猶未遽至于此
也。此四得罪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國。由是觀之,士存則國存,
士亡則國亡;子胥怒而亡之,申包胥怒而存之;士胡可無貴乎!”
    哀公問于孔子曰:“人若何而可取也?”孔子對曰:“毋取者,無取
健者,毋取口銳者。”哀公曰:“何謂也?”孔子曰:“大給利不可盡用
;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為法也;口銳者多誕而寡信,后恐不驗也。夫弓
矢和調而后求其中焉;馬愨愿順,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
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如此人者,譬猶豺狼与,不可
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義之誠者,然后親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
故曰:親仁而使能。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
而發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
行,雖有奸軌之人,無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
    周公攝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執贄所師見者十二人,窮巷白屋所見
者四十九人,時進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當此之時,誠使
周公驕而且吝,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則必貪而尸祿者也,尸
祿之臣,不能存君矣。
    齊桓公設庭燎,為士之欲造見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東野鄙人有以
九九之術見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見乎?”鄙人對曰:“臣非以九九
為足以見也,臣聞主君設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
,君、天下賢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論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
能耳,而君猶禮之,況賢于九九乎?夫太山不辭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
以成大也,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言博謀也。”桓公曰善,乃
因禮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攜而并至,詩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言以內及外,以小及大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
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
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
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趙簡子游于河而樂之,嘆曰:“安得賢士而与處焉!”舟人古乘跪而
對曰:“夫珠玉無足,去此數千里而所以能來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
不來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
,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謂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對曰
:“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無尺寸之數
,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
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將盡毛毳也。”
    齊宣王坐,淳于髡侍,宣王曰:“先生論寡人何好?”淳于髡曰:“
古者所好四,而王所好三焉。”宣王曰:“古者所好,何与寡人所好?”
淳于髡曰:“古者好馬,王亦好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
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獨不好士。”宣王曰:“國無士耳,有則寡人亦說
之矣。”淳于髡曰:“古者驊騮騏驥,今無有,王選于眾,王好馬矣;古
者有豹象之胎,今無有,王選于眾,王好味矣;古者有毛Z西施,今無有
,王選于眾,王好色矣。王必將待堯舜禹湯之士而后好之,則禹湯之士亦
不好王矣。”宣王嘿然無以應。
    衛君問于田讓曰:“寡人封侯盡千里之地,賞賜盡御府繒帛而士不至
,何也?”田讓對曰:“君之賞賜,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誅罰,不可以理
避也;猶舉杖而呼狗,張弓而祝雞矣;雖有香餌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
    宗衛相齊,遇逐罷歸舍,召門尉田饒等二十有七而問焉,曰:“士大
夫誰能与我赴諸侯者乎?”田饒等皆伏而不對。宗衛曰:“何士大夫之易
得而難用也!”饒對曰:“非士大夫之難用也,是君不能用也。”宗衛曰
:“不能用士大夫何若?”田饒對曰:“廚中有臭肉,則門下無死士矣。
今夫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有余粟。紈素綺繡靡麗。堂從風雨弊,而
士曾不得以緣衣;果園梨粟,后宮婦人摭以相`,而士曾不得一嘗,且夫
財者,君之所輕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用所輕之財,而欲使士致所
重之死,豈不難乎哉?”于是宗衛面有慚色,逡巡避席而謝曰:“此衛之
過也。”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當今之時,君子誰賢?”對曰:“衛靈公。”
公曰:“吾聞之,其閨門之內,姑姐妹無別。”對曰:“臣觀于朝廷,未
觀于堂陛之間也。靈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知足以治千乘之國,其信足以
守之,而靈公愛之。又有士曰王材,國有賢人,必進而任之,無不達也;
不能達,退而与分其祿,而靈公尊之。又有士曰慶足,國有大事,則進而
治之,無不濟也,而靈公說之。史去衛,靈公邸舍三月,琴瑟不御,待史
之入也而后入,臣是以知其賢也。”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
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湯武;
晼次迦酥戳擦諗磣妗災翁下,其固免矣乎!”
    孔子閑居,喟然而嘆曰:“銅殭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
曰:“愿聞其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
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
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
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在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
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
哉!”
    魏文侯從中山奔命安邑,田子方從,夫子擊過之,下車而趨,子方坐
乘如故,告太子曰:“為我請君,待我朝歌。”太子不說,因為子方曰:
“不識貧窮者驕人,富貴者驕人乎?”子方曰:“貧窮者驕人,富貴者安
敢驕人,人主驕人而亡其國,吾未見以國待亡者也;大夫驕人而亡其家,
吾未見以家待亡者也。貧窮者若不得意,納履而去,安往不得貧窮乎?貧
窮者驕人,富貴者安敢驕人。”太子及文侯道田子方之語,文侯嘆曰:“
微吾子之故,吾安得聞賢人之言,吾下子方以行,得而友之。自吾友子方
也,君臣益親,百姓益附,吾是以得友士之功;我欲伐中山,吾以武下樂
羊,三年而中山為獻于我,我是以得有武之功。吾所以不少進于此者,吾
未見以智驕我者也;若得以智驕我者,豈不及古之人乎?”
    晉文侯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隨會不扶,文侯曰:“會!夫為人臣
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對曰:“其罪重死。”文侯曰:“何謂重死?
”對曰:“身死,妻子為戮焉。”隨會曰:“君奚獨問為人臣忍其君者,
而不問為人君而忍其臣者耶?”文侯曰:“為人君而忍其臣者,其罪何如
?”隨會對曰:“為人君而忍其臣者,智士不為謀,辨士不為言,仁士不
為行,勇士不為死。”文侯援綏下車,辭大夫曰:“寡人有腰髀之病,愿
諸大夫勿罪也。”
   齊將軍田理出將,張生郊送曰:“昔者堯讓許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
,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伯夷叔齊辭諸侯之位而不為,
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于陵仲子辭三公之位而佣為人灌
園,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智過去君第,變姓名,免為
庶人,將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將
軍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辭之而實羞之。今
將軍方吞一國之權,提鼓擁旗,被堅執銳,旋回十万之師,擅斧鉞之誅,
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驕士。”田理曰:“今日諸君皆為理祖道具酒脯,而先
生獨教之以圣人之大道,謹聞命矣。”
    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堂而与之言,翟璜不
說。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
祿則上卿;既受吾賞,又責吾禮,毋乃難乎?”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取束帛
一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曰:“取束帛一以贈先生。”子路
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
:“由,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
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于是不贈,終身不見。大德毋
菖閑,小德出入可也。”
    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為上卿而國
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對曰:“貧不能使富。”桓公賜之齊國市租一年
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對曰:“疏不能制親。”桓公立以為仲父。齊國
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
南面而霸矣。”
    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得無害于霸乎?”
管仲對曰:“此极非其貴者耳;然亦無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
霸?”管仲對曰:“不知賢,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
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參之,害霸。”桓公:“善。”
    魯人攻,曾子辭于君曰:“請出,寇罷而后复來,請姑毋使狗豕入吾
舍。”君曰:“寡人之于先生也,人無不聞;今魯人攻我而先生去我,我
胡守先生之舍?”魯人果攻而數之罪十,而曾子之所爭者九。魯師罷,君
复修曾子舍而后迎之。
    宋司城子罕之貴子韋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韋不
從,子罕來,复召子韋而貴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韋也,君亡不從,來
又复貴之,君獨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韋,故至
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韋之遺德余教也,吾故貴之。且我之亡也,
吾臣之削跡拔樹以從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
”簡主聞之,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三逐,是不容眾也
;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人矣。”簡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由是觀之,遠近之人,不可以不
察也。
    應侯与賈午子坐,聞其鼓琴之聲,應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
”賈午子曰:“夫急張調下,故使人悲耳。急張者,良材也;調下者,官
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無悲乎!”應侯曰:“善哉!”
    十三年,諸侯舉兵以伐齊,齊王聞之,惕然而恐,召其群臣大夫告曰
:“有智為寡人用之。”于是博士淳于髡仰天大笑而不應,王复問之,又
大笑不應,三笑不應,王艴然作色不悅曰:“先生以寡人語為戲乎?”對
曰:“臣非敢以大王語為戲也,臣笑臣鄰之祠田也,以一奩飯,一壺酒,
三鮒魚,祝曰:‘蟹咭撕蹋蔥罷儷擔泊敝春笫潰慚笱笥杏唷!笑其賜鬼薄
而請之厚也。”于是王乃立淳于髡為上卿,賜之千金,革車百乘,与平諸
侯之事;諸侯聞之,立罷其兵,休其士卒,遂不敢攻齊,此非淳于髡之力
乎?
    田忌去齊奔楚,楚王郊迎至舍,問曰:“楚,万乘之國也,齊亦万乘
之國也,常欲相參爸茨魏危俊倍栽唬骸耙字岸財朧股耆娼保蒼虺逋蛉耍彩
股轄本敝矗倉燎萁本首而反耳。齊使田居將,則楚發二十万人,使上將軍
將之,分別而相去也。齊使眄子將,楚發四封之內,王自出將而忌從,相
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如是則王僅得存耳。”于是齊使申孺將,楚發五万
人,使上將軍至,擒將軍首反,于是齊王忿然,乃更使眄子將,楚悉發四
封之內,王自出將,田忌從,相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益王車屬九乘,僅
得免耳。至舍,王北面正領齊,問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
申孺為人,侮賢者而輕不肖者,賢不肖者俱不為用,是以亡也;田居為人
,尊賢者而賤不肖者,賢者負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別而相去也;眄子之
為人也,尊賢者而愛不肖者,賢不肖俱負任,是以王僅得存耳。”
    魏文侯觴大夫于曲陽,飲酣,文侯喟然嘆曰:“吾獨無豫讓以為臣。
”蹇重舉酒進曰:“臣請浮君。”文侯曰“何以?”對曰:“臣聞之,有
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讓之君,亦何如哉?”
文侯曰:“善!”受浮而飲之,嚼而不讓。曰:“無管仲鮑叔以為臣,故
有豫讓之功也。”趙簡子曰:“吾欲得范中行氏良臣。”史d曰:“安用
之?”簡子曰:“良臣,人所愿也,又何問焉?”曰:君以無為良臣故也
。夫事君者,諫過而荐可,章善而替否,獻能而進賢;朝夕誦善,敗而納
之,听則進,否則退。今范中行氏之良臣也,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難;
出在于外,又不能入。亡而棄之,何良之為;若不棄,君安得之。夫良將
營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曰以來,若未能,乃非良也。”簡子曰
:“善。”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
路曰:“范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賢而不
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
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晉
荊戰于,晉師敗績,顒父將歸請死,昭公將許之,士貞伯曰:“不可,城
濮之役,晉胜于荊,文公猶有憂色,曰子玉猶存,憂未歇也;困獸猶斗,
況國相乎?”及荊殺子玉,乃喜曰:“莫予毒也。今天或者大警晉也,林
父之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今殺之,是重荊胜也。”
昭公曰:“善!”乃使复將。



Volume 9-12


                              卷九 正諫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為難,而諫其君者
非為身也,將欲以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者,危亡之萌也;見
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三
諫而不用則去,不去則身亡;身亡者,仁人之所不為也。是故諫有五:一
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孔子曰:“吾其從
諷諫乎。”夫不諫則危君,固諫則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終不
用,則諫亦無功矣。智者度君權時,調其緩急而處其宜,上不敢危君,下
不以危身,故在國而國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陳靈公不听泄冶之諫而殺
之,曹羈三諫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義雖俱賢而曹羈合禮。
    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
不赦。”顏鶻諫曰:“君樂治海上而六月不歸,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
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之,顏鶻哺麓叢唬骸熬剎豁揭玻課粽哞釕憊亓
輳叉蓖踝穎雀桑簿聰頭譴碩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
參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
    楚庄王立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國曰:“寡人惡為人臣而遽諫其
君者,今寡人有國家,立社稷,有諫則死無赦。”蘇從曰:“處君之高爵
,食君之厚祿,愛其死而不諫其君,則非忠臣也。”乃入諫。庄王立鼓鐘
之間,左伏楊姬,右擁越姬,左峮衽,右朝服,曰:“吾鼓鐘之不暇,何
諫之听!”蘇從曰:“臣聞之,好道者多資,好樂者多迷,好道者多糧,
好樂者多亡;荊國亡無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執蘇從手,右
抽陰刃,刎鐘鼓之懸,明日授蘇從為相。
    晉平公好樂,多其賦斂,下治城郭,曰:“敢有諫者死。”國人憂之
,有咎犯者,見門大夫曰:“臣聞主君好樂,故以樂見。”門大夫入言曰
:“晉人咎犯也,欲以樂見。”平公曰:“內之。”止坐殿上,則出鐘磬
竽瑟。坐有頃。平公曰:“客子為樂?”咎犯對曰:“臣不能為樂,臣善
隱。”平公召隱士十二人。咎犯曰:“隱臣竊顧昧死御。”平公諾。咎犯
申其左臂而 五指,平公問于隱官曰:“占之為何?”隱官皆曰:“不知
。”平公曰:“歸之。”咎犯則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盡而峻城
闕。二也,柱梁衣繡,士民無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
民有飢色,而馬有栗秩。五也,近臣不敢諫,遠臣不敢達。”平公曰善。
乃屏鐘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參治國。
    孟嘗君將西入秦,賓客諫之百通,則不听也,曰:“以人事諫我,我
盡知之;若以鬼道諫我,我則殺之。”謁者入曰:“有客以鬼道聞。”曰
:“請客入。”客曰:“臣之來也,過于淄水上,見一土耦人,方与木梗
人語,木梗謂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
并至,子必沮坏。’應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東園之桃也,刻子
以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
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
應,卒不敢西向秦。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
諫不敢,則怀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
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
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
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
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楚庄王欲伐陽夏,師久而不罷,群臣欲諫而莫敢,庄王獵于云夢,椒
舉進諫曰:“王所以多得獸者,馬也;而王國亡,王之馬豈可得哉?”庄
王曰:“善,不谷知 強之可以長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為富也;而忘吾
民之不用也。”明日飲諸大夫酒,以椒舉為上客,罷陽夏之師。
    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幸郎睍卜庖暈俺藕睿參吧階櫻病褡攏步娼舊藎燦
朧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斗,淪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
,窶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懼誅,因作
亂,戰咸陽宮。敗,始皇乃取肢車裂之,取其兩弟囊扑殺之,取皇太后遷
之于i陽宮,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從蒺藜其脊肉,
干四肢而積之闕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齊客茅焦乃往上謁曰:“齊客
茅焦愿上諫皇帝。”皇帝使使者出問客,得無以太后事諫也,茅焦曰然,
使者還白曰:“果以太后事諫。”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見闕下積死人邪
?使者問茅焦,茅焦曰:“臣聞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
,臣所以來者,欲滿其數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
食者盡負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來犯吾禁,趣
炊鑊湯煮之,是安得積闕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劍而坐,口正沫出,
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過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
則死矣,君獨不能忍吾須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謁起,稱曰
:“臣聞之,夫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
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聞也,不審陛下欲聞之不?”皇帝
曰:“何謂也?”茅焦對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
曰:“何等也?愿聞之。”茅焦對曰:“陛下車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
扑兩弟,有不慈之名;遷母i陽宮,有不孝之行;從蒺藜于諫士,有桀紂
之治。今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向秦者,臣竊恐秦亡為陛下危之,所言已畢
,乞行就質。”乃解衣伏質。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
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駕,千乘
万騎,空左方自行迎太后i陽宮,歸于咸陽;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
,及飲,太后曰:“抗枉令直,使敗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
會者,盡茅君之力也。”
    楚庄王筑層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三月之糧者,大臣諫者七
十二人皆死矣;有諸御己者,違楚百里而耕,謂其耦曰:“吾將入見于王
。”其耦曰:“以身乎?吾聞之,說人主者,皆閑暇之人也,然且至而死
矣;今子特草茅之人耳。”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則比力也,至于說人
主不与子比智矣。”委其耕而入見庄王。庄王謂之曰:“諸御己來,汝將
諫邪?”諸御己曰:“君有義之用,有法之行。且己聞之,土負水者平,
木負繩者正,君受諫者圣;君筑層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民之舋咎血
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諫也,己何敢諫乎?顧臣愚,竊聞昔者虞不用宮之奇
而晉矗渤虜揮米蛹翌慷罩矗膊懿揮覓腋侯慷矗怖巢揮米用投罩矗參獠揮米
玉愣罩矗睬厝瞬揮緬渴逯囪遠茶釕憊而湯得之,紂殺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
,宣王殺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諸侯,皆不能尊賢用辯士之言,故
身死而國亡。”遂趨而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將用子之
諫;先日說寡人者,其說也不足以動寡人之心,又危(一作色)加諸寡人
,故皆至而死;今子之說,足以動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諸寡人,故吾將用
子之諫。”明日令曰:“有能入諫者,吾將与為兄弟。”遂解層台而罷民
,楚人歌之曰:“薪乎萊乎?無諸御己訖無子乎?萊乎薪乎?無諸御己訖
無入乎!”
    齊桓公謂鮑叔曰:“寡人欲鑄大鐘,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豈避
堯舜哉?”鮑叔曰:“敢問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圍譚三年,得而
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令支而反者,武也;吾為葵丘之會,以偃
天下之兵者,文也;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國,寡人不受者,義也。然則文
武仁義,寡人盡有之矣,寡人之行豈避堯舜哉!”鮑叔曰:“君直言,臣
直對;昔者公子糾在上位而不讓,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魯境,非義也
;壇場之上, 于一劍,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衽,非文也。凡為不善遍于
物不自知者,無天禍必有人害,天處甚高,其听甚下;除君過言,天且聞
之。”桓公曰:“寡人有過乎?幸記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
大罪以辱社稷。”
    楚昭王欲之荊台游,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
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游者盡以亡
其國,愿大王勿往游焉。”王曰:“荊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為
絕我游乎?”怒而擊之。于是令尹子西,駕安車四馬,徑于殿下曰:“今
日荊台之游,不可不觀也。”王登車而拊其背曰:“荊台之游,与子共樂
之矣。”步馬十里,引轡而止曰:“臣不敢下車,愿得有道,大王肯听之
乎?”王曰:“第言之。”令尹子西曰:“臣聞之,為人臣而忠其君者,
爵祿不足以賞也;為人臣而諛其君者,刑罰不足以誅也。若司馬子綦者忠
君也,若臣者諛臣也;愿大王殺臣之軀,罰臣之家,而祿司馬子綦。”王
曰:“若我能止,听公子,獨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無有极時,奈何?
”令尹子西曰:“欲禁后世易耳,愿大王山陵崩,為陵于荊台;未嘗有持
鐘鼓管弦之樂而游于父之墓上者也。”于是王還車,卒不游荊台,令罷先
置。孔子從魯聞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諫之于十里之前,而權之于百
世之后者也。”
    荊文王得如黃之狗,之蛇,以畋于云夢,三月不反;得舟(一作丹)
之姬,淫期年不听朝。保申諫曰:“先王卜以臣為保吉,今王得如黃之狗
,之蛇,畋于云澤,三月不反;及得舟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當笞
。”匍伏將笞王,王曰:“不谷免于襁褓,托于諸侯矣,愿請變更而無笞
。”保申曰:“臣承先王之命不敢廢,王不受笞,是廢先王之命也;臣宁
得罪于王,無負于先王。”王曰:“敬諾。”乃席王,王伏,保申束細箭
五十,跪而加之王背,如此者再,謂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
遂致之。保申曰:“臣聞之,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
?”保申趨出,欲自流,乃請罪于王,王曰:“此不谷之過,保將何罪?
”王乃變行從保申,殺如黃之狗,折之蛇,逐舟之姬,務治乎荊;兼國三
十,令荊國廣大至于此者,保申敢极言之功也。蕭何王陵聞之曰:“圣主
能奉先世之業,而以成功名者,其惟荊文王乎!故天下譽之至今,明主忠
臣孝子以為法。”
    晉平公使叔向聘于吳,吳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繡
衣而豹裘者,有錦衣而狐裘者,叔向歸以告平公,平公曰:“吳其亡乎!
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對曰:“君為馳底之台,上何以發千兵?下
何以陳鐘鼓?”諸侯聞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于是平公乃罷台。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盧,
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夙笑。”簡子曰:“
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与妻俱之
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
”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景公為台,台成,又欲為鐘,晏子諫曰:“君不胜欲為台,今复欲為
鐘,是重斂于民,民之哀矣;夫斂民之哀而以為樂,不祥。”景公乃止。
    景公有馬,其圉人殺之,公怒,援戈將自擊之,晏子曰:“此不知其
罪而死,臣請為君數之,令知其罪而殺之。”公曰:“諾。”晏子舉戈而
臨之曰:“汝為吾君養馬而殺之,而罪當死;汝使吾君以馬之故殺圉人,
而罪又當死;汝使吾君以馬故殺人,聞于四鄰諸侯,汝罪又當死。”公曰
:“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景公好弋,使燭雛主鳥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殺之,晏子曰:“燭雛有
罪,請數之以其罪,乃殺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燭雛數之景公
前曰:“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二罪
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三罪也。數燭雛罪已畢,請殺之。
”景公曰:“止,勿殺而謝之。”
    景公正晝被發乘六馬,御婦人出正閨,刖跪擊其馬而反之,曰:“爾
非吾君也。”公慚而不朝,晏子睹裔敖而問曰:“君何故不朝?”對曰:
“昔者君正晝被發乘六馬,御婦人出正閨,刖跪擊其馬而反之曰:‘爾非
吾君也。’公慚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晏子入見,公曰:“昔者寡
人有罪,被發乘六馬以出正閨,刖跪擊其馬而反之,曰:‘爾非吾君也。
’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賜,得率百姓以守宗廟,今見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
猶可以齊于諸侯乎?”晏子對曰:“君無惡焉。臣聞之,下無直辭,上無
隱君;民多諱言,君有驕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辭;君上好善,民無
諱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辭,是君之福也,故臣來慶,請賞之,以
明君之好善;禮之,以明君之受諫!”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
。”于是令刖跪倍資無正,時朝無事。
    景公飲酒,移于晏子家,前驅報閭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門
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
“酒醴之味,金石之聲,愿与夫子樂之。”晏子對曰:“夫布荐席,陳?
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馬穰苴之家。”前驅報閭曰:
“君至”。司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
叛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愿与夫子
樂之。”對曰:“夫布荐席,陳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
梁丘据之家。”前驅報閭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
至,公曰:“樂哉!今夕吾飲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國!微此一臣者
何以樂吾身!賢圣之君皆有益友,無偷樂之臣。”景公弗能及,故兩用之
,僅得不亡。
    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伐越,越王句踐迎擊
之,敗吳于姑蘇,傷闔廬指,軍卻,闔廬謂太子夫差曰:“爾忘句踐殺而
父乎?”夫差對曰:“不敢。”是夕闔廬死,夫差既立為王,以伯颽俅肵
皇刓繳洌踩劍舶苡詵蜾校蒼酵蹙浼艘員千人(一作入)栖于會稽山上,使
大夫种厚幣遣吳太宰砫邢獉掠悜坵俺兼埃參饌踅斃之,伍子胥諫曰:“越
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后必悔之。”吳王不听,用太宰朴朐。其后五
年,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子胥諫曰:
“不可。句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
越,腹心之疾,齊猶疥癬耳,而王不先越,乃務伐齊,不亦謬乎?”吳王
不听,伐齊,大敗齊師于艾陵,遂与鄒魯之君會以歸,益疏子胥之言。其
后四年,吳將复北伐齊,越王句踐用子胥之謀,乃率其眾以助吳,而重寶
以獻遺太宰翎邰仁茉鉸福財滸蔥旁絞饃踩找刮把雜諼饌餐跣龐鱉疲參樽玉
闕稍唬骸胺蛟劍哺剮鬧醇玻步襉牌漵未俏閉捌耄財淌堤錚參匏彌矗盤庚曰
:‘古人有顛越不恭’。是商所以興也,愿王釋齊而先越,不然,將悔之
無及也。”吳王不听,使子胥于齊,子胥謂其子曰:“吾諫王,王不我用
,吾今見吳之滅矣,女与吳俱亡無為也。”乃屬其子于齊鮑氏而歸報吳王
。太宰扔胱玉閿邢叮慘蠆髟唬骸白玉鬮叭耍剛暴少恩,其怨望猜賊為禍也
,深恨前日王欲伐齊,子胥以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計謀不
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齊,子胥專愎強諫,沮毀用事,徼幸吳之敗,
以自胜其計謀耳。今王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齊,而子胥諫不用,因輟佯
病不行,王不可不備,此起禍不難,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齊也,乃屬其
子于鮑氏。夫人臣內不得意,外交諸侯,自以先王謀臣,今不用,常怏怏
,愿王早圖之。”吳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子胥屬鏤
之劍,曰:“子以此死。”子胥曰:“嗟乎!讒臣宰騥艭鄙豕朔粗鏤遙參
伊若父霸,又若立時,諸子弟爭立,我以死爭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
立,欲分吳國与我,我顧不敢當,然若之何听讒臣殺長者!”乃告舍人曰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著之吳東門,以觀越寇之滅
吳也。”乃自刺殺,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吳人怜之,乃為立祠于江上,因名曰胥山。后十余年,越襲吳,吳王還
与戰不胜,使大夫行成于越不許,吳王將死曰:“吾以不用子胥之言至于
此;令死者無知則已,死者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子胥也?”遂蒙絮覆面而
自刎。
    齊景公有臣曰諸御鞅,諫簡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
,臣恐其相攻;相攻雖叛而危之,不可。愿君去一人。”簡公曰:“非細
人之所敢議也。”居無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賊簡公于朝,簡公喟焉
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魯襄公朝荊,至淮,聞荊康王卒,公欲還,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
,為其威也;今其王死,其威未去,何為還?”大夫皆欲還,子服景伯曰
:“子之來也,為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勞,不遠道涂,而听于荊也,畏
其威也!夫義人者,固將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聘焉者乎!聞畏而往,
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骨m是嗣王,太子又長矣,執政未易,事君任
政,求說其侮,以定嗣君,而示后人,其讎滋大,以戰小國,其誰能止之
?若從君而致患,不若違君以避難,且君子計而后行,二三子其計乎?有
御楚之術,有守國之備,則可;若未有也,不如行!”乃遂行。
    孝景皇帝時,吳王濞反,梁孝王中郎枚乘字叔聞之,為書諫王,其辭
曰:“君王之外臣乘,竊聞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無立錐之地,以
有天下;禹無十戶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地,方不過百里;上不絕三光
之明,下不傷百姓之心者,有王術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敢避
誅以直諫,故事無廢棄而功流于万世也,臣誠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恐大王
不能用之;臣誠愿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于臣乘之言。夫以一縷之任,系
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极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且猶知哀其將
絕也。馬方駭而重惊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于天,不可复結;墜入深
淵,難以复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誠能用臣乘言,一舉必脫;必若所
欲為,危如重卵,難于上天;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太山。今欲极天
命之壽,弊無窮之樂,保万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以居太山之安;乃欲
乘重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大惑也!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跡者
,卻背而走無益也,不知就陰而止,影滅跡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
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冷,令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
薪止火而已。不絕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猶抱薪救火也。養由基,楚之
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小,而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
,所止乃百步之中耳,比于臣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
其基,絕其胎;禍何從來哉?泰山之溜穿石,引繩久之,乃以挈木;水非
石之鑽,繩非木之鋸也,而漸靡使之然。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
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夫十圍之木,始生于,可引而
絕,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种樹畜長,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修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行惡
為非,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誠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
王不易之道也。”吳王不听,卒死丹徒。
    吳王欲從民飲酒,伍子胥諫曰:“不可。昔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
,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
?’白龍對曰:‘我下清冷之淵化為魚。’天帝曰:‘魚固人之所射也;
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龍,天帝貴畜也;豫且,宋國賤臣也。白龍不化
,豫且不射;今棄万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
王乃止。
    孔子曰:“良藥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故武王諤諤
而昌,紂嘿嘿而亡,君無諤諤之臣,父無諤諤之子,兄無諤諤之弟,夫無
諤諤之婦,士無諤諤之友;其亡可立而待。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
,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夫失之,婦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故無亡
國破家,悖父亂子,放兄棄弟,狂夫淫婦,絕交敗友。”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嚴乎?”公曰:“朝居嚴,則曷害于國家哉
?”晏子對曰:“朝居嚴,則下無言,下無言,則上無聞矣。下無言則謂
之喑,上無聞則謂之聾;聾喑則非害治國家如何也?具合菽粟之微以滿倉
廩,合疏縷之緯以成幃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
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惡有距而不入者哉?”



                              卷十 敬慎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誡,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見乎隱,
顯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獨也。”諺曰:“誠無垢,思無辱。”夫不誠不思
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
之謂也。
    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辭不受,乃封周公子伯禽于魯,將辭去,周公戒
之曰:“去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我,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
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嘗一沐三握發,一食而三
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之曰: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
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胜,聰明睿智
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
子,富有四海,不謙者先天下亡其身,桀紂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
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
道毀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
是以衣成則缺衽,宮成則缺隅,屋成則加錯;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
:‘謙亨,君子有終吉。’詩曰:‘湯降不遲,圣敬日躋。’其戒之哉!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
    孔子讀易至于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嘆?
”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
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夫學者以虛
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堯履天子之
位,猶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下,故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
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時而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損益之征与?吾
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動故能大,苟大則虧矣,吾戒
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与
時消息;是以圣人不敢當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其盈虛,
故能長久也。”子夏曰:“善,請終身誦之。”
    孔子觀于周廟而有欹器焉,孔子問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
“蓋為右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右坐之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
,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試之,滿則覆,中則正,
虛則欹,孔子喟然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
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挹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
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
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是謂損而不极,能行此道,唯
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益。’”常有疾
,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曰:
“子雖不問,吾將語子。”常?曰:“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老子
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耶?”常曰:“嘻,是已。”常:“
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常?
曰:“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
”“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曰:“子知之乎?”老子曰:“
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曰:“嘻,
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無以复語子哉!”
    韓平子問于叔向曰:“剛与柔孰堅?”對曰:“臣年八十矣,齒再墮
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又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其死也枯槁。因此觀之
,柔弱者生之徒也,剛強者死之徒也。’夫生者毀而必复,死者破而愈亡
;吾是以知柔之堅于剛也。”平子曰:“善哉!然則子之行何從?”叔向
曰:“臣亦柔耳,何以剛為?”平子曰:“柔無乃乎?”叔向曰:“柔者
紐而不折,廉而不缺,何為也?天之道,微者胜,是以兩軍相加而柔者克
之;兩仇爭利,而弱者得焉。易曰:‘天道虧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
,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夫怀謙不足之,柔弱而四道者助
之,則安往而不得其志乎?”平子曰:“善!”
    桓公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國家滅,人臣剛則交友絕
。夫剛則不和,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父子不和,其
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由不剛也。”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人做蔽
怴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戒之,慎之!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
不。日夜慎之,則無災害。”
    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華抱足,曾子曰:“吾無顏氏之才,何以告
汝?雖無能,君子務益。夫華多實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飛
鳥以山為卑,而層巢其巔;魚鱉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餌也
。君子苟能無以利害身,則辱安從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
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
終。’”
    單快曰:“國有五寒,而冰凍不与焉;一曰政外,二曰女厲,三曰謀
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國家敗,五曰不能治內而務外;此五者一見,雖祠無
福,除禍必得,致福則貸。”
    孔子曰:“存亡禍福,皆在己而已,天災地妖,亦不能殺也。”昔者
殷王帝辛之時,爵生烏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國家必祉
,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國家,亢暴無极,外寇乃至,遂亡殷
國,此逆天之時,詭福反為禍至。殷王武丁之時,先王道缺,刑法弛,桑
谷俱生于朝,七月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
,意朝亡乎!”武丁恐駭,側身修行,思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
逸民,明養老之道;三年之后,遠方之君,重譯而朝者六國,此迎天時得
禍反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侯也;惡夢者,所以警士大夫也
。故妖孽不胜善政,惡夢不胜善行也;至治之极,禍反為福。故太甲曰: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石讎曰:“春秋有忽然而足以亡者,國君不可以不慎也!妃妾不一,
足以亡;公族不親,足以亡;大臣不任,足以亡;國爵不用,足以亡;親
佞近讒,足以亡;舉百事不時,足以亡;使民不節,足以亡;刑罰不中,
足以亡;內失眾心,足以亡;外大國,足以亡。”
    夫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齊頃公是也。齊頃公、桓公之子孫也
,地廣民眾,兵強國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驕蹇怠傲,未嘗肯出會同諸侯
,乃興師伐魯,反敗衛師于新筑,輕大之行甚。俄而晉魯往聘,以使者戲
,二國怒,歸求党与助,得衛及曹,四國相輔期戰于鞍,大敗齊師,獲齊
頃公,斬逢丑父,于是淮罌鄭怖搗瓿蟾鋼雌郟脖繼擁霉欏跛牢疾,七年不
飲酒,不食肉,外金石絲竹之聲,遠婦女之色,出會与盟,卑下諸侯,國
家內得行義,聲問震乎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為來,尊寵不武而得之,
可謂能免變化以致之,故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此得失之效也。
    大功之效,在于用賢積道,浸章浸明;衰滅之過,在于得意而怠,浸
蹇浸亡,晉文公是其效也。晉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饗國,饗國之
時,上無明天子,下無賢方伯,強楚主會,諸侯背畔,天子失道,出居于
鄭。文公于是憫中國之微,任咎犯、先軫、陽處父,畜愛百姓,厲養戎士
,四年政治內定,則舉兵而伐衛,執曹伯,還敗強楚,威震天下,明王法
率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曠然平定,周室尊顯,故曰大功之效,
在于用賢積道,浸章浸明,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湯武之心,作而忘
其眾,一年三用師,且弗休息。遂進而圍許,兵亟弊不能服,罷諸侯而歸
,自此而怠政事,為狄泉之盟,不親至,信衰誼缺,如羅不補,威武折不
信,則諸侯不朝,鄭遂叛,夷狄內侵,衛遷于商止。故曰:衰滅之過,
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擊趨而入見,賓客群臣皆起,田子方獨不起
,文侯有不說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稱曰:“為子起歟?無如禮何!不
為子起歟?無如罪何!請為子誦楚恭王之為太子也,將出之云夢,遇大夫
工尹,工尹遂趨避家人之門中,太子下車從之家人之門中曰:‘子大夫何
為其若是?吾聞之,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何
為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見子之面,今而后記子之心,審如此,汝
將何之?’”文侯曰:“善。”太子擊前誦恭王之言,誦三遍而請習之。
    子贛之承,或在涂,見道側巾幣布擁蒙而衣衰,其名曰丹綽。子贛問
焉,曰:“此至承几何?”嘿然不對。子贛曰:“人問乎己而不應,何也
?”屏其擁蒙而言曰:“望而黷人者,仁乎?睹而不識者,智乎?輕侮人
者,義乎?”子贛下車曰:“賜不仁,過聞三言,可复聞乎?”曰:“是
足于子矣,吾不告子。”于是子贛三偶則式,五偶則下。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衣,冠白冠,后來吊
,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
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
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
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
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魏安厘王十一年,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魏与秦孰強?”對曰:
“不如秦強。”王曰:“今時如耳魏齊与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
孟嘗芒卯之賢。”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強韓魏以攻秦,猶奈寡人
何也?今以無能如耳魏齊而率強韓魏以伐秦,其無奈寡人何,亦明矣!”
左右皆曰然,申旗伏瑟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六晉之時,智氏最
強,滅范中行氏,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于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
,不滿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智伯曰:‘吾始不
知水可以亡人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
宣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身死國亡
,為天下笑。今秦雖強不過智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
其用肘足之時,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魏公子牟東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將去冉之山東矣,獨無一言以教
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言之,牟几忘語君,君知夫官不与勢期,而
勢自至乎?勢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貴期,而貴自至乎?貴不与
驕期,而驕自至乎?驕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
?”穰侯曰:“善,敬受明教。”
    高上尊賢,無以驕人;聰明圣智,無以窮人;資給疾速,無以先人;
剛毅勇猛,無以胜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智必質,然后辯之;雖能
必讓,然后為之;故士雖聰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讓;勇
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謂高而不危,滿而不溢者
也。
    齊桓公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舉觴以飲之,管仲半
棄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飲而棄酒,于禮可乎?”管仲對曰:“臣聞
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棄,臣計棄身不如棄酒。”桓公笑曰:
“仲父起就坐。楚恭王与晉厲公戰于鄢陵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谷
陽持酒而進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陽曰:‘非酒也。’子反又曰
:‘退,酒也。’谷陽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飲之,醉而寢。恭王
欲复戰,使人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于是恭王駕往入幄,聞酒臭曰:‘
今日之戰,所恃者司馬,司馬至醉如此,是亡吾國而不恤吾眾也,吾無以
复戢矣!’于是乃誅子反以為戮,還師。”夫谷陽之進酒也,非以妒子反
忠,愛之而适足以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小利,大利之殘也
。好戰之臣,不可不察也!”
    羞小恥以构大怨,貪小利以亡大眾;春秋有其戒,晉先軫是也。先軫
欲要功獲名,則以秦不假道之故,請要秦師,襄公曰:“不可。夫秦伯与
吾先君有結,先君一日薨而興師擊之,是孤之負吾先君,敗鄰國之交而失
孝子之行也。”先軫曰:“先君薨而不吊贈,是無哀吾喪也;興師徑吾地
而不假道,是弱吾孤也;且柩畢尚薄屋,無哀吾喪也。”興師。卜曰:“
大國師將至,請擊之。”則听先軫興兵要之嚃鱁碇皇洌鄭尥顏擼泊蠼嵩构
禍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糜爛國家,十有余年,卒喪其師眾,禍及
大夫,憂累后世,故好戰之臣不可不察也。
    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乎?”孔子對
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哀公曰:“可得聞与?”對
曰:“昔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禹之道,毀坏辟法,裂絕世祀,
荒淫于樂,沈酗于酒,其臣有左師触龍者,諂諛不止,湯誅桀,左師触龍
者,身死,四支不同壇而居,此忘其身者也。”哀公愀然變色曰:“善!
”
    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口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
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
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网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
,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敵;
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執雌持下,莫能与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
內藏我知,不与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
下也;天道無親,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顧謂弟子曰:“記
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魯哀侯棄國而走齊,齊侯曰:“君何年之少而棄國之蚤?”魯哀侯曰
:“臣始為太子之時,人多諫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愛臣,臣愛而不近
也,是則內無聞而外無輔也。是猶秋蓬,惡于根本而美于枝葉,秋風一起
,根且拔也。”
    孔子行游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异
人音。”少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下,問曰:
“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
“愿聞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后吾親亡,一失
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絕,三失也。樹欲靜乎風
不定,子欲養吾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請從
此辭。”則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為戒也。”于是弟子
歸養親者十三人。
    孔子論詩至于正月之六章,輝唬骸安環曄敝淳櫻財癲淮眨看由弦朗澇
蚍系潰參上离俗則危身;世不与善,己獨由之,則曰非妖則孽也;是以桀
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故賢者不遇時,常恐不終焉。詩曰:‘謂天蓋
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此之謂也。”
    孔子見羅者,其所得者皆黃口也,孔子曰:“黃口盡得,大爵獨不得
,何也?”羅者對曰:“黃口從大爵者不得,大爵從黃口者可得。”孔子
顧謂弟子曰:“君子慎所從,不得其人則有羅网之患。”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虧,讒諛亂正心,眾口使意回,憂
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污辱難湔洒,敗事不可后追,不深念遠慮,后
悔當几何?夫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禍之馬也;謾諛者,窮辱
之舍也;取虐于人者,趨禍之路也,故曰去徼幸,務忠信,節嗜欲,無取
虐于人,則稱為君子,名聲常存。怨生于不報,禍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
處,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終如始,乃能長久。能行此五者,
可以全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謂要道也。
    顏回將西游,問于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
以為身。恭則免于眾,敬則人愛之,忠則人与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
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臨國家,何況于身乎?故不比數而比
疏,不亦遠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慮事,臨難乃謀,不亦晚
乎?”
    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誠以信,三曰富而貴毋敢以
驕人,四曰恭以敬,五曰寬以靜。思此五者,則無凶命,用能治敬,以助
天時,凶命不至,而禍不來。友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貴人者,非貴
人也,自貴也。昔者吾嘗見天雨金石与血;吾嘗見四月十日并出,有与天
滑;吾嘗見高山之崩,深谷之窒,大都王宮之破,大國之滅;吾嘗見高山
之為裂,深淵之沙竭,貴人之車裂;吾嘗見稠林之無木,平原為溪谷,君
子為御仆;吾嘗見江河干為坑,正冬采榆葉,仲夏雨雪霜,千乘之君,万
乘之主,死而不葬。是故君子敬以成其名,小人敬以除其刑,奈何無戒而
不慎五本哉!
    魯有恭士,名曰机泛,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陰,夏日行陽,
市次不敢不行參,行必隨,坐必危,一食之間,三起不羞,見衣裘褐之士
則為之禮,魯君問曰:“机子年甚長矣,不可釋恭乎?”机泛對曰:“君
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對君之坐,豈不安哉?尚有差跌;
一食之上,豈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泛所謂幸者也,固未能自必,鴻鵠
飛衝天,豈不高哉?蛇繳尚得而加之;虎豹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
譽人者少,惡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質之加于泛者,何釋恭為?”成
回學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問其故何也?回對曰:“臣聞之,行
者比于鳥,上畏鷹,下畏网羅;夫人為善者少,為讒者多,若身不死,安
知禍罪不。行年七十,常恐行節之虧,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首曰
:“君子哉!”



                              卷十一 善說

    孫卿曰:“夫談說之術,齊庄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
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
說常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傳曰:“唯君子為能貴其所貴也
。”詩云:“無易由言,無曰苟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
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
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
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
嘗聞也。此之謂善說。”子貢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
”詩云:“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
“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產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明其言
,而楚庄以慚;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說,而身得以全。夫辭
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七十里之地。”魏王曰:“
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自上屋騎危,謂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
,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与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
然后殺痤。”魏王曰:“善”。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
趙以地殺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強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奈何?”信陵君
言于王而出之。
    吳人入荊,召陳怀公,怀公召國人曰:“欲与荊者左,欲与吳者右。
”逄滑當公而進曰:“吳未有福,荊未有禍。”公曰:“國胜君出,非禍
而奚?”對曰:“小國有是猶复,而況大國乎?楚雖無德,亦不斬艾其民
,吳日弊兵,暴骨如莽,未見德焉?天其或者正訓楚也!禍之适吳,何日
之有?”陳侯從之。
    桓公立仲父,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門而右,不善吾者入門而左。”
有中門而立者,桓公問焉。對曰:“管子之知,可与謀天下,其強可与取
天下。君恃其信乎?內政委焉;外事斷焉。驅民而歸之,是亦可奪也。”
桓公曰:“善。”乃謂管仲:“政則卒歸于子矣,政之所不及,唯子是匡
。”管仲故筑三歸之台,以自傷于民。
    齊宣王出獵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勞王,王曰:“父老苦矣!
”謂左右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閭丘先生不拜。王曰:“父老以為少
耶?”謂左右复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閭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
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觀父老幸而勞之,故賜父老田不租,父
老皆拜,先生獨不拜,寡人自以為少,故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先生
又獨不拜,寡人得無有過乎?”閭丘先生對曰:“惟聞大王來游,所以為
勞大王,望得壽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貴于大王。”王曰:“天殺
生有時,非寡人所得与也,無以壽先生;倉廩雖實,以備災害,無以富先
生;大官無缺,小官卑賤,無以貴先生。”閭丘先生對曰:“此非人臣所
敢望也。愿大王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為吏,平其法度,如此臣少可以
得壽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時,無煩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
王出令,令少者敬長,長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貴焉;今大王幸賜臣田
不租,然則倉廩將虛也。賜臣無徭役,然則官府無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
敢望也。”齊王曰:“善。愿請先生為相。”
    孝武皇帝時,汾陰得寶鼎而獻之于甘泉宮,群臣賀,上壽曰:“陛下
得周鼎。”侍中虞丘壽王獨曰:“非周鼎。”上聞之,召而問曰:“朕得
周鼎,群臣皆以為周鼎而壽王獨以為非,何也?壽王有說則生,無說則死
。”對曰:“臣壽王安敢無說?臣聞夫周德始產于后稷,長于公劉,大于
大王,成于文武,顯于周公,德澤上洞,天下漏泉,無所不通,上天報應
,鼎為周出,故名周鼎。今漢自高祖繼周,亦昭德顯行,布恩施惠,六合
和同,至陛下之身愈盛,天瑞并至,征祥畢見。昔始皇帝親出鼎于彭城而
不能得。天昭有德,寶鼎自至,此天之所以予漢,乃漢鼎,非周鼎也!”
上曰:“善!”群臣皆稱:“万歲!”是日賜虞丘壽王黃金十斤。
    晉獻公之時,東郭民有祖朝者,上書獻公曰:“草茅臣東郭民祖朝,
愿請聞國家之計。”獻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
与焉?”祖朝對曰:“大王獨不聞古之將曰桓司馬者,朝朝其君,舉而宴
,御呼車,驂亦呼車,御肘其驂曰:‘子何越云為乎?何為借呼車?’驂
謂其御曰:‘當呼者呼,乃吾事也,子當御正子之轡銜耳。子今不正轡銜
,使馬卒然惊,妄轢道中行人,必逢大敵,下車免劍,涉血履肝者固吾事
也。子宁能辟子之轡,下佐我乎?其禍亦及吾身,与有深憂,吾安得無呼
車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設使食肉者
一旦失計于廟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無肝膽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
禍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憂深。臣安得無与國家之計乎?”獻公召而見之
,三日与語,無复憂者,乃立以為師也。
    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
:“諾。”明日見,謂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
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
彈。’諭乎?”王曰:“未諭也。”“于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
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
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孟嘗君寄客于齊王,三年而不見用,故客反謂孟嘗君曰:“君之寄臣
也,三年而不見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過也?”孟嘗君曰:“寡人聞之
,縷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夫子之材必薄
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聞周氏之嚳,韓氏之盧,天下
疾狗也。見菟而指屬,則無失菟矣;望見而放狗也,則累世不能得菟矣!
狗非不能,屬之者罪也。”孟嘗君曰:“不然,昔華舟杞梁戰而死,其妻
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君子誠能刑于內,則物應于外矣。
夫土壤且可為忠,況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見鷦鷯巢于葦苕
,著之發毛,建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
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
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熏也,何則?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嘗君复屬之
齊,齊王使為相。
    陳子說梁王,梁王說而疑之曰:“子何為去陳侯之國而教小國之孤于
此乎?”陳子曰:“夫善亦有道,而遇亦有時,昔傅說衣褐帶劍,而筑于
秕傳之城,武丁夕夢,旦得之,時王也;宁戚飯牛,康衢擊車輻而歌,顧
見桓公得之,時霸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秦人虜,穆公得之,時強
也。論若三子之行,未得為孔子駿徒也。今孔子經營天下,南有陳蔡之甋
,而北干景公,二坐而五立,未嘗离也。孔子之時不行,而景公之時怠也
。以孔子之圣,不能以時行,說之怠,亦獨能如之何乎?”
    林既衣韋衣而朝齊景公,齊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
”林既逡巡而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昔者荊為長劍危冠,令
尹子西出焉;齊短衣而遂坅垠鉊庄仲隰朋出焉;越文身剪發,范蠡大夫种
出焉;西戎左衽而椎結,由余亦出焉。即如君言,衣狗裘者當犬吠,衣羊
裘者當羊鳴,且君衣狐裘而朝,意者得無為變乎?”景公曰:“子真為勇
悍矣,今未嘗見子之奇辯也。一鄰之斗也,千乘之胜也。”林既曰:“不
知君之所謂者何也?夫登高臨危而目不,而足不陵者,此工匠之勇悍也入
深淵,刺蛟龍,抱黿鼉而出者,此漁夫之勇悍也;入深山,刺虎豹,抱熊
羆而出者,此獵夫之勇悍也;不難斷頭,裂腹暴骨,流血中流者,此武士
之勇悍也。今臣居廣廷,作色端辯,以犯主君之怒,前雖有乘軒之賞,未
為之動也;后雖有斧質之威,未為之恐也;此既之所以為勇悍也。”魏文
侯与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者浮以大白。”文侯飲而不
盡公乘不仁舉曰浮君。君視而不應,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
乘不仁曰:“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為人臣者不易,
為君亦不易。今君已設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舉白而飲,
飲畢曰:“以公胜不仁為上客。”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擁
鐘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過而說
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
而不言。庄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
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張翠蓋而犀尾,班麗褂衽,會鐘鼓之音,畢婸斳
甸炊瑁哺璐竊唬骸蠢餒草濫予昌澤予昌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菖滲
刱揤蹻!刀蹙羽霸唬骸次岵恢霸礁瑁滄郵暈拔頁抵礎!滌謔悄蘇僭揭耄材
順之曰:‘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
,不訾詬恥,心几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
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q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
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圭,一榜婸斳痰媒歡盡意焉。今君何以
菖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皕耍蒼赴丫詞鄭財洳豢珊我玻俊襄成君乃
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于長者矣。未嘗過如此之卒也
。自今以后,愿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雍門子周以琴見乎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
雍門子周曰:“臣何獨能令足下悲哉?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貴而后賤,
先富而后貧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亂,無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不若處勢隱絕,不及四鄰,折儐厭,襲于窮巷,無所告徊蝗艚換斷喟次
拊苟耄蒼陡熬參薷聰嗉詞保徊蝗羯偈殘值鼙鵠耄家室不足,憂蹙盈。當是
之時也,固不可以聞飛鳥疾風之聲,窮窮焉固無樂已。凡若是者,臣一為
之徽膠援琴而長太息,則流涕沾衿矣。今若足下千乘之君也,居則廣廈邃
房,下羅帷,來清風,倡优侏儒處前選進而諂諛;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激楚之切風,練色以淫目,流聲以虞耳;水游則連方舟,載羽旗,鼓吹乎
不測之淵;野游則馳騁弋獵乎平原廣囿,格猛獸;入則撞鐘擊鼓乎深宮之
中。方此之時,視天地曾不若一指,忘死与生,雖有善琴者,固未能令足
下悲也。”孟嘗君曰:“否!否!文固以為不然。”雍門子周曰:“然臣
之所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聲敵帝而困秦者君也;連五國之約,南面而伐
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無事,不從則橫,從成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楚王
秦帝,必報讎于薛矣。夫以秦、楚之強而報讎于弱薛,譽之猶摩蕭斧而伐
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歲后
,廟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以坏,曲池既以漸,墳墓既以下而青廷矣。嬰
儿豎子樵采薪蕘者,躅其足而歌其上,眾人見之,無不愀焉,為足下悲之
曰:‘夫以孟嘗君尊貴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嘗君泫然泣涕,承睫而
未殞,雍門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征,微揮羽角,切終而成曲,孟嘗君
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問上客將
何之?”蘧伯玉為之軾車。公子皙曰:“吾聞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
辭,下士可以托財,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謹受命。”蘧
伯玉見楚王,使事畢,坐談話,從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國最多士?
”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悅。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
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吳。
吳受而相之。發兵攻楚,墮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吳善用之。舋狜黃
生于楚,走之晉,治七十二縣,道不拾遺,民不妄得,城郭不閉,國無盜
賊,狜黃生于楚而晉善用之。今者臣之來,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辭言‘上
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辭,下士可以托財,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
不知公子皙將何治也。”于是楚王發使一駟,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
上,子皙還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詩曰:“誰能烹魚,溉之釜瀻,孰
將西歸,怀之好音。”此之謂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
    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樂達,達有罪于晉,晉誅羊舌虎,叔向為之奴。既
而祁奚曰:“吾聞小人得位,不爭不義,君子所憂,不救不祥。”乃往見
范桓子而說之曰:“聞善為國者,賞不過;刑不濫。賞過則懼及淫人;刑
濫則懼及君子。(与不幸而過),宁過而賞淫人,無過而刑君子,故堯之
刑也,殛鯀于羽山而用禹;周之刑也,管、蔡而相周公,不濫刑也。”桓
子乃命吏出叔向,救人之患者,行危苦而不避煩辱,猶不能免。今祁奚論
先王之德而叔向得免焉,學豈可已哉?
    張祿掌門,見孟嘗君曰:“衣新而不舊,倉庾盈而不虛,為之有道,
君亦知之乎?”孟嘗君曰:“衣新而不舊,則是修也。倉庾盈而不虛,則
是富也。為之奈何?其說可得聞乎?”張祿曰:“愿君貴則舉賢,富則振
貧,若是則衣新而不舊,倉庾盈而不虛矣。”孟嘗君以其言為然,說其意
,辯其辭,明日使人奉黃金百斤,文織百純,進之張先生。先生辭而不受
。后先生复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前先生幸教文曰:‘衣新而不舊,倉
庾盈而不虛,為之有說,汝亦知之乎?’文竊說教,故使人奉黃金百斤,
文織百純,進之先生,以補門內之不贍者,先生曷為辭而不受乎?”張祿
曰:“君將掘君之偶錢,發君之庾粟以補士,則衣弊履穿而不贍耳。何暇
衣新而不舊,倉瘐盈而不虛乎?”孟嘗君曰:“然則為之奈何?”張祿曰
:“夫秦者四塞之國也。游宦者不得入焉。愿君為吾為丈尺之書,寄我与
秦王,我往而遇乎,固君之入也。往而不遇乎,雖人求間謀,固不遇臣矣
。”孟嘗君曰:“敬聞命矣。”因為之書,寄之秦王,往而大遇。謂秦王
曰:“自祿之來入大王之境,田疇益辟,吏民益治,然而大王有一不得者
,大王知之乎?”王曰:“不知。”曰:“夫山東有相,所謂孟嘗君者,
其人賢人,天下無急則已,有急則能收天下雄俊之士,与之合交連友者,
疑獨此耳。然則大王胡不為我友之乎?”秦王曰:“敬受命。”奉千金以
遺孟嘗君,孟嘗君輟食察之而寤曰:“此張生之所謂衣新而不舊,倉庾盈
而不虛者也。”
    庄周貧者,往貸粟于魏,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曰:
“乃今者周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
’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鮒魚曰:‘今吾在盆
瓮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魚之肆矣。’今
周以貧故來貸粟,而曰須我邑粟來也而賜臣,即來亦求臣佣肆矣。”文侯
于是乃發粟百鐘,送之庄周之室。
    晉平公問叔向曰:“歲飢民疫,翟人攻我,我將若何?”對曰:“歲
飢來年而反矣,疾疫將止矣,翟人不足患也。”公曰:“患有大于此者乎
?”對曰:“夫大臣重祿而不极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左右顧寵于小官
而君不知。此誠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國中曰:“欲有諫
者為之隱,左右言及國吏罪。”
    趙簡子攻陶,有二人先登,死于城上,簡子欲得之,陶君不与。承盆
疽謂陶君曰:“簡子將掘君之墓,以与君之百姓市曰:‘菖邑梯城者將赦
之,不者將掘其墓,朽者揚其灰,未朽者辜其尸。’陶君懼,謂效二人之
尸以為和。
    子貢見太宰翎邰騤桹靺翱鬃雍穩紓俊倍栽唬骸俺疾蛔災礎!碧痹自唬
骸白不知,何以事之?”對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其猶大山林也,
百姓各足其材焉。”太宰唬骸白釉齜蜃雍俊倍栽唬骸胺蜃硬豢稍病虼推漵
桃煥酪玻慘砸煥澇齟笊劍不益其高,且為不知。”太宰唬骸叭輝蜃佑興病
!倍栽唬骸疤煜掠寫箝錐佣啦蛔焉,不識誰之罪也。”
    趙簡子問子貢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不能識也。”
簡子不說曰:“夫子事孔子數十年,終業而去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
,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猶江海也,賜
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
    齊景公謂子貢曰:“子誰師?”曰:“臣師仲尼?”公曰:“仲尼賢
乎?”對曰:“賢。”公曰:“其賢何若?”對曰:“不知也。”公曰:
“子知其賢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對曰:“今謂天高,無少長愚智皆知
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賢而不知其奚若。”
    趙襄子謂仲尼曰:“先生委質以見人主七十君矣,而無所通,不識世
無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仲尼不對。异日,襄子見子路曰:
“嘗問先生以道,先生不對,知而不對則隱也。隱則安得為仁;若信不知
,安得為圣?”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挺,豈能發其聲乎哉
?君問先生,無乃猶以挺撞乎?”
    衛將軍文子問子貢曰:“季文子三窮而三通,何也?”子貢曰:“其
窮事賢,其通舉窮,其富分貧,其貴禮賤。窮而事賢則不悔;通而舉窮則
忠于朋友,富而分貧則宗族親之;貴而禮賤則百姓戴之。其得之,固道也
;失之,命也。”曰:“失而不得者,何也?”曰:“其窮不事賢,其通
不舉窮,其富不分貧,其貴不理賤,其得之,命也;其失之,固道也。”
    子路問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曰:
“昔者管子說襄公,襄公不說,是不辯也;欲立公子糾而不能,是無能也
;家殘于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檻車中無慚色,是無愧也;事
所射之君,是不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無仁也。夫子何以大之?
”子曰:“管仲說襄公,襄公不說,管仲非不辯也,襄公不知說也;欲立
公子糾而不能,非無能也,不遇時也;家殘于齊而無憂色,非不慈也,知
命也;桎梏居檻車而無慚色,非無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貞也
,知權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非無仁也。召忽者,人臣之材也,不死
則三軍之虜也;死之則名聞天下,夫何為不死哉?管仲者,天子之佐,諸
侯之相也,死之則不免為溝中之瘠;不死則功复用于天下,夫何為死之哉
?由!汝不知也。”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咎犯与趙衰孰賢?”對曰:“陽處父欲臣文公
,因咎犯,三年不達,因趙衰,三日而達。智不知其士眾,不智也;知而
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無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賢也。”
    趙簡子問于成摶曰:“吾聞夫羊殖者,賢大夫也,是行奚然?”對曰
:“臣摶不知也。”簡子曰:“吾聞之子与友親,子而不知,何也?”摶
曰:“其為人也數變,其十五年也,廉以不匿其過;其二十也,仁以喜義
,其三十也,為晉中軍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為邊城將,遠者复親
。今臣不見五年矣。恐其變,是以不敢知。”簡子曰:“果賢大夫也,每
變益上矣。”



                               卷十二 奉使

    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
:“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
進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者,何也?曰:
“此義者各止其科,不轉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也;專之可也
者,謂救危除患也;進退在大夫者,謂將帥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謂出
使道聞君親之喪也。公子子結擅生事,春秋不非,以為救庄公危也。公子
遂擅生事,春秋譏之,以為僖公無危事也。故君有危而不專救,是不忠也
。若無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傳曰:‘詩無通詁,易無通吉,春秋無通
義。’此之謂也。”
    趙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誡之曰:“必如吾言。”使者曰:
“王之鼓瑟,未嘗悲若此也!”王曰:“宮商固方調矣!”使者曰:“調
則何不書其柱耶?”王曰:“天有燥濕,弦有緩急,宮商移徙不可知,是
以不書。”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辭,遇吉則賀之
,凶則吊之。今楚、趙相去,千有余里,吉凶憂患,不可豫知,猶柱之不
可書也。詩云:‘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楚庄王舉兵伐宋,宋告急,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曰:“天方開
楚,未可伐也。”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過鄭
,鄭新与楚親,乃執解揚而獻之楚。楚王厚賜,与約,使反其言,令宋趣
降,三要,解揚乃許。于是楚乘揚以樓車,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約而致其
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今至矣。”楚庄
王大怒,將烹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
出,雖死無二。”王曰:“汝之許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揚曰:
“死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顧謂楚君曰:“為人臣無忘盡
忠而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于是庄公卒赦解揚而歸之。晉爵之
為上卿。故后世言霍虎。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鄢陵,鄢陵君辭而不受,使唐且謝秦王。秦王曰:
“秦破韓滅魏,鄢陵君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吾豈畏其威哉?吾多其義耳。
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辭而不受,是輕寡人也。”唐且避席對曰
:“非如此也。夫不以利害為趣者,鄢陵君也。夫鄢陵君受地于先君而守
之。雖复千里不得當,豈獨五百里哉?”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
見天子之怒乎?”唐且曰:“王臣未曾見也。”秦王曰:“天子一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亦嘗見夫布衣韋帶之士怒乎?”秦
王曰:“布衣韋帶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頸顙地耳,何難知者。”唐且
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韋帶之士怒也。夫專諸刺王僚,彗星
襲月,奔星晝出;要离刺王子慶忌,蒼隼擊于台上;聶政刺韓王之季父,
白虹貫日,此三人皆布衣韋帶之士怒矣。鷂臣蠾趙埠才澄窗,於天。士怒
即已,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即案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
”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
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齊攻魯。子貢見哀公,請求救于吳。公曰:“奚先君寶之用?”子貢
曰:“使吳責寶而与我師,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楊干麻筋之弓六往。子
貢謂吳王曰:“齊為無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魯賦五百,邾賦三百
,不識以此益齊,吳之利与?非与?”吳王懼,乃興師救魯。諸侯曰:“
齊伐周公之后,而吳救之。”遂朝于吳。
    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進稱曰:“為
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為人父,三年不問子,不可謂慈。君何
不遣人使大國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倉唐曰:“臣
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于是乃遣倉唐北
犬,奉晨鳧,獻于文侯。倉唐至,上謁曰:“孽子擊之使者,不敢當大夫
之朝,請以燕閑,奉晨鳧,敬獻庖廚,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悅曰:“
擊愛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倉唐而見之,曰:“擊無恙乎?”倉
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國君,名之,非禮
也。”文侯怵然為之變容。問曰:“子之君無恙乎?”倉唐曰:“臣來時
,拜送書于庭。”文侯顧指左右曰:“子之君,長孰与是?”倉唐曰:“
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所擬之。”曰:“長大孰与寡人。”倉
唐曰:“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胜之,賜之斥帶,則不更其造。”文侯曰
:“子之君何業?”倉唐曰:“業詩。”文侯曰:“于詩何好?”倉唐曰
:“好晨風、黍离。”文侯自讀晨風曰:“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
,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文侯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
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侯复讀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
此何人哉?”文侯曰:“子之君怨乎?”倉唐曰:“不敢,時思耳。”文
侯于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敕倉唐以雞鳴時至。太子起拜,受賜發篋,
視衣盡顛倒。太子曰:“趣早駕,君侯召擊也。”倉唐曰:“臣來時不受
命。”太子曰:“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与謀,故敕子
以雞鳴時至,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遂西至謁。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稱曰:“夫遠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
也。”乃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复太子擊。故曰:“欲知其子,視其友;
欲知其君,視其所使。”趙倉唐一使而文侯為慈父,而擊為孝子。太子乃
稱:“詩曰:‘鳳凰于飛,噦噦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
使,媚于天子。’舍人之謂也。”
    楚庄王欲伐晉,使豚尹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
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明年,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初之賢
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好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离
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庄王從之,果如其言矣。
    梁王贅其群臣而議其過,任座進諫曰:坏君國廣以大,民堅而眾,國
中無賢人辯士,奈何?”王曰:“寡人國小以狹,民弱臣少,寡人獨治之
,安所用賢人辯士乎?”任座曰:“不然,昔者齊無故起兵攻魯,魯君患
之,召其相曰:‘為之奈何?’相對曰:‘夫柳下惠少好學,長而嘉智,
主君試召使于齊。’魯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齊,齊不听。夫
柳下惠特布衣韋帶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相對曰:‘臣聞之,乞火不
得不望其炮矣。今使柳下惠于齊,縱不解于齊兵,終不愈益攻于魯矣。’
魯君乃曰:‘然乎?’相即使人召柳下惠來。入門,衣不趨。魯君避席而
立,曰:‘寡人所謂飢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嘗能以觀喜見子。今國
事急,百姓恐懼,愿借子大夫使齊。’柳下惠曰:‘諾。’乃東見齊侯。
齊侯曰:‘魯君將懼乎?’柳下惠曰:‘臣君不懼。’齊侯忿然怒曰:‘
吾望而魯城,芒若類失亡國,百姓發屋伐木以救城郭,吾視若魯君類吾國
。子曰不懼,何也?’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懼者,以其先人出周,
封于魯,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齊,相与出周南門,刳羊而約曰:“自后
子孫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懼矣,不然,
百姓非不急也。’齊侯乃解兵三百里。夫柳下惠特布衣韋帶之士,至解齊
,釋魯之難,奈何無賢士圣人乎?”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
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
至,尉佗椎結箕踞見陸生。陸生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
在真定。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區之越,与天子抗衡為敵國,
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先入關,据咸陽,項
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
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
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怜
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君王先人冢墓,夷种
宗族,使一偏將將十万眾臨越,越則殺王以偕,如反复手耳。”于是尉佗
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
孰与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复問:“我孰与皇帝
賢?”陸生曰:“皇帝起丰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
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以億計,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
車輿,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十万
,皆蠻夷,菘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悅陸生,与留飲
數月。曰:“越中無足与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賜陸生橐中裝
,直千金,佗送亦千金。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
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晉楚之君相与為好會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晉、楚大夫曰:“趣
以見天子禮見于吾君,我為見子焉。”使者曰:“冠雖弊,宜加其上;履
雖新,宜居其下;周室雖微,諸侯未之能易也。師升宋城,猶不更臣之服
也。”揖而去之,諸大夫瞿然,遂以諸侯之禮見之。
    越使諸發執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顧謂左右曰:“惡
有以一枝梅,以遺列國之君者乎?請為二三日慚之。”出謂諸發曰:“大
王有命,客冠則以禮見,不冠則否。”諸發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
得冀、兗之州,乃處海垂之際,屏外蕃以為居,而蛟龍又与我爭焉。是以
剪發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今大國其命冠則見以禮,
不冠則否。假令大國之使,時過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
發文身,然后見之。’于大國何如?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見,意如不安,
愿無變國俗。”梁王聞之,披衣出,以見諸發。令逐韓子。詩曰:“維君
子使,媚于天子。”若此之謂也。
    晏子使吳,吳王謂行人曰:“吾聞晏嬰蓋北方之辯于辭,習于禮者也
,命儐者:客見則稱天子。”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請見。”
晏子?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將使于吳王之所,不佞而迷惑入
于天子之朝,敢問吳王惡乎存?”然后吳王曰:“夫差請見。”見以諸侯
之禮。
    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請
私而毋為罪!”晏子然避位矣。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慢,野以暴,吾
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逡巡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事不能者必
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
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今
日吾譏晏子也,猶裸而訾高橛者。”
    景公使晏子使于楚。楚王進橘置削。晏子不剖而持礎踉唬骸伴俚比省
!標套對曰:“臣聞之,賜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万乘無教
,臣不敢剖,然臣非不知也。”
    晏子將使荊,荊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子賢人也,今方來,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于是荊王
与晏子立語。有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
也。”王曰:“何坐?”曰:“坐盜。”王曰:“齊人固盜乎?”晏子反
顧之曰:“江南有橘,齊王使人取之而樹之于江北,生不為橘,乃為枳,
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齊人居齊不盜,來之荊而盜,得無土地
使之然乎?”荊王曰:“吾欲傷子而反自中也。”
    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至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儐者更從大門入見
楚王。王曰:“齊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
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
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賢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
宜使楚耳。”
    秦、楚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戲之曰:“子來亦卜之乎?”
對曰:“然!”“卜之謂何?”對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
之國無良龜也。王方殺子以舋鐘,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轂兵,
吾王使我先窺我死而不還,則吾王知警戒,整齊兵以備楚,是吾所謂吉也
。且使死者而無知也,又何舋于鐘,死者而有知也,吾豈錯秦相楚哉?我
將使楚之鐘鼓無聲,鐘鼓無聲則將無以整齊其士卒而理君軍。夫殺人之使
,絕人之謀,非古之通議也。子大夫試熟計之。”使者以報楚王。楚王赦
之。此之謂“造命”。
    楚使使聘于齊,齊王饗之梧宮。使者曰:“大哉梧乎!”王曰:“江
海之魚吞舟,大國之樹必巨,使何怪焉!”使者曰:“昔燕攻齊,遵雒路
,渡濟橋,焚雍門,擊齊左而虛其右,王絕頸而死于杜山;公孫差格死于
龍門,飲馬乎淄、澠,定獲乎琅邪,王与太后奔于莒,逃于城陽之山,當
此之時,則梧之大何如乎?”王曰:“陳先生對之。”陳子曰:“臣不如
刁勃。”王曰:“刁先生應之。”刁勃曰:“使者問梧之年耶?昔者荊平
王為無道,加諸申氏,殺子胥父与及兄。子胥被發乞食于吳。闔廬以為將
相。三年,將吳兵复讎乎楚,戰胜乎柏舉,級頭百万,囊瓦奔鄭,王保于
隨。引師入郢,軍云行乎郢之都。子胥親射宮門,掘迨遄笞其墳,數其罪
。曰:‘吾先人無罪而子殺之。’士卒人加百焉,然后止。當若此時,梧
可以為其矣。”
    蔡使師強、王堅使于楚。楚王聞之,曰:“人名多章章者,獨為師強
王堅乎?”趣見之,無以次,視其人狀,疑其名而丑其聲,又惡其形。楚
王大怒曰:“今蔡無人乎?國可伐也。有人不遣乎?國可伐也。端以此誡
寡人乎?國可伐也。”故發二使,見三謀伐者蔡也。
    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黯往視之,期以一月六日而后反。簡子曰:“何
其久也?”黯曰:“謀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為相,史佐焉,孔
子為客,子貢使令于君前甚听。易曰:‘渙其群,元吉。’渙者賢也,群
者象也,元者吉之始也。渙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賢矣。”簡子按兵而不
動耳。
    魏文侯使舍人毋擇,獻鵠于齊侯。毋擇行道失之。徒獻空籠,見齊侯
曰:“寡君使臣毋擇獻鵠,道飢渴,臣出而飲食之,而鵠飛衝天,遂不复
反。念思非無錢以買鵠也,惡有為其君使,輕易其弊者乎?念思非不能拔
劍刎頭,腐肉暴骨于中野也,為吾君貴鵠而賤士也。念思非敢走陳、蔡之
間也,惡絕兩君之使,故不敢愛身逃死,來獻空籠,唯主君斧質之誅。”
齊侯大悅曰:“寡人今者得茲言,三賢于鵠遠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
獻于大夫以為湯沐邑。”毋擇對曰:“惡有為其君使而輕易其弊,而利諸
侯之地乎?”遂出不反。



Volume 13-16


                               卷十三 權謀

    圣王之舉事,必先諦之于謀慮,而后考之于蓍龜。白屋之士,皆關其
謀;芻蕘之役,咸盡其心。故万舉而無遺籌失策。傳曰:“眾人之智,可
以測天,兼听獨斷,惟在一人。”此大謀之術也。謀有二端:上謀知命,
其次知事。知命者預見存亡禍福之原,早知盛衰廢興之始,防事之未萌,
避難于無形,若此人者,居亂世則不害于其身,在乎太平之世則必得天下
之權;彼知事者亦尚矣,見事而知得失成敗之分,而究其所終极,故無敗
業廢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權也。”夫非知命知事者,孰能得
權謀之術。夫權謀有正有邪;君子之權謀正,小人之權謀邪。夫正者,其
權謀公,故其為百姓盡心也誠;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為百姓也詐。夫
詐則亂,誠則平,是故堯之九臣誠而興于朝,其四臣詐而誅于野。誠者隆
至后世;詐者當身而滅。知命知事而能于權謀者,必察誠詐之原而以處身
焉,則是亦權謀之術也。夫知者舉事也,滿則慮溢,平則慮險,安則慮危
,曲則慮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舉而不陷也。
    楊子曰:“事之可以之貧,可以之富者,其傷行者也;事之可以之生
,可以之死者,其傷勇者也。”仆子曰:“楊子智而不知命,故其知多疑
,語曰:‘知命者不惑。’晏嬰是也。”
    趙簡子曰:“晉有澤鳴、犢,魯有孔丘,吾殺此三人,則天下可圖也
。”于是乃召澤鳴、犢,任之以政而殺之。使人聘孔子于魯。孔子至河,
臨水而觀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于此,命也夫!”子路趨進曰
:“敢問奚謂也?”孔子曰:“夫澤鳴、犢,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之
未得志也,与之同聞見,及其得志也,殺之而后從政,故丘聞之:刳胎焚
夭,則麒麟不至;干澤而漁,蛟龍不游;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丘聞之
:君子重傷其類者也。”
    孔子与齊景公坐,左右白曰:“周使來言廟燔。”齊景公出問曰:“
何廟也?”孔子曰:“是厘王廟也。”景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
“詩云:‘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与人,必報有德,禍亦如之。夫
厘王變文武之制而作玄黃宮室,輿馬奢侈,不可振也。故天殃其廟,是以
知之。”景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殃其廟乎?”子曰:“天以文王之故
也。若殃其身,文王之祀,無乃絕乎?故殃其廟以章其過也。”左右入報
曰:“周厘王廟也。”景公大惊,起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豈不大乎
!”
    齊桓公与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于國。桓公怪之,以問管仲。管仲
曰:“國必有圣人也。”桓公嘆曰:“日之役者,有執柘杵而上視者,意
其是邪!”乃令复役,無得相代。少焉,東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
。”乃令儐者延而進之,分級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者也?”對曰:
“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
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
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优然喜樂者,鐘鼓之色;愀然清淨者,之色;
勃然充滿者,此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滿,此兵
革之色也,君吁而不吟,所言者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者莒也。臣竊慮小
諸侯之未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君子曰:“凡耳之聞,以聲也。
今不聞其聲而以其容与臂,是東郭垂不以耳听而聞也。桓公、管仲雖善謀
,不能隱圣人之听于無聲,視于無形,東郭垂有之矣。故桓公乃尊祿而禮
之。”
    晉太史屠余見晉國之亂,見晉平公之驕而無德義也,以其國法歸周。
周威公見而問焉,曰:“天下之國,其孰先亡。”對曰:“晉先亡。”威
公問其說。對曰:“臣不敢直言,示晉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不當,
曰:‘是何能然?’示以人事多義,百姓多怨,曰:‘是何傷?’示以鄰
國不服,賢良不与,曰:‘是何害?’是不知所以存,所以亡。故臣曰:
‘晉先亡。’居三年,晉果亡。威公又見屠余而問焉。曰:“孰次之。”
對曰:“中山次之。”威公問其故。對曰:“天生民,令有辨,有辨,人
之義也。所以异于禽獸麋鹿也,君臣上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晝為夜
,以夜繼日,男女切菘,固無休息,淫昏康樂,歌謳好悲,其主弗知惡,
此亡國之風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見屠
余而問曰:“孰次之。”屠余不對。威公固請。屠余曰:“君次之。”威
公懼,求國之長者,得疇、田邑而禮之,又得史理、趙巽以為諫臣,去苛
令三十九物,以告屠余。屠余曰:“其尚終君之身。臣聞國之興也,天遺
之賢人,与之极諫之;國之亡也,天与之亂人与善諛者。”威公薨,九月
不得葬。周乃分而為二,故有道者言,不可不重也。
    齊侯問于晏子曰:“當今之時,諸侯孰危?”對曰:“莒其亡乎?”
公曰:“奚故?”對曰:“地侵于齊,貨竭于晉,是以亡也。”
    智伯從韓、魏之兵以攻趙,圍晉陽之城而溉之,城不沒者三板。疵謂
智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智伯曰:“何以知之?”對曰:“夫胜
趙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沒者三板,臼灶生,人馬相食,城降有日矣。而韓
、魏之君無喜志而有憂色,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謂韓、魏之君曰:
“疵言君之反也。”韓、魏之君曰:“必胜趙而三分其地,今城將胜矣。
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嘉澳巡豢沙芍詞攏財涫瓶杉病譴帽匚罷運稻睬沂
咕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趙也。今君听讒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為君惜之
。”智伯出,欲殺疵,疵逃。韓、魏之君果反。
    魯公索氏將祭而亡其牲。孔子聞之,曰:“公索氏比及三年必亡矣。
”后一年而亡。弟子問曰:“昔公索氏亡牲,夫子曰:‘比及三年必亡矣
。’今期年而亡。夫子何以知其將亡也。”孔子曰:“祭之為言索也,索
也者盡也,乃孝子所以自盡于親也。至祭而亡其牲,則余所亡者多矣。吾
以此知其將亡矣。”
    蔡侯、宋公、鄭伯朝于晉。蔡侯謂叔向曰:“子亦奚以語我?”對曰
:“蔡言地計眾,不若宋鄭。其車馬衣裘侈于二國,諸侯其有圖蔡者乎?
”處期年,荊伐蔡而殘之。
    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固辭而去。又之齊,齊王亦欲留之,又
辭而去,人問其辭。白圭曰:“二國將亡矣。所學者國有五盡,故莫之必
忠,則言盡矣;莫之必譽,則名盡矣;莫之必愛,則親盡矣;行者無糧,
居者無食,則財盡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則功盡矣;國有此五者,毋
幸,必亡。中山与齊皆當此。若使中山之与齊也,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
亡也,其患在不聞也,雖聞又不信也。然則人主之務,在善听而已矣。”
    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以血,旁鄰窺牆而問之。曰
:“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對曰:“吾國且亡。”曰:“何以知也?
”應之曰:“吾聞病之將死也,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也,不可為計謀;
吾數諫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于是窺牆者聞其言,則舉
宗而去之楚。居數年,楚王果舉兵伐蔡。窺牆者為司馬,將兵而往來,虜
甚眾。問曰:“得無有昆弟故人乎?”見威公縛在虜中,問曰:“若何以
至于此?”應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聞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
之者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言,汝為主,我為役,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
窺牆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縛,与俱之楚。故曰:“能言者未必能行,
能行者未必能言。”
    管仲有疾,桓公往問之,曰:“仲父若棄寡人,豎刁可使從政乎?”
對曰:“不可。豎刁自刑以求入君,其身之忍,將何有于君。”公曰:“
然則易牙可乎?”對曰:“易牙解其子以食君,其子之忍,將何有于君,
若用之必為諸侯笑。”及桓公歿,豎刁易牙乃作難。桓公死六十日,虫出
于戶而不收。
    石乞侍坐于屈建。屈建曰:“白公其為亂乎?”石乞曰:“是何言也
?白公至于室無營所,下士者三人与己相若,臣者五人,所与同衣者千人
。白公之行若此,何故為亂?”屈建曰:“此建之所謂亂也。以君子行,
則可于國家行。過禮則國家疑之,且苟不難下其臣,必不難高其君矣。建
是以知夫子將為亂也。”處十月,白公果為亂。
    韓昭侯造作高門。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門。”曰:“何也?”曰
:“不時。吾所謂不時者,非時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嘗利矣,不作
高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飢,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
,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高門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門。
    田子顏自大術至乎平陵城下,見人子問其父,見人父問其子。田子方
曰:“其以平陵反乎?吾聞行于內,然后施于外。外顏欲使其眾甚矣。”
后果以平陵叛。
    晉人已胜智氏,歸而繕甲砥兵。楚王恐,召梁公弘曰:“晉人已胜智
氏矣。歸而繕甲兵,其以我為事乎?”梁公曰:“不患,害其在吳乎?夫
吳君恤民而同其勞,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輕其死以從上,使如虜之戰,
臣登山以望之,見其用百姓之信,必也勿已乎?其備之若何?”不听,明
年,闔廬襲郢。
    楚庄王欲伐陳,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庄王曰:“何
故?”對曰:“其城郭高,溝壑深,蓄積多,其國宁也。”王曰:“陳可
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蓄積多則賦斂重,賦斂重則民怨上矣。
城郭高,溝壑深,則民力罷矣。”興兵伐之,遂取陳。
    石益謂孫伯曰:“吳將亡矣!吾子亦知之乎?”孫伯曰:“晚矣,子
之知之也。吾何為不知?”石益曰:“然則子何不以諫?”孫伯曰:“昔
桀罪諫者,紂焚圣人,剖王子比干之心。袁氏之婦,絡而失其紀,其妾告
之,怒棄之。夫亡者,豈斯人知其過哉?”
    孝宣皇帝之時,霍氏奢靡,茂陵徐先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
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則不遜。’夫不遜者必侮上,侮上者,逆
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氏秉權,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
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書言霍氏奢靡,陛下即愛之,
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于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后霍氏果滅。董忠
等以其功封。人有為徐先生上書者,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灶直,
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曰:‘曲其,遠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主人默然
不應,居無几何,家果失火。鄉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殺牛置
酒,燔發灼爛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錄言曲者。向使主人听客
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
。向使福說得行,則無裂地出爵之費,而國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
獨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徙薪曲之策,而使居燔發灼爛之右。”書奏,
上使人賜徐福帛十匹,拜為郎。
    齊桓公將伐山戎、孤竹,使人請助于魯。魯君進群臣而謀,皆曰:“
師行數十里,入蠻夷之地,必不反矣。”于是魯許助之而不行。齊已伐山
戎、孤竹,而欲移兵于魯。管仲曰:“不可。諸侯未親,今又伐遠而還誅
近鄰,鄰國不親,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寶器者,中國之所鮮也,
不可不進周公之廟乎?”桓公乃分山戎之寶,獻之周公之廟。明年起兵伐
莒。魯下令丁男悉發,五尺童子皆至。孔子曰:“圣人轉禍為福,報怨以
德。”此之謂也。
    中行文子出亡至邊,從者曰:“為此嗇夫者君人也,胡不休焉,且待
后車者。”文子曰:“异日吾好音,此子遺吾琴,吾好佩,又遺吾玉,是
不非吾過者也,自容于我者也。吾恐其以我求容也,遂不入。”后車入門
,文子問嗇夫之所在,執而殺之。仲尼聞之,曰:“中行文子背道失義以
亡其國,然后得之,猶活其身,道不可遺也,若此。”
    衛靈公涀被以与婦人游,子貢見公。公曰:“衛其亡乎?”對曰:“
昔者夏桀,殷紂不任其過故亡;成湯、文武知任其過故興,衛奚其亡也?
”
    智伯請地于魏宣子,宣子不与。任增曰:“何為不与?”宣子曰:“
彼無故而請地,吾是以不与。”任增曰:“彼無故而請地者,無故而与之
,是重欲無厭也。彼喜,必又請地于諸侯,諸侯不与,必怒而伐之。”宣
子曰:“善。”遂与地。智伯喜,又請地于趙,趙不与,智伯怒,圍晉陽
。韓、魏合趙而反智氏,智氏遂滅。
    楚庄王与晉戰,胜之,懼諸侯之畏己也,乃筑為五仞之台,台成而觴
諸侯,諸侯請約。庄王曰:“我薄德之人也。”諸侯請為觴。乃仰而曰:
“將將之台,其謀,我言而不當,諸侯伐之。”于是遠者來朝,近者入賓
。
    吳王夫差破越,又將伐陳。楚大夫皆懼,曰:“昔闔廬能用其眾,故
破我于柏舉。今聞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無患
吳矣,昔闔廬食不貳味,處不重席,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親戚乏困
而供之;在軍,食熟者半而后食。其所嘗者,卒乘必与焉。是以民不罷勞
,死知不曠。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
欲必成,玩好必從,珍异是聚,夫差先自敗己,焉能敗我?”
    越破吳,請師于楚以伐晉。楚王与大夫皆懼,將許之。左史倚相曰:
“此恐吾攻己,故示我不病。請為長轂千乘,卒三万,与分吳地也。”庄
王听之,遂取東國。
    陽虎為難于魯,走之齊,請師于魯,齊侯許之。鮑文子曰:“不可也
。陽虎欲齊師破,齊師破,大臣必多死,于是欲奮其詐謀。夫虎有寵于季
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容其求焉。今君富于季氏而大于魯國,茲陽
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毋乃害乎?”齊君乃執之,免而
奔晉。
    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
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
請服,复入貢職。明年,又不供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
。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
    武王伐紂,過隧斬岸,過水折舟,過谷發梁,過山焚萊,示民無返志
也。至于有戎之隧,大風折。散宜生諫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
也。天落兵也。”風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散宜生又諫曰:“此其
妖歟?”武王曰:“非也,天洒兵也。”卜而龜窖蛂松眾稍唬骸按似溲俊
蔽渫踉唬骸安煥緣混簦怖曰髦冢彩嬤匆選!憊飾王順天地,犯三妖而禽紂
于牧野,其所獨見者精也。
    晉文公与荊人戰于城濮,君問于咎犯。咎犯對曰:“服義之君,不足
于信;服戰之君,不足于詐,詐之而已矣。”君問于雍季,雍季對曰:“
焚林而田,得獸雖多,而明年無复也;干澤而漁,得魚雖多,而明年無复
也。詐猶可以偷利,而后無報。”遂与荊軍戰,大敗之。及賞,先雍季而
后咎犯。侍者曰:“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君曰:“雍季之言,百世
之謀也;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寡人既行之矣。”
    城濮之戰,文公謂咎犯曰:“吾卜戰而龜妗N身撚窶銣m乘輟縲羌脖
瞬倨潯參操其標。吾又夢与荊王搏,彼在上,我在下,吾欲無戰,子以為
何如?”咎犯對曰:“十戰龜絞薔艘病矣乘輳脖吮乘輳脖巳掖又匆病縲羌
簡靺倨潯參也倨潯輳慘隕彼利,以擊則我利。君夢与荊王搏,彼在上,
君在下,則君見天而荊王伏其罪也。且吾以宋衛為主,齊秦輔我,我合天
道,獨以人事固將胜之矣。”文公從之,荊人大敗。
    越飢,句踐懼。四水進諫曰:“夫飢,越之福也,而吳之禍也。夫吳
國甚富而財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辭重幣以請糴于吳,吳必
与我,与我則吳可取也。”越王從之。吳將与之,子胥諫曰:“不可。夫
吳越接地鄰境,道易通,仇讎敵戰之國也。非吳有越,越必有吳矣,夫齊
晉不能越三江五湖以亡吳越,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闔廬之所以霸也。
且夫飢何哉?亦猶淵也,敗伐之事,誰國無有?君若不攻而輸之糴,則利
去而凶至,財匱而民怨,悔無及也。”吳王曰:“吾聞義兵不服仁人,不
以餓飢而攻之,雖得十越,吾不為也。”遂与糴,三年,吳亦飢,請糴于
越,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吳。
    趙簡子使成何、涉他与衛靈公盟于澤。靈公未喋盟。成何、涉他停說
矗靈公怒,欲反趙。王孫商曰:“君欲反趙,不如与百姓同惡之。”公曰
:“若何?”對曰:“請命臣令于國曰:‘有姑姊妹女者家一人,質于趙
。’百姓必怨,君因反之矣。”君曰:“善。”乃令之三日,遂征之五日
,而令畢國人巷哭。君乃召國大夫而謀曰:“趙為無道,反之可乎?”大
夫皆曰:“可。”乃出西門,閉東門,越王聞之,縛涉他而斬之,以謝于
衛,成何走燕。子貢曰:“王孫商可謂善謀矣。憎人而能害之;有患而能
處之;欲用民而能附之;一舉而三物俱至,可謂善謀矣。”
    楚成王贊諸屬諸侯,使魯君為仆,魯君致大夫而謀曰:“我雖小,亦
周之建國也。今成王以我為仆,可乎?”大夫皆曰:“不可。”公儀休曰
:“不可不听楚王,身死國亡,君之臣乃君之有也;為民,君也!”魯君
遂為仆。
    齊景公以其子妻闔廬,送諸郊。泣曰:壯死不汝見矣。”高夢子曰:
“齊負海而縣山,縱不能全收天下,誰干我君?愛則勿行!”公曰:“余
有齊國之固,不能以令諸侯,又不能听,是生亂也。寡人聞之,不能令則
莫若從,且夫吳若蜂蠆然,不棄毒于人則不靜,余恐棄毒于我也。”遂之
。
    齊欲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齊大
,非吾偶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后戎伐齊,齊請師于
鄭。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
。對曰:“無事于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
我為師婚乎?”終辭之。
    孔子問漆雕馬人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孺子容,三大夫者,孰為
賢?”漆雕馬人對曰:“臧氏家有龜焉,名曰蔡;文仲立三年為一兆焉;
武仲立三年為二兆焉;孺子容立三年為三兆焉,馬人立之矣。若夫三大夫
之賢不賢,馬人不識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
也,隱而顯;其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故智不能及,明不能見,得無數卜
乎?”
    安陵纏以顏色美壯,得幸于楚共王。江乙往見安陵纏,曰:“子之先
人豈有矢石之功于王乎?”曰:“無有。”江乙曰:“子之身豈亦有乎?
”曰:“無有。”江乙曰:“子之貴何以至于此乎?”曰:“仆不知所以
。”江乙曰:“吾聞之,以財事人者,財盡而交疏;以色事人者,華落而
愛衰。今子之華,有時而落,子何以長幸無解于王乎?”安陵纏曰:“臣
年少愚陋,愿委智于先生。”江乙曰:“獨從為殉可耳。”安陵纏曰:“
敬聞命矣!”江乙去。居年,逢安陵纏,謂曰:“前日所諭子者,通于王
乎?”曰:“未可也。”居年。江乙复見安陵纏曰:“子豈諭王乎?”安
陵纏曰:“臣未得王之間也。”江乙曰:“子出与王同車,入与王同坐。
居三年,言未得王之間,子以吾之說未可耳。”不悅而去。其年,共王獵
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垗,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從南方來,正触王
左驂,王舉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發,兕死車下,王大喜,拊手而笑
,顧謂安陵纏曰:“吾万歲之后,子將誰与斯樂乎?”安陵纏乃逡巡而卻
,泣下沾衿,抱王曰:“万歲之后,臣將從為殉,安知樂此者誰?”于是
共王乃封安陵纏于車下三百戶。故曰:“江乙善謀,安陵纏知時。”太子
商臣怨令尹子上也。楚攻陳,晉救之。夾水而軍。陽處父知商臣之怨子上
也,因謂子上曰:“少卻,吾涉而從子。”子上卻。因令晉軍曰:“楚遁
矣。”使人告商臣曰:“子上受晉賂而去之。”商臣訴之成王,成王遂殺
之。
    智伯欲襲衛,故遺之乘馬,先之一璧,衛君大悅,酌酒,諸大夫皆喜
。南文子獨不喜,有憂色。衛君曰:“大國禮寡人,寡人故酌諸大夫酒,
諸大夫皆喜,而子獨不喜,有憂色者,何也?”南文子曰:“無方之禮,
無功之賞,禍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來,是以憂也。”于是衛君乃修
梁津而擬邊城。智伯聞衛兵在境上,乃還。
    智伯欲襲衛,乃佯亡其太子顏,使奔衛。南文子曰:“太子顏之為其
君子也,甚愛。非有大罪也,而亡之?必有故!然人亡而不受不祥。”使
吏逆之,曰:“車過五乘,慎勿內也。”智伯聞之,乃止。
    叔向之殺萇弘也,數見萇弘于周。因佯遺書曰:“萇弘謂叔向曰:‘
子起晉國之兵以攻周,吾廢劉氏而立單氏。’”劉氏請之。君曰:“此萇
弘也。”乃殺之。
    楚公子午使于秦,秦囚之,其弟獻三百金于叔向,叔向謂平公曰:“
何不城壺丘?秦楚患壺丘之城。若秦恐而歸公子午,以止吾城也,君乃止
,難亦未构,楚必德君。”平公曰:“善。”乃城之。秦恐,遂歸公子午
使之晉,晉人輟城,楚獻晉賦三百車。
    趙簡子使人以明白之乘六,先以一璧,為遺于衛。衛叔文子曰:“見
不意,可以生,故此小之所以事大也。今我未以往,而簡子先以來,必有
故。”于是斬林除圍,聚斂蓄積,而后遣使者。簡子曰:“吾舉也,為不
可知也。今既已知之矣,乃輟圍衛也。”
    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辨智果敢之士,書其名姓,擇鄶之良臣而
与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于門外而埋之。舋之以油,若盟狀。
鄶君以為內難也,盡殺其良臣。桓公因襲之,遂取鄶。
    鄭桓公東會封于鄭,暮舍于宋東之逆旅,逆旅之叟從外來,曰:“客
將焉之?”曰:“會封于鄭。”逆旅之叟曰:“吾聞之:時難得而易失也
。今客之寢安,殆非封也。”鄭桓公聞之,援轡自駕,其仆接淅而載之,
行十日夜而至。厘何与之爭封。故以鄭桓公之賢,微逆旅之叟,几不會封
也。
    晉文公伐衛,入郭,坐士令食,曰:“今日必得大垣。”公子慮a而
笑之。文公曰:“奚笑?”對曰:“臣之妻歸,臣送之,反見桑者而助之
。顧臣之妻則亦有送之者矣。”文公懼,還師而歸,至國,而貉人攻其地
。



                               卷十四 至公

    書曰:“不偏不党,王道蕩蕩。”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堯是
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傳之,不私于其子孫也。去天下若遺于
天下猶然,況其細于天下乎?非帝堯孰能行之?孔子曰:“巍巍乎!惟天
為大,惟堯則之。”易曰:“無首,吉。”此蓋人君之至公也。夫以公与
天下,其德大矣。推之于此,刑之于彼,万姓之所戴,后世之所則也。彼
人臣之公,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門則不言貨利,當公法則不阿親戚,
奉公舉賢則不避仇讎,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
伊呂是也。故顯名存于今,是之謂公。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
子所履,小人所視。”此之謂也。夫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達,詐偽生
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者,君子之所慎也,而禹桀之所以分也。
詩云:“疾威上帝,其命多僻。”言不公也。
    吳王壽夢有四子,長曰謁,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號曰:
延陵季子。最賢,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壽夢薨,謁以位讓季子,季子終不
肯當,謁乃為約曰:“季子賢,使國及季子,則吳可以興。”乃兄弟相繼
,飲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國及季子。”謁死,余祭立;余祭死,夷
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時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
乃自立為吳王。季子使還,复事如故。謁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則國當
歸季子,以繼嗣之法,則我适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乃使專諸刺僚
殺之,以位讓季子,季子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則吾与爾為共篡也
。爾殺吾兄,吾又殺汝,則是昆弟父子相殺無已時也。”卒去之延陵,終
身不入吳。君子以其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
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几矣。
    諸侯之義死社稷,大王委國而去,何也?夫圣人不欲強暴侵陵百姓,
故使諸侯死國守其民。大王有至仁之恩,不忍戰百姓,故事勛育戎氏以犬
馬珍幣,而伐不止。問其所欲者,土地也。于是屬其群臣耆老,而告之曰
:“土地者,所以養人也,不以所以養而害其慈也,吾將去之。”遂居岐
山之下。人負幼扶老從之,如歸父母。三遷而民五倍其初者,皆興仁義趣
上之事。君子守國安民,非特斗兵罷殺士眾而已。不私其身惟民,足用保
民,蓋所以去國之義也,是謂至公耳。
    辛櫟見魯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賢也。”穆公曰:“子何以言之
?”辛櫟對曰:“周公擇地而封曲阜;太公擇地而封營丘,爵士等,其地
不若營丘之美,人民不如營丘之眾。不徒若是,營丘又有天固。”穆公心
慚,不能應也。辛櫟趨而出。南宮邊子入,穆公具以辛櫟之言語南宮邊子
。南宮邊子曰:“昔周成王坐居成周也。其命龜曰:‘予一人兼有天下,
辟就百姓,敢無中土乎?使予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也。’周公卜居
曲阜,其命龜曰:‘作邑乎山之陽,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季孫行父
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俠于兩社之間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
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則曰:‘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安在擇地而封
哉?或示有天固也。辛櫟之言小人也,子無复道也。”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議曰:“古者五帝禪賢,三王世繼,
孰是?將為之。”博士七十人未對。鮑白令之對曰:“天下官,則讓賢是
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故五帝以天下為官,三王以天下為家。”秦始
皇帝仰天而嘆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將官天下,誰可使代我后者。”鮑
白令之對曰:“陛下行桀紂之道,欲為五帝之禪,非陛下所能行也。”秦
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紂之道也。趣說之,不解則死
。”令之對曰:“臣請說之,陛下筑台干云,宮殿五里,建千石之鐘,万
石之,婦女連百,倡优累千,興作驪山宮室至雍,相繼不絕,所以自奉者
,殫天下,竭民力,偏駁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謂自營僅存之主也。
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然無以應之,面有慚色。久之,曰:
“令之之言,乃令眾丑我。”遂罷謀,無禪意也。
    齊景公嘗賞賜及后宮,文繡被台榭,菽粟食鳧鷫。出而見,謂晏子曰
:“此何為而死?”晏子對曰:“此礑而死。”公曰:“嘻!寡人之無德
也,何甚矣!”晏子對曰:“君之德著而彰,何為無德也?”景公曰:“
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后宮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
鷫,食以菽粟,君之營內自樂,延及后宮之族,何為其無德也?顧臣愿有
請于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則何之有?君不推此而
苟營內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矗不槐榧佑儺眨補斃牟恢芎
豕蒼蜩鈰此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
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則湯武可為也,一何足恤哉?”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
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
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万章問曰:“孔子于衛主雍睢,于齊主寺人脊環,有諸?”孟子曰:
“否!不然。好事者為之也。于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
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
有命。’孔子進之以禮,退之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雍睢与寺人脊
環,是無命也。孔子不說于魯衛,將适宋,遭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
過宋,是孔子嘗甋,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吾聞之,觀近臣以其所為
之主,觀遠臣以其所主,如孔子主雍睢与寺人脊環,何以為孔子乎?”
    夫子行說七十諸侯無定處,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
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貶纖介之惡,人事浹,王道備,精和圣制,上通
于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于是喟然而嘆曰:“天以至明為不可蔽乎
?日何為而食也?地以至安為不可危乎?地何為而動?”天地尚有動蔽,
是故賢圣說于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災异并作也。夫子曰:“不怨天,不尤
人,下學而上達,知琲怢鉹悒!”
    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
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孔子怀天覆之心,挾仁圣之德,憫時俗之污泥
,傷紀綱之廢坏,服重歷遠,周流應聘,乃俟幸施道以子百姓,而當世諸
侯莫能任用,是以德積而不肆,大道屈而不伸,海內不蒙其化,群生不被
其恩,故喟然而嘆曰:“而有用我者,則吾其為東周乎!”故孔子行說,
非欲私身,運德于一城,將欲舒之于天下,而建之于群生者耳。
    秦晉戰交敵,秦使人謂晉將軍曰:“三軍之士皆未息,明日請复戰。
”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將遁矣,迫之河,必敗之。”趙盾
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迫人于險,無勇也,請待。”
秦人夜遁。
    子胥將之吳,辭其友申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見子矣!”
申包胥曰:“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廟也;止子是無以為
友。雖然,子亡之,我存之,于是乎觀楚一存一亡也。”后三年,吳師伐
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見秦伯曰:“吳無道,兵強人眾,將征天
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夢,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諾,吾固將
圖之。”申包胥不罷朝,立于秦庭,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聲。哀公曰:
“有臣如此,可不救乎?”興師救楚,吳人聞之,引兵而還,昭王反,复
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辭曰:“救亡非為名也,功成受賜,是賣勇也。”辭
不受,遂退隱,終身不見。詩云:“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聞奉公行法,可以得榮,能淺行薄,
無望上位,不名仁智,無求顯榮,才之所不著,無當其處。臣為令尹十年
矣,國不加治,獄訟不息,處士不升,淫禍不討,久踐高位,妨群賢路,
尸祿素餐,貪欲無,臣之罪當稽于理,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孫叔敖,秀羸
多能,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
“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于中國,令行于絕域,遂霸諸侯,非子如何?”
虞丘子曰:“久固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能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
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為忠?臣愿固辭。”
庄王從之,賜虞子采地三百,號曰“國老”,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
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見于王曰:“臣言孫叔敖果
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鄿,可謂公平。”庄王曰:“夫
子之賜也已!”
    趙宣子言韓獻子于晉侯曰:“其為人不党,治眾不亂,臨死不恐。”
晉侯以為中軍尉。河曲之役,趙宣子之車干行,韓獻子戮其仆,人皆曰:
“韓獻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誰能待之!”役罷,趙宣子
觴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賀我。”二三子曰:“不知所賀。”宣
子曰:“我言韓厥于君,言之而不當,必受其刑。今吾車失次而戮之仆,
可謂不党矣。是吾言當也。”二三子再拜稽首曰:“不惟晉國适享之,乃
唐叔是賴之,敢不再拜稽首乎?”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曰:“虞子羔可
也。”公曰:“非汝之讎也?”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讎也。
”羔見咎犯而謝之曰:“幸赦臣之過,荐之于君,得為西河守。”咎犯曰
:“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顧吾射子
也!”
    楚文王伐鄧,使王子革王子靈共捃菜,二子出采,見老丈人載畚,乞
焉,不与,搏而奪之。王聞之,令皆拘二子,將殺之。大夫辭曰:“取畚
信有罪,然殺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殺之?”言卒,丈人造軍而言曰:“鄧
為無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奪吾畚,無道甚于鄧。”呼天而號,君
聞之,群臣恐,君見之曰:“討有罪而橫奪,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
非所以教幼也;愛子棄法,非所以保國也;私二子、滅三行,非以從政也
,丈人舍之矣。”謝之軍門之外耳。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
召廷理而責之曰:“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國法也。夫直士持法
,柔而不撓;剛而不折。今棄法而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怀心不
公也。豈吾營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駁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
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
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一國之柄而以私聞,与吾生不以義,不若吾
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廷理懼,遂刑其族
人。成王聞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
違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內政。國人聞之,曰:“若令
尹之公也,吾党何憂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
釋之,子文不听,恤顧怨萌,方正公平。”
    楚庄王有茅門者法曰:“群臣大夫諸公子入朝,馬蹄蹂溜者斬其溤而
戮其御。”太子入朝,馬蹄蹂溜。廷理斬其溤而戮其御。太子大怒,入為
王泣曰:“為我誅廷理。”王曰:“法者所以敬宗廟,尊社稷,故能立法
從令尊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安可以加誅?夫犯法廢令,不尊敬社稷,
是臣棄君,下陵上也。臣棄君則主失威,下陵上則上位危,社稷不守,吾
何以遺子?”太子乃還走避舍,再拜請死。
    楚庄王之時,太子車立于茅門之內,少師慶逐之,太子怒,入謁王曰
:“少師慶逐臣之車。王曰:“舍之,老君在前而不菖,少君在后而不豫
,是國之寶臣也。”
    吳王闔廬為伍子胥興師复讎于楚。子胥諫曰:“諸侯不為匹夫興師,
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复父之讎,臣不為也。”于是止。其后因事
而后复其父讎也,如子胥可謂不以公事趨私矣。
    孔子為魯司寇,听獄必師斷,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進曰:“某子以
為何若,某子以為云云。”又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曰云云。”辯矣
。然后君子几當從某子云云乎,以君子之知,豈必待某子之云云,然后知
所以斷獄哉?君子之敬讓也,文辭有可与人共之者,君子不獨有也。
    子羔為衛政,刖人之足。衛之君臣亂,子羔走郭門,郭門閉,刖者守
門,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菖。”曰:“于彼有竇。”子
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罷。子羔將去,
謂刖者曰:“吾不能虧損主之法令而親刖子之足,吾在難中,此乃子之報
怨時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斷足固我罪也,無可奈何。君之治臣也
,傾側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
刑,君愀然不樂,見于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
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脫君也。”孔子聞之,曰:“善為吏者樹德,不善為
吏者樹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



                               卷十五 指武

    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易曰:“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
。昔吳王夫差好戰而亡,徐偃王無武亦滅。故明王之制國也,上不玩兵,
下不廢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秦昭王中朝而嘆曰:“夫楚劍利、倡优拙。夫劍利則士多悍,倡优拙
則思慮遠也,吾恐楚之謀秦也。”此謂當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
霸焉。
    王孫厲謂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義之道,漢東諸侯三十二國盡服
矣!王若不伐,楚必事徐。”王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對曰:“
大之伐小,強之伐弱,猶大魚之吞小魚也,若虎之食豚也,惡有其不得理
?”文王興師伐徐,殘之。徐偃王將死,曰:“吾賴于文德而不明武備,
好行仁義之道而不知詐人之心,以至于此。”夫古之王者其有備乎?
    吳起為苑守,行縣适息,問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為苑守,
先生將何以教之?”屈公不對。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适息。問屈宜
臼曰:“起問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為令尹,先生試觀起
為之也!”屈公曰:“子將奈何?”吳起曰:“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
損其有余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于天下。”屈公曰:“吾聞昔善治國
家者不變故,不易常。今子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余而繼其不足
,是變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聞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今子陰謀逆德
,好用凶器,殆人所棄,逆之至也,淫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魯兵不
宜得志于齊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聞之曰:‘非
禍人不能成禍。’吾固怪吾主之數逆天道,至今無禍。嘻!且待夫子也。
”吳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吳起曰:“起之為人
謀。”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處而篤行之,楚國無貴于
舉賢。”
    春秋記國家存亡,以察來世,雖有廣土眾民,堅甲利兵,威猛之將,
士卒不親附,不可以戰胜取功。晉侯獲于韓;楚子玉得臣敗于城濮;蔡不
待敵而眾潰。故語曰:“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軫不能戰不教之卒;造
父王良不能以弊車不作之馬,趨疾而遠;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遠中
微;故強弱成敗之要,在乎附士卒,教習之而已。”
    內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師而
后諸夏,先諸華而后夷狄。及周惠王,以遭亂世,繼先王之体,而強楚稱
王,諸侯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統天下。不先廣養京師,以及諸夏,諸
夏以及夷狄,內治未得,忿則不料力,權得失,興兵而征強楚,師大敗,
撙辱不行,大為天下笑。幸逢齊桓公以得安尊,故內治未得不可以正外,
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
    將帥受命者,將帥入,軍吏畢入,皆北面再拜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
授之鉞,東行,西面而揖之,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國,即戎忘其家
,聞鬧瓷參植皇瀋恚補必死。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
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此之謂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
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
;万人必死,橫行乎天下,令行禁止,王者之師也。
    田單為齊上將軍,興師十万,將以攻翟,往見魯仲連子。仲連子曰:
“將軍之攻翟,必不能下矣!”田將軍曰:“單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
复齊之國,何為攻翟不能下?”去上車不与言。決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齊嬰儿謠之曰:“大冠如箕,長劍拄頤,攻翟不能下,壘于梧丘。”于是
田將軍恐駭,往見仲連子曰:“先生何以知單之攻翟不能下也?”仲連子
曰:“夫將軍在即墨之時,坐則織蕢,立則杖鶯為士卒倡曰:‘宗廟亡矣
,魂魄喪矣,歸何党矣。’故將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气。今將軍東有掖
邑之封,西有淄上之寶,金銀黃帶,馳騁乎淄澠之間,是以樂生而惡死也
。”田將軍明日結發,徑立矢石之所,乃引鬧矗翟人下之。故將軍者,士
之心也,士者將之枝体也,心猶与則枝体不用,田將軍之謂乎!
    晉智伯伐鄭,齊田痡洃均A有登蓋必身立焉,車徒有不進者必令助之
。壘合而后敢處,井灶成而后敢食。智伯曰:“吾聞田皕s得國而愛其民
,內同其財,外同其勤勞,治軍若此,其得眾也,不可待也。”乃去之耳
。
    太公兵法曰:“致慈愛之心,立武威之戰,以畢其眾;練其精銳,砥
礪其節,以高其气。分為五選,异其旗章,勿使冒亂;堅其行陣,連其什
伍,以禁淫非。”壘陳之次,車騎之處,勒兵之勢,軍之法令,賞罰之數
。使士赴火蹈刃,陷陣取將,死不旋踵者,多异于今之將也。
    孝昭皇帝時,北軍監御史為奸,穿北門垣以為賈區。胡建守北軍尉,
貧無車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愛走卒甚厚。建欲誅監御史,乃約
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誅,吾言取之則取之;斬之則斬之。”于是當
選士馬日,護軍諸校列坐堂皇上,監御史亦坐。建從走卒趨至堂下拜謁,
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監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
“斬之。”遂斬監御史,護軍及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
其怀。遂上奏以聞,曰:“臣聞軍法立武以威眾,誅惡以禁邪。今北軍監
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買賣以与士市,不立剛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
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聞黃帝理法曰:‘壘壁已具,行不由路,謂之
奸人,奸人者殺。’臣謹以斬之,昧死以聞。”制曰:“司馬法曰:‘國
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興,后至渭城令,
死。至今渭城有其祠也。
    魯石公劍,迫則能應,感則能動,穆無窮,變無形像,复柔委從,如
影与響,如坋守戶,如輪之逐馬,響之應聲,影之像形也,閶不及,呼不
及吸,足舉不及集。相离若蟬翼,尚在肱北眉睫之微,曾不可以大息小,
以小況大。用兵之道,其猶然乎?此善當敵者也。未及夫折衝于未形之前
者,揖讓乎廟堂之上而施惠乎百万之民,故居則無變動,戰則不血,其湯
武之兵与!
    孔子北游,東上農山,子路、子貢、顏淵從焉。孔子喟然嘆曰:“登
高望下,使人心悲,二三子者,各言爾志。丘將听之。”子路曰:“愿得
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鐘鼓之音上聞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舉
兵而擊之,必也攘地千里,獨由能耳。使夫二子為從焉!”孔子曰:“勇
哉士乎!憤憤者乎季”子貢曰:“賜也,愿齊楚合戰于莽洋之野,兩壘相
當,旌旗相望,塵埃相接,接戰构兵,賜愿著縞衣白冠,陳說白刃之間,
解兩國之患,獨賜能耳。使夫二子者為我從焉!”孔子曰:“辯哉士乎!
MM者乎!”顏淵獨不言。孔子曰:“回!來!若獨何不愿乎?”顏淵曰
:“文武之事,二子已言之,回何敢与焉!”孔子曰:“若鄙,心不与焉
,第言之!”顏淵曰:“回聞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堯舜桀紂不同國而治
,二子之言与回言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而相之,使城郭不修,溝池不越,
鍛劍戟以為農器,使天下千歲無戰斗之患,如此則由何憤憤而擊,賜又何
而使乎?”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子路舉手問曰:“愿聞
夫子之意。”孔子曰:“吾所愿者,顏氏之計,吾愿負衣冠而從顏氏子也
。”
    魯哀公問于仲尼曰:“吾欲小則守,大則攻,其道若何?”仲尼曰:
“若朝廷有禮,上下有親,民之眾皆君之畜也,君將誰攻?若朝廷無禮,
上下無親,民眾皆君之讎也,君將誰与守?”于是廢澤梁之禁,弛關市之
征,以為民惠也。”
    文王曰:“吾欲用兵,誰可伐?密須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
:“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義。”太公望曰:“臣聞之先王伐
枉不伐順;伐險不伐易;伐過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須氏
,滅之也。
    武王將伐紂。召太公望而問之曰:“吾欲不戰而知胜,不卜而知吉,
使非其人,為之有道乎?”太公對曰:“有道。王得眾人之心,以圖不道
,則不戰而知胜矣;以賢伐不肖,則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雖
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問焉,曰:“天下
之圖事者,皆以殷為天子,以周為諸侯,以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
周公對曰:“殷信天子,周信諸侯,則無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
然曰:“汝言有說乎?”周公對曰:“臣聞之,攻禮者為賊,攻義者為殘
,失其民制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
乃起眾舉師,与殷戰于牧之野,大敗殷人。上堂見玉,曰:“誰之玉也?
”曰:“諸侯之玉。”即取而歸之于諸侯。天下聞之,曰:“武王廉于財
矣。”入室見女,曰:“誰之女也?”曰:“諸侯之女也。”即取而歸之
于諸侯。天下聞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
財金錢以与士民,黜其戰車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縱馬華山,放牛桃
林,示不复用。天下聞者,咸謂武王行義于天下,豈不大哉?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听獄
不中,分財不均,百姓力盡,不得衣食,予將來征之,唯為民乃伐崇,令
毋殺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
崇人聞之,因請降。
    楚庄王伐陳,吳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吳必夜至,甲
列壘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吳師至楚,見成陳而還。左史
倚相曰:“追之。”吳行六十里而無功,王罷卒寢。果擊之,大敗吳師。
    齊桓公之時,霖雨十旬。桓公欲伐R陵,其城之值雨也,未合。管仲
隰朋以卒徒造于門,桓公曰:“徒眾何以為?”管仲對曰:“臣聞之,雨
則有事。夫陵不能雨,臣請攻之。”公曰:“善!”遂興師伐之。既至,
大卒間外士在內矣,桓公曰:“其有圣人乎?”乃還旗而去之。
    宋圍曹,不拔。司馬子魚謂君曰:“文王伐崇,崇軍其城,三旬不降
,退而修教,复伐之,因壘而降。今君德無乃有所闕乎?胡不退修德,無
闕而后動。”
    吳王闔廬与荊人戰于柏舉,大胜之,至于郢郊,五敗荊人。闔廬之臣
五人進諫曰:“夫深入遠報,非王之利也,王其返乎?”五將鍥頭,闔廬
未之應,五人之頭墜于馬前,闔廬懼,召伍子胥而問焉。子胥曰:“五臣
者懼也。夫五敗之人者,其懼甚矣,王姑少進。”遂入郢,南至江,北至
方城,方三千里,皆服于楚矣。
    田成子常与宰我爭,宰我夜伏卒,將以攻田成子,令于卒中曰:“不
見旌節毋起。”鴟夷子皮聞之,告田成子。田成子因為旌節以起宰我之卒
以攻之,遂殘之也。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請兵于魯,魯不与,桓公怒,將攻之,管仲曰:
“不可,我已刑北方諸侯矣。今又攻魯,無乃不可乎?魯必事楚,是我一
舉而失兩也。”桓公曰:“善!”乃輟攻魯矣。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誅。夫下愚不移,純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昔堯誅四凶以懲惡,周公殺管蔡以弭亂,子產殺鄧析以威侈,孔子斬
少正卯以變眾,佞賊之人而不誅,亂之道也。易曰:“不威小,不懲大,
此小人之福也。”
    五帝三王教以仁義而天下變也,孔子亦教以仁義而天下不從者,何也
?昔明王有紱冕以尊賢,有斧鉞以誅惡,故其賞至重,而刑至深,而天下
變。孔子賢顏淵,無以賞之,賤孺悲,無以罰之;故天下不從。是故道非
權不立,非勢不行,是道尊然后行。
    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于東觀之下,門人聞之,趨而進,至
者不言,其意皆一也。子貢后至,趨而進,曰:“夫少正卯者,魯國之聞
人矣!夫子始為政,何以先誅之?”孔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夫王
者之誅有五,而盜竊不与焉。一曰心辨而險;二曰言偽而辯;三曰行辟而
堅;四曰志愚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皆有辨知聰達之名,而非其真
也。苟行以偽,則其知足以移眾,強足以獨立,此奸人之雄也,不可不誅
。夫有五者之一,則不免于誅。今少正卯兼之,是以先誅之也。昔者湯誅
沐,太公誅潘址,管仲誅史附里,子產誅鄧析,此五子未有不誅也。所謂
誅之者,非為其晝則功盜,暮則穿窬也,皆傾覆之徒也!此固君子之所疑
,愚者之所惑也。詩云:‘憂心悄悄,慍于群小。’此之謂矣。”
    齊人王滿生見周公,周公出見之,曰:“先生遠辱,何以教之?”王
滿生曰:“言內事者于內,言外事者于外,今言內事乎?言外事乎?”周
公導入。王滿生曰:“敬從。”布席,周公不導坐。王滿生曰:“言大事
者坐,言小事者倚。今言大事乎?言小事乎?”周公導坐。王滿生坐。周
公曰:“先生何以教之?”王滿生曰:“臣聞圣人不言而知,非圣人者雖
言不知。今欲言乎?無言乎?”周公a念,有頃,不對。王滿生借筆牘書
之曰:“社稷且危,傅之于膺。”周公仰視見書曰:“唯!唯!謹聞命矣
。”明日誅管蔡。



                               卷十六 談叢

    王者知所以臨下而治眾,則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則不蔽欺
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則海內必定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則臣子之行備矣
。凡所以劫殺者,不知道術以御其臣下也。凡吏胜其職則事治,事治則利
生;不胜其職則事亂,事亂則害成也。
    百方之事,万變鋒出:或欲持虛,或欲持實,或好浮游,或好誠必,
或行安舒,或為飄疾。從此觀之,天下不可一,圣王臨天下而能一之。
    意不并銳,事不兩隆;盛于彼者必衰于此,長于左者必短于右。喜夜
臥者不能蚤起也。
    鸞設于鑣,和設于軾;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行之節也。
    不富無以為大,不予無以合親;親疏則害,失眾則敗;不教而誅謂之
虐,不戒責成謂之暴也。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廩,圣人見所生則知所歸矣。
    天道布順,人事取予;多藏不用,是謂怨府,故物不可聚也。
    一圍之木持千鈞之屋,五寸之鍵而制開闔,豈材足任哉?蓋所居要也
。
    夫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苟心傷德,大政不險。蛟龍雖神
,不能以白日去其倫;飄風雖疾,不能以陰雨揚其塵。邑名胜母,曾子不
入;水名盜泉,孔子不飲,丑其聲也。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婦人之喙可以
死敗。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謂失倫;不治其內,而修其外,是謂大廢。
重載而危之,操策而隨之,非所以為全也。
    士橫道而偃,四支不掩,非士之過,有土之羞也。邦君將昌,天遺其
道;大夫將昌,天遺其士;庶人將昌,必有良子。
    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于前,棄而為不善者,鮮矣。義士不欺
心,仁人不害生;謀泄則無功,計不設則事不成;賢士不事所非,不非所
事;愚者行間而益固,鄙人飾詐而益野;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明;
至神無不化也,至賢無不移也。上不信,下不忠,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求以其道則無不得,為以其時則無不成。
    時不至,不可強生也;事不究,不可強求也。貞良而亡,先人余殃;
猖獗而活,先人余烈;權取重,澤取長。才賢而任輕,則有名,不肖任大
,身死名廢。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
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
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冠雖故,必加于首;履
雖新,必關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倍。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
一君,故曰正而心,又少而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
,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屋漏者民去之
,水淺者魚逃之,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有禮者民畏之,忠信者
士死之。衣雖弊,行必修;頭雖亂,言必治。時在應之,為在因之;所伐
而當其福五之;所伐不當其禍十之。
    必貴以賤為本,必高以下為基。天將与之,必先苦之;天將毀之,必
先累之。孝于父母,信于交友,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
士。草木秋死,松柏獨在;水浮万物,玉石留止。飢渴得食,誰能不喜?
賑窮救急,何患無有?視其所以,觀其所使,斯可知已。乘輿馬不勞致千
里,乘船楫不游絕江海;智莫大于闕疑,行莫大于無悔也。制宅名子,足
以觀士。利不兼,賞不倍;忽忽之謀,不可為也,惕惕之心,不可長也。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与善人。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
余殃。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
繩墨者章。位高道大者從,事大道小者凶;言疑者無犯,行疑者無從;蠹
姲仆柱梁,蚊虻走牛羊。
    謁問析辭勿應,怪言虛說勿稱;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無以淫u棄業,無以貧賤自輕,無以所好害身,無以嗜欲妨生,無以
奢侈為名,無以貴富驕盈。喜怒不當,是謂不明,暴虐不得,反受其賊,
怨生不報,禍生于福。一言而非,四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馬不能及。
順風而飛,以助气力;銜葭而翔,以備蛇弋。
    鏡以精明,美惡自服;衡平無私,輕重自得;蓬生?中,不扶自直;
白砂入泥,与之皆黑。
    時乎,時乎!間不及謀;至時之极,間不容息;勞而不体,亦將自息
;有而不施,亦將自得。
    無不為者,無不能成也;無不欲者,無不能得也。眾正之積,福無不
及也;眾邪之積,禍無不逮也。力胜貧,謹胜禍,慎胜害,戒胜災。為善
者天報以德,為不善者天報以禍。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謗道己
者,心之罪也;尊賢己者,心之力也。心之得,万物不足為也;心之失,
獨心不能守也。子不孝,非吾子也;交不信,非吾友也。食其口而百節肥
,灌其本而枝葉茂;本傷者枝槁,根深者末厚。為善者得道,為惡者失道
。惡語不出口,苟言不留耳;務偽不長,喜虛不久。義士不欺心,廉士不
妄取;以財為草,以身為寶。慈仁少小,恭敬耆老。犬吠不惊,命曰金城
;常避危殆,命曰不悔。富必念貧,壯必念老,年雖幼少,慮之必早。夫
有禮者相為死,無禮者亦相為死;貴不与驕期,驕自來;驕不与亡期,亡
自至。萒人日夜愿一起,盲人不忘視。知者始于悟,終于諧;愚者始于樂
,終于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雖不能,心必務為。慎終如始,常以
為戒;戰戰栗栗,日慎其事。圣人之正,莫如安靜;賢者之治,故与眾异
。
    好稱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衣食足,知榮辱;
倉廩實,知禮節。江河之溢,不過三日;飄風暴雨,須臾而畢。
    福生于微,禍生于忽;日夜恐懼,唯恐不卒。
    已雕已琢,還反于朴,物之相反,复歸于本。循流而下,易以至;倍
風而馳,易以遠。兵不豫定,無以待敵;計不先慮,無以應卒。中不方,
名不章,外不圜,禍之門。直而不能枉,不可与大任;方而不能圜,不可
与長存。慎之于身,無曰云云,狂夫之言,圣人擇焉。能忍恥者安,能忍
辱者存,唇亡而齒寒,河水崩,其怀在山。毒智者莫甚于酒,留事者莫甚
于樂,毀廉者莫甚于色,摧剛者反己于弱。富在知足,貴在求退,先憂事
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福在受諫,存之所由也。恭敬遜讓,精廉無謗,
慈仁愛人,必受其賞,諫之不听,后無与爭,舉事不當,為百姓謗,悔在
于妄,患在于先唱。
    蒲且修繳,鳧鷫悲鳴;逄蒙撫弓,虎豹晨嗥。河以委蛇故能遠,山以
凌遲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純厚故能豪。言人之善,澤于膏沐;
言人之惡,痛于矛戟。為善不直,必終其曲;為丑不釋,必終其惡。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一浮一沒,交情乃出。德義在前,用兵在后。初沐者必拭冠,新浴者必振
衣。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
    坎井無黿鼉者,隘也;園中無修林者,小也。小忠,大忠之賊也;小
利,大利之殘也。自清絕易,清人絕難;水激則悍,矢激則遠;人激于名
,不毀為聲。下士得官以死,上士得官以生。禍福非從地中出,非從天上
來,己自生之。
    窮鄉多曲學:小辯害大智,巧言使信廢,小惠妨大義。不困在于早慮
,不窮在于早豫。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
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明者視于冥冥,謀于未形;聰者听于無聲
,慮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乖离之咎,無不生也;毀敗之端,從此興也。江河大潰從蟻穴,山以
小璔而大崩,淫亂之漸,其變為興,水火金木轉相胜。卑而正者可增,高
而倚者且崩;直如矢者死,直如繩者稱。
    禍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圣人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
    為人上者,患在不明;為人下者,患在不忠。人知糞田,莫知糞心,
端身正心,全以至今,見亡知存,見霜知冰。廣大在好利,恭敬在事親,
因時易以為仁,因道易以達人。營于利者多患,輕諾者寡信。
    欲賢者莫如下人,貪財者莫如全身;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父不
能愛無益之子,君不能愛不軌之民;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不能死無德之
君。問善御者莫如馬,問善治者莫如民。以卑為尊,以屈為伸,圣人所因
,上法于天。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貪以亡其身,相勸以禮,相強以仁,得道
于身,得譽于人。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人而不愛則不能仁,佞而不巧則不能
信;言善毋及身,言惡毋及人;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朴。來事可追也
,往事不可及。無思慮之心則不達,無談說之辭則不樂。
    善不可以偽來,惡不可以辭去。近市無賈,在田無野。善不逆旅,非
仁義剛武無以定天下。
    水倍源則川竭,人倍信則名不達,義胜患則吉,患胜義則滅。五圣之
謀,不如逢時;辯智明慧,不如遇世。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勢;有愚質者
,不可予利器。多易多敗,多言多失。
    冠履不同藏,賢不肖不同位。官尊者憂深,祿多者責大。積德無細,
積怨無大,多少必報,固其勢也。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
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圣人之衣也便体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适衣節食不听口目。
    曾子曰:“鷹鷲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黿鼉魚鱉以淵為淺,而穿穴
其中。卒其所以得者,餌也。君子苟不求利祿,則不害其身。”
    曾子曰:“狎甚則相簡也,庄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庄
足以成禮而已。”
    曾子曰:“入是國也,言信乎群臣,則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則仕可
也;澤施乎百姓,則安可也。”
    口者,關也;舌者,机也。出言不當,四馬不能追也。口者,關也;
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發于邇,
不可止于遠。夫言者君子之樞机,樞机之發,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故
蒯子羽曰:“言猶射也。栝既离弦,雖有所悔焉,不可從而追已。”詩曰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欲耇欲蛇,人蛇,莫不身鰤銩垂,者持,不我玻錢也。逐魚者濡,逐
獸者趨;非樂之也,事之權也。
    登高使人欲望,臨淵使人欲窺,何也?處地然也。御者使人恭,射者
使人端,何也?其形便也。
    民有五死,圣人能去其三,不能去其二。飢渴死者,可去也;凍寒死
者,可去也;罹五兵死者,可去也。壽命死者,不可去也;癰疽死者,不
可去也。飢渴死者,中不充也;凍寒死者,外胜中也,罹五兵死者,德不
忠也;壽命死者,歲數終也;癰疽死者,血气窮也。故曰中不止,外淫作
;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故清靜無為,血气乃平。
    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響
不能獨為聲,影不能倍曲為直,物必以其類及,故君子慎言出己。負石赴
淵,行之難者也,然申屠狄為之,君子不貴之也;盜跖凶貪,名如日月,
与舜禹并傳而不息,而君子不貴。
    君子有五恥:朝不坐,燕不議,君子恥之;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
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
不活君子恥之。
    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亂君之祿;尊乎亂世,同乎暴君,
君子恥之也。眾人以毀形為恥,君子以毀義為辱;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明君之制:賞從重,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君子之學也,入于耳,藏于心,
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見,終于不可及也。君子慮福弗及,慮
禍百之,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与,君子實如虛,有如無。
    君子有其備則無事;君子不以愧食,不以辱得;君子樂得其志,小人
樂得其事;君子不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
怒不加難。
    君子之過猶日月之蝕也,何害于明?小人可也,猶狗之吠盜,狸之夜
見,何益于善?夫智者不妄為,勇者不妄殺。
    君子比義,農夫比谷。事君不得進其言,則辭其爵;不得行其義,則
辭其祿。人皆知取之為取也,不知与之為取之。政有招寇,行有招恥,弗
為而自至,天下未有。
    猛獸狐疑不若蜂蠆之致毒也;高議而不可及,不若卑論之有功也。
    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
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于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于多陰也。
    鐘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破琴,知世莫可為鼓也;惠施卒而庄子深暝不言
,見世莫可与語也。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
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通義也;爵人于朝,淪人于市,古之
通法也。
    道微而明,淡而有功。非道而得,非時而生,是謂妄成。得而失之,
定而复傾。
    福者禍之門也。是者非之尊也。治者亂之先也。事無終始而患不及者
,未之聞也。
    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
者,吉祥及子孫矣。
    兩高不可重,兩大不可容,兩勢不可同,兩貴不可雙;夫重容同雙,
必爭其功,故君子節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長久。夫節欲而听諫,敬賢而
勿慢,使能而勿賤;為人君能行此三者,其國必強大而民不去散矣。
    默無過言,愨無過事;木馬不能行,亦不費食;騏驥日馳千里,鞭棰
不去其背!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簡絲數米,煩而不察。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慧。
    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制于螻蟻者,离其居也;猿猴失木,禽于狐貉
者,非其處也。騰蛇游霧而生,騰龍乘云而舉,猿得木而挺,魚得水而騖
,處地宜也。
    君子博學,患其不習;既習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
以讓也。
    君子不羞學,不羞問。問訊者知之本,念慮者知之道也。此言貴因人
知而加知之,不貴獨自用其知而知之。
    天地之道:极則反,滿則損。五采曜眼有時而渝,茂木丰草有時而落
。物有盛衰,安得自若。
    民苦則不仁,勞則詐生,安平則教,危則謀,极則反,滿則損,故君
子弗滿弗极也。



Volume 17-20


                               卷十七 雜言

    賢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時,明乎成敗之端,察乎治亂之紀,審乎人
情。知所去就,故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污君之祿;是以太公七十
而不自達,孫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則?不強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
周而侯七百歲,孫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种存亡越而霸,句踐賜死
于前;李斯積功于秦,而卒被五刑。盡忠憂君,危身安國,其功一也;或
以封侯而不絕,或以賜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故箕子去國而佯狂,范
蠡去越而易名,智過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
生之禍者也。夫暴亂之君,孰能离縶以役其身,而与于患乎哉?故賢者非
畏死避害而已也,為殺身無益而明主之暴也。比干死紂而不能正其行,子
胥死吳而不能存其國;二子者強諫而死,适足明主之暴耳,未始有益如秋
毫之端也。是以賢人閉其智,塞其能,待得其人然后合;故言無不听,行
無見疑,君臣兩与,終身無患。今非得其時,又無其人,直私意不能已,
閔世之亂,憂主之危;以無貲之身,涉蔽塞之路;經乎讒人之前,造無量
之主,犯不測之罪;傷其天性,豈不惑哉?故文信侯、李斯,天下所謂賢
也,為國計揣微射隱,所謂無過策也;戰胜攻取,所謂無強敵也。積功甚
大,勢利甚高。賢人不用,讒人用事,自知不用,其仁不能去;制敵積功
,不失秋毫;避患去害,不見丘山。積其所欲,以至其所惡,豈不為勢利
惑哉?詩云:“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此之謂也。
    子石登吳山而四望,喟然而嘆息曰:“嗚呼悲哉!世有明于事情,不
合于人心者;有合于人心,不明于事情者。”弟子問曰:“何謂也?”子
石曰:“昔者吳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盡忠极諫,抉目而辜;太宰彼秭茫餐
島瞎度藎慘運撤蠆鈧粗徑狻軀由蟶斫澈懸越旗。昔者費仲、惡來革、長鼻
決耳,崇侯虎順紂之心,欲以合于意,武王伐紂、四子身死牧之野,頭足
异所,比干盡忠剖心而死。今欲明事情,恐有抉目剖心之禍,欲合人心,
恐有頭足异所之患。由是觀之,君子道狹耳。誠不逢其明主,狹道之中,
又將危險閉塞,無可從出者。”
    祁射子見秦惠王,惠王說之,于是唐姑讒之,复見,惠王怀怒以待之
。非其說异也,所听者易也。故以征為羽,非弦之罪也;以甘為苦,限味
之過也。
    彌子瑕愛于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罪刖。彌子瑕之母疾,人聞,
夜往告之。彌子瑕擅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犯
刖罪哉!”君游果園,彌子瑕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而忘
其口味。”及彌子瑕色衰而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故嘗矯吾車,又
嘗食我以余桃。”故子瑕之行未必變初也,前見賢后獲罪者,愛憎之生變
也。
    舜耕之時不能利其鄰人,及為天子,天下戴之。故君子窮則善其身,
達則利于天下。
    孔子曰:“自季孫之賜我千鐘而友益親,自南宮項叔之乘我車也,而
道加行。故道有時而后重,有勢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賜,丘之道几于廢也
。”
    太公田不足以償种,漁不足以償网,治天下有余智。文公种米,曾子
架羊,孫叔敖相楚,三年不知軛在衡后,務大者固忘小。智伯廚人亡炙而
知之,韓魏反而不知;邯鄲、子陽園人亡桃而知之,其亡也不知。務小者
亦忘大也。”
    淳于髡謂孟子曰:“先名實者,為人者也;后名實者,自為者也。夫
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孟子曰:“居下
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污君,
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趣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
君子亦仁而已,何必同?”曰:“魯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思、子庚
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于國也。”曰:“虞不用百里奚
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故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也。”曰:“昔者王豹
處于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于高唐,而齊右善歌。華舟杞梁之妻,善哭
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于外;為其事,無其功,髡未睹也。是故無賢
者也,有則髡必識之矣。”曰:“孔子為魯司寇而不用,從祭肉不至,不
脫冕而行;其不善者以為為肉也,其善者以為為禮也。乃孔子欲以微罪行
,不欲為苟去,故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得識也。”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墮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
何之而遽也?”曰:“梁無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W之間
而困,無我則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艘楫之間則吾不
如子;至于安國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視之狗耳。”
    西閭過東渡河中流而溺,船人接而出之,問曰:“今者子欲安之?”
西閭過曰:“欲東說諸侯王。”船人掩口而笑曰:“子渡河中流而溺,不
能自救,安能說諸侯乎?”西閭過曰:“無以子之所能相為傷也。子獨不
聞和氏之璧乎?价重千金,然以之間紡,曾不如瓦磚;隨侯之珠,國寶也
,然用之彈,曾不如泥丸;騏驥旝,倚衡負軛而趨,一日千里,此至疾也
,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錢之狸;干二蔗崱,物不知,刃离金斬羽契鐵斧,
此至利也,然以之補履,曾不如兩錢之錐。今子持楫乘扁舟,處廣水之中
,當陽侯之波,而臨淵流,适子之所能耳。若誠与子東說諸侯王,見一國
之王,子之蒙蒙,無异夫未視之狗耳。”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
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可事主
不施用兵;騏驥、旝,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
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
;說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今夫世异則事變,事變則時移,時移則俗易;是以君子先相其土地,
而裁其器,觀其俗,而和其風,總眾議而定其教。愚人有學遠射者,參矢
而發,已射五步之內,又复參矢而發;世以易矣,不更其儀,譬如愚人之
學遠射。目察秋毫之末者,視不能見太山;耳听清濁之調者,不聞雷霆之
。何也?唯其意有所移也。百人操,不可為固結;千人謗獄,不可為直辭
,万人比非,不可為顯士。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眾人成聚,圣人不犯。
騰蛇游于霧露,乘于風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則暮托宿于讌之穴,所然
者,何也?用心不一也。夫蚯蚓內無筋骨之強,外無爪牙之;然下飲黃泉
,上墾土。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一也。聰者耳聞,明者目見,聰明形則
仁愛者,廉恥分矣。故非其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
得;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容而名章也。詩云:“不
忮不求,何用不臧。”此之謂也。
    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而封以書社七百。子西謂楚王曰:“王之臣
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諸侯有如宰予者乎?長官五官有如子貢者乎?昔文
王處酆、武王處鎬之間百乘之地,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曰圣。王今以
孔子之賢而有書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
夫善惡之難分也,圣人獨見疑,而況于賢者乎!是以賢圣罕合,諂諛常興
也。故有千歲之亂而無百歲之治,孔子之見疑,豈不痛哉!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有智者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
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
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弱以侮
強,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非命也,人自取之。詩云:‘人
而無儀,不死何為?’此之謂也。”
    孔子遭難陳、蔡之境,絕糧,弟子皆有飢色,孔子歌兩柱之間。子路
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不應,曲終而曰:“由,君子好樂為
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其誰知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不
悅,援干而舞,三終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樂不休,子路慍見曰:“夫
子之修樂,時乎?”孔子不應,樂終而曰:“由,昔者齊桓霸心生于莒,
句踐霸心生于會稽,晉文霸心生于驪氏,故居不幽,則思不遠,身不約則
智不廣,庸知而不遇之。”于是興,明日免于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
從夫子而遇此難也,其不可忘也!”
孔子曰:“惡是何也?語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夫陳、蔡之間,丘之
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人也。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
昔者湯困于呂,文王困于縿里,秦穆公困于牖咐誄祝簿浼諢嶧步睦阪曄稀
蚶次暗潰泊雍粗醇芭擔才抵及寒也,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易曰:‘困
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圣人所与人難言信也。”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居環堵之內,席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
糝,弟子皆有飢色,讀詩書治禮不休。子路進諫曰:“凡人為善者天報以
福,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今先生積德行,為善久矣。意者尚有遺行乎?奚
居隱也!”孔子曰:“由,來,汝不知。坐,吾語汝。子以夫知者為無不
知乎?則王子比干何為剖心而死?以諫者為必听耶?伍子胥何為抉目于吳
東門?子以廉者為必用乎?伯夷、叔齊何為餓死于首陽山之下?子以忠者
為必用乎?則鮑庄何為而肉枯?荊公子高終身不顯,鮑焦抱木而立枯,介
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豈獨丘哉!賢不肖者才
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時,雖才
不用,苟遇其時,何難之有!故舜耕歷山而逃于河畔,立為天子則其遇堯
也。傅說負壤土、釋板筑,而立佐天子,則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
臣也,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則其遇成湯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于棘津
,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行年九十為天子師,則其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膠
目,居檻車中,自車中起為仲父,則其遇齊桓公也。百里奚自賣取五羊皮
,伯氏牧羊以為卿大夫,則其遇秦穆公也。沈尹名聞天下,以為令尹,而
讓孫叔敖,則其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
遇闔廬,后遇夫差也。夫驥厄罷鹽車,非無驥狀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驥
得王良、造父,驥無千里之足乎?芝蘭生深林,非為無人而不香。故學者
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也,憂而不衰也,此知禍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
之深念獨知獨見。舜亦賢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
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官得治乎?夫桀殺關龍逄而紂殺王子比干
,當是時,豈關龍逄無知,而比干無惠哉?此桀紂無道之世然也。故君子
疾學修身端行,以須其時也。”
    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子路怒
,奮戟將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夫詩、書之不習,
禮、樂之不修也,是丘之過也。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
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孔子曰:“不觀于高岸,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
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三者,無累
于人。”
    曾子曰:“響不辭聲,鑒不辭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夫行非為影
也,而影隨之;呼非為響也,而響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隨之。”
    子夏問仲尼曰:“顏淵之為人也,何若?”曰:“回之信,賢于丘也
。”曰:“子貢之為人也,何若?”曰:“賜之敏,賢于丘也。”曰:“
子路之為人也,何若?”曰:“由之勇,賢于丘也。”曰:“子張之為人
也,何若?”曰:“師之庄,賢于丘也。”于是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
四者何為事先生?”曰:“坐,吾語汝。回能信而不能反,賜能敏而不能
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庄而鄏。兼此四子者,丘不為也。夫所謂至圣
之士,必見進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東郭子惠問于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夫隱括之
旁多枉木,良醫之門多疾人,砥礪之旁多頑鈍。夫子修道以俟天下,來者
不止,是以雜也。詩云:‘苑彼柳斯,鳴蜩;有y者淵,莞葦淠淠。’言
大者之旁,無所不容。”
    昔者南瑕子過程太子,太子為烹鯢魚。南瑕子曰:“吾聞君子不食鯢
魚。”程太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聞君子上比
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于惡自退之原也。詩云:‘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吾豈敢自以為君子哉?志向而已。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
不賢而內自省。’”
    孔子觀于呂梁,懸水四十仞,環流九十里,魚鱉不能過,黿鼉不敢居
;有一丈夫,方將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懸水四十仞,圜流
九十里,魚鱉不敢過,黿鼉不敢居,意者難可濟也!”丈夫不以錯意,遂
渡而出。孔子問:“子巧乎?且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
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于波流,
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出也。”孔子謂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
信,義久而身親之,況于人乎?”
    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由,是涀涀者何也?昔者江水出于岷
山;其始也,大足以濫觴,及至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風,不可渡也,
非唯下流眾川之多乎?今若衣服甚盛,顏色充盛,天下誰肯加若者哉?”
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自如也。孔子曰:“由,記之,吾語若:于言
者,華也,奮于行者,伐也。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為能,不能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
知,行要則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由,詩曰:‘湯降不遲,圣教
日躋’。此之謂也。”
    子路問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無也。君子之修其行
未得,則樂其意;既已得,又樂其知。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
人則不然,其未之得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
一日之樂也。”
    孔子見榮啟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問曰:“先生何樂也?”
對曰:“吾樂甚多。天生万物唯人為貴,吾既已得為人,是一樂也。人以
男為貴,吾既已得為男,是二樂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
樂也。夫貧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終也,處常待終,當何憂乎?”
    曾子曰:“吾聞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
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見人有善若已有之,是夫子之不爭也。聞善必
躬親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勞也。夫子之能勞也,夫子之不爭也,
夫子之易事也,吾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
    孔子說:“回,若有君子之道四:強于行己,弱于受諫,怵于待祿,
慎于持身。”
    仲尼曰:“史有君子之道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能曲于人
。”
    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賜也日損;商也好与賢己者處,賜
也好說不如己者。”
    孔子將行,無蓋。弟子曰:“子夏有蓋,可以行。”孔子曰:“商之
為人也,甚短于財。吾聞与人交者,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長矣。
”
    子路行,辭于仲尼曰:“敢問新交取親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長為善
士而無犯若何?”仲尼曰:“新交取親,其忠乎!言寡可行,其信乎!長
為善士而無犯,其禮乎!”
    子路將行,辭于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請
以言!”仲尼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复,不恭無
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曾子從孔子于齊,齊景公以下卿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
之,曰:“吾聞君子贈人以財,不若以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醢,
既成則易以匹馬,非蘭本美也。愿子詳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吾
聞君子居必擇處,所以求士也;游必擇士,所以修道也。吾聞反常移性者
欲也,故不可不慎也。”
    孔子曰:“中人之情,有余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
縱欲則敗。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聚有數,車器有限,以防
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听也。”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工,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謀必成;愚者反是
,夫處重擅寵,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志驕傲而輕舊怨,是以尊位則必
危,任重則必崩,擅寵則必辱。”
    孔子曰:“鞭扑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政,言疾之
難行。故君子不急斷,不意使,以為亂源。”
    孔子曰:“終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有之。故
恐懼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難也;終身為之,一言敗之,可不慎乎!”
    孔子曰:“以富貴為人下者,何人不与?以富貴敬愛人者,何人不親
?眾言不逆,可謂知言矣,眾向之,可謂知時矣。”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貧而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
而不可得也;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
    仲尼曰:“非其地而樹之,不生也,非其人而語之,弗听也;得其人
,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如聚聾而鼓之。”
    孔子曰:“船非水不可行,水入船中,則其沒也,故曰:君子不可不
嚴也,小人不可不閉也!”
    孔子曰:“依賢固不困,依富固不窮,馬趼斬而复行者何,以輔足眾
也。”
    孔子曰:“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又曰:“
与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与之化矣;与惡人居,如入
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烏之所藏
者黑。君子慎所藏。”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
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
,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
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
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爾
也。”
    “夫智者何以樂水也?”曰:“泉源潰潰,不釋晝夜,其似力者;循
理而行,不遺小間,其似持平者;動而之下,其似有禮者;赴千仞之壑而
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鮮洁以出,其似善
化者;眾人取平品類以正,万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其似有德者;淑淑
淵淵,深不可測,其似圣者。通潤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知之所以樂水
也。詩云:‘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夫仁者何以樂山也?”曰:“夫山,万民之所觀仰。草木生焉,眾
木立焉,飛禽萃焉,走獸休焉,寶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
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風通气于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仁者所以樂山
也。詩曰:‘太山岩岩,魯侯是瞻。’樂山之謂矣。”
    玉有六美,君子貴之:望之溫潤,近之栗理,聲近徐而聞遠,折而不
撓,闕而不荏,廉而不劌,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貴之。望之溫潤者,君
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聲近徐而聞遠者,君子比義焉;折
而不撓,闕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劌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見
于外者,君子比情焉。
    道吾問之夫子:“多所知,無所知,其身孰善者乎?”對曰:“無知
者,死人屬也;雖不死,累人者必眾甚矣。然多所知者好,其用心也多;
所知者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道吾曰:“善哉!”
    越石父曰:“不肖人,自賢也;愚者,自多也;佞人者,皆莫能相其
心口以出之,又謂人勿言也。譬之猶渴而穿井,臨難而后鑄兵,雖疾從而
不及也。”
    夫臨財忘貧,臨生忘死,可以遠罪矣。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
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上交者不失其祿,下交者不离于患,是以君子
擇人以交,農人擇田而田。君子樹人,農夫樹田;田者擇种而种之,丰年
必得粟;士擇人而樹之,丰時必得祿矣。
    天下失道,而后仁義生焉,國家不治,而后孝子生焉,民爭不分,而
后慈惠生焉,道逆時反,而后權謀生焉。凡善之生也,皆學之所由。一室
之中,必有主道焉,父母之謂也;故君正則百姓治,父母正則子孫孝慈。
是以孔子家儿不知罵,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夫仁者
好合人,不仁者好离人,故君子居人間則治,小人居人間則亂;君子欲和
人,譬猶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間,水火不亂,乃和百味。是以君子
不可不慎擇人在其間!
    齊景公問晏子曰:“寡人自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獨搴草而坐之
,何也?”晏子對曰:“嬰聞之:唯喪与獄坐于地。今不敢以喪獄之事侍
于君矣。”
    齊高廷問于孔子曰:“廷、不曠山,不直地,衣蓑提執精气,以問事
君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干之,敬以輔之,待人無倦,見
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爾惡心而忠与之,敏其行,修其禮,千里
之外親如兄弟;若行不敏,禮不合,對門不通矣。”



                               卷十八 辨物

    顏淵問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達乎情性之
理,通乎物類之變,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謂成人。既知天
道,行躬以仁義,飭身以禮樂。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窮神知化德之盛
也。”
    易曰:“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夫天文
地理、人情之效存于心,則圣智之府。是故古者圣王既臨天下,必變四時
,定律歷,考天文,揆時變,登靈台以望气氛,故堯曰:“咨爾舜,天之
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璇璣謂此辰勾陳樞星也。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為吉凶禍福;天文列
舍盈縮之占,各以類為驗。夫占變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陰陽之數也,故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也者,物之動莫不由道也。”是故發于一,
成于二,備于三,周于四,行于五;是故玄象著明,莫大于日月;察變之
動,莫著于五星。天之五星運气于五行,其初猶發于陰陽,而化极万一千
五百二十。所謂二十八星者:東方曰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曰斗牛須女虛
危營室東壁,西方曰奎婁胃昂畢觜參,南方曰東井輿鬼柳七星張翼軫。所
謂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其在宿運外內者,以宮名別,其根皆發于地
而華形于天。所謂五星者,一曰歲星、二曰熒惑、三曰鎮星、四曰太白、
五曰辰星。僨瑰繰茫熊紀魘福豺坑戎雌歟步暈逍盈縮之所生也。五星之
所犯,各以金木水火土為占。春秋冬夏伏見有時,失其常,离其時,則為
變异,得其時,居其常,是謂吉祥。古者有主四時者:主春者張,昏而中
,可以种谷,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夏者大火,昏而中,可以种黍菽
,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秋者虛,昏而中,可以种麥,上告于天子,
下布之民;主冬者昴,昏而中,可以斬伐田獵蓋藏,上告之天子,下布之
民。故天子南面視四星之中,知民之緩急,急利不賦籍,不舉力役。書曰
:“敬授民時。”詩曰:“物其有矣,維其時矣。”物之所以有而不絕者
,以其動之時也。
    易曰:“天垂象,見吉凶,圣人則之。”昔者高宗、成王感于螅雉暴
風之變,修身自改而享丰昌之福也;逮秦皇帝即位,彗星四見,蝗虫蔽天
,冬雷夏凍,石隕東郡,大人出臨洮,妖孽并見,熒惑守心,星大角,大
角以亡;終不能改。二世立,又重其惡;及即位,日月薄蝕,山林淪亡,
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經天而行,無云而雷,枉矢夜光,熒惑襲月,孽火燒
宮,野禽戲庭,都門內崩。天變動于上,群臣昏于朝,百姓亂于下,遂不
察,是以亡也。
    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天子處中州而制八方耳。兩河間
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南間曰
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青州。山川污澤,陵陸丘阜,五土之
宜,圣王就其勢,因其便,不失其性。高者黍,中者稷,下者,蒲葦菅蒯
之用不乏,麻麥黍梁亦不盡,山林禽獸川澤魚鱉滋殖,王者京師四通而致
之。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气,
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于是有地
震。今三川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溢而壯,陰源必塞,國必亡。夫
水土演而民用足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雒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
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
棄不過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五岳者,何謂也?泰山,東岳也;霍山,南岳也;華山,西岳也;常
山,北岳也;嵩高山,中岳也。五岳何以視三公?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斂
云雨焉;云触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視三公
也。
    四瀆者,何謂也?江、河、淮、濟也。四瀆何以視諸侯?能蕩滌垢濁
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為施甚大,故視諸侯也。
    山川何以視子男也?能出物焉,能潤澤物焉,能生云雨;為恩多,然
品類以百數,故視子男也。書曰:“于六宗,望秋于山川,遍于群神矣”
    齊景公為露寢之台,成而不通焉。柏常騫曰:“為台甚急,台成,君
何為不通焉?”公曰:“然。梟昔者鳴,其聲無不為也,吾惡之甚,是以
不通焉。”柏常騫曰:“臣請禳而去之!”公曰:“何具?”對曰:“筑
新室,為置白茅焉。”公使為室,成,置白茅焉。柏常騫夜用事,明日問
公曰:“今昔聞梟聲乎?”公曰:“一鳴而不复聞。”使人往視之,梟當
陛布翼伏地而死。公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壽乎?”對曰
:“能。”公曰:“能益几何?”對曰:“天子九、諸侯七、大夫五。”
公曰:“亦有征兆之見乎?”對曰:“得壽,地且動。”公喜,令百官趣
具騫之所求。柏常騫出,遭晏子于涂,拜馬前,辭曰:“騫為君禳梟而殺
之,君謂騫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壽乎?騫曰能。今且大祭
,為君請壽,故將往。以聞。”晏子曰:“嘻,亦善矣!能為君請壽也。
雖然,吾聞之:惟以政与德順乎神,為可以益壽。今徒祭可以益壽乎?然
則福名有見乎?”對曰:“得壽地將動。”晏子曰:“騫,昔吾見維星絕
,樞星散,地其動。汝以是乎?”柏常騫俯有間,仰而對曰:“然。”晏
子曰:“為之無益,不為無損也。薄賦斂,無費民,且令君知之!”
    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為也。大旱則雩祭而請雨,大水則鳴鼓而劫社。
何也?曰:陽者陰之長也,其在鳥則雄為陽,雌為陰,在獸則牡為陽而牝
為陰;其在民則夫為陽而婦為陰,其在家則父為陽而子為陰,其在國則君
為陽而臣為陰。故陽貴而陰賤,陽尊而陰卑,天之道也。今大旱者,陽气
太盛以厭于陰,陰厭陽固,陽其填也,惟填厭之太甚,使陰不能起也,亦
雩際拜請而已,無敢加也。至于大水及日蝕者,皆陰气太盛而上減陽精,
以賤乘貴,以卑陵尊,大逆不義,故鳴鼓而懾之,朱絲縈而劫之。由此觀
之,春秋乃正天下之位,征陰陽之失。蔔逆者不避其難,是亦春秋之不畏
強御也。故劫嚴社而不為惊靈,出天王而不為不尊上,辭蒯聵之命不為不
听其父,絕文姜之屬而不為不愛其母,其義之盡耶!其義之盡耶!
    齊大旱之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飢色,吾使人
卜之,崇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
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
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景公曰:“不然,吾欲祠
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
民;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用雨乎?
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奈何?”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与
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
盡得种樹。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惟右德也!”
    夫天地有德,合則生气有精矣;陰陽消息,則變化有時矣。時得而治
矣,時得而化矣,時失而亂矣;是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無見,不能食,
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故三月達眼而后能見,七月生齒而后能食,期
年生而後能行,三年合而後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陰窮反陽,陽窮
反陰,故陰以陽變,陽以陰變。故男八月而生齒,八歲而毀齒,二八十六
而精小通;女七月而生齒,七歲而毀齒,二七十四而精化小通。不肖者精
化始至,而生气感動,触情縱欲,故反施亂化。故詩云:“乃如之人,怀
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賢者不然,精化填盈后,傷時之不可遇
也,不見道端,乃陳情欲以。詩曰:“靜女其姝,俟我乎城隅;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瞻彼日月,遙遙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急時之
辭也,甚焉,故稱日月也。
    度量權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
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
一鈞,四鈞重一石。千二百黍為一龠,十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
一斗,十斗為一石。
    凡六經帝王之所著,莫不致四靈焉;德盛則以為畜,治平則時气至矣
。故麒麟身、牛尾,圓頂一角,合仁怀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
矩,擇土而踐,位平然后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有質文也,幽閑則
循循如也,動則有儀容。黃帝即位,惟圣恩承天,明道一修,惟仁是行,
宇內和平,未見鳳凰,維思影像,夙夜晨興,于是乃問天老曰:“鳳儀如
何?”天老曰:“夫鳳,鴻前麟后,蛇頸魚尾,鶴植鴛鴦,思麗化枯折所
志,龍文龜身,燕喙雞,駢翼而中注,首戴德,頂揭義,背負仁,心信志
,食則有質,飲則有儀,往則有文,來則有嘉。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
,飛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翼挾義,衷抱忠,足履正,尾系武,小聲合
金,大音合鼓;延頸奮翼,五先備舉,光興八風,气降時雨,此謂鳳像。
夫惟鳳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狀,達于道。去則有災,見則有福,覽
九州,觀八极,備文武,正王國,嚴照四方,仁圣皆伏。故得鳳之像一者
鳳過之,得二者鳳下之,得三者春秋下之,得四者四時下之,得五者終身
居之。”黃帝曰:“于戲盛哉!”于是乃備黃冕,帶黃紳,齋于中宮,鳳
乃蔽日而降。黃帝降至東階,西面啟首曰:“皇天降茲,敢不承命?”于
是鳳乃遂集東囿,食帝竹實,栖帝梧樹,終身不去。詩云:“鳳凰鳴矣,
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EE萋萋,雍雍喈喈。”此之謂也。靈
龜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陰向陽,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盤衍象山,四趾
轉運應四時,文著象二十八宿。蛇頭龍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歲之
化,下气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變。宁則信信如也,動則著矣。神龍能為
高,能為下,能為大,能為小,能為幽,能為明,能為短,能為長。昭乎
其高也,淵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
章,虛無則精以知,動作者靈以化。于戲允哉!君子辟神也,觀彼威儀,
游燕幽間,有似鳳也。書曰:“鳥獸,鳳凰來儀。”此之謂也。
    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而生,同為一秀,大几盈車,民得而上之成王,成
王問周公:“此何也?”周公曰:“三苗同秀為一,意天下其和而為一乎
?”后三年則越裳氏重譯而朝,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一使之不
通,故重三譯而來朝也。”周公曰:“德澤不加,則君子不饗其質;政令
不施,則君子不臣其人。”譯曰:“吾受命于吾國之黃發久矣,天之無烈
風淫雨,意中國有圣人耶?有則盍朝之!”然后周公敬受其所以來矣。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問于內史過曰:“是何故有之乎?”
對曰:“有之國將興,其君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
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饗而民听,民神無怨,故明神降焉,觀其政德而均布
福焉。國將亡,其君貪冒淫僻,邪佚荒怠,蕪穢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
登,其刑矯誣,百姓攜貳,明神不蠲,而民有遠意,民神痛怨,無所依怀
,故神亦往焉,觀其苛慝而降之禍。是以或見神而興,亦有以亡。昔夏之
興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于亭隧。商之興也,杌次于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牧。之興也,
N|鳴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鎬。是皆明神之紀者也。”王曰:
“今是何神耶?”對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協于丹朱,丹
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是監燭周之子孫而福禍之。夫一神不遠徙遷,
若由是觀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誰受之?”對曰:“在虢。”王曰
:“然則何為?”對曰:“臣聞之。道而得神,是謂丰福;淫而得神,是
謂貪福。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對曰:“使太宰以
祝史率狸姓,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焉,無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
”對曰:“昔堯臨民以五,今其胄見;鬼神之見也,不失其物。若由是觀
之,不過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犧牲玉觴往獻焉。內史過
從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請土焉,內史過歸告王曰:“虢必亡矣。不于神,
而求福焉,神必禍之;不親于民,而求用焉,民必違之。精意以享,也;
慈保庶民,親也。今虢公動匱百姓以盈,其違离民怒神怨,而求利焉,不
亦難乎?”十九年,晉取虢也。
    齊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中十里,熽然而止,瞠然而視有頃,奉
矢未敢發也。喟然嘆曰:“事其不濟乎!有人長尺,冠冕大人物具焉,左
衣走馬前者。”管仲曰:“事必濟,此人知道之神也。走馬前者導也,左
衣者,前有水也。”從左方渡,行十里果有水,曰遼水。表之,從左方渡
至踝,從右方渡至膝。已渡,事果濟。桓公拜管仲馬前曰:“仲父之圣至
如是,寡人得罪久矣。”管仲曰:“夷吾聞之,圣人先知無形,今已有形
乃知之,是夷吾善承教,非圣也。”
    吳伐越,隳會稽,得骨專車,使使問孔子曰:“骨何者最大?”孔子
曰:“禹致群臣會稽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
矣。”使者曰:“誰為神?”孔子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
守為神。社稷為公侯,山川之祀為諸侯,皆屬于王者。”曰:“防風氏何
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徽攪蟆瀋裎襖逍眨蒼謨菹為防風氏,商
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氏,今謂之大人。”使者曰:“人長几何?”孔子
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极也。”使者曰:“善
哉!圣人也。”
    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廷而死。疙鰼党矢長尺而咫。陳侯使問孔
子,孔子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
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思無忘職業。于是肅慎氏貢炙昐溳長尺而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故銘其栝曰:肅慎氏的硅岳痛蠹才漵鶯倍庵畛隆
滯殘找哉漵瘢艙骨滓玻環直鸚找栽斗街肮保彩刮忘服也。故分陳以肅慎氏
之矢。”試求之故府,果得焉。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問孔子,言得狗。孔子曰:“以吾所
聞,非狗,乃羊也。木之怪夔罔兩,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羊也,非狗也
。”桓子曰:“善哉!”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
問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實。”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獲之,此吉祥
也。”其后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
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于是如
之,天果大雨,諸國皆水,齊獨以安。孔子歸,弟子請問,孔子曰:“异
時小儿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
楚之應也。儿又有兩兩相牽,屈一足而跳,曰:天將大雨,商羊起舞。今
齊獲之,亦其應也。夫謠之后,未嘗不有應隨者也,故圣人非獨守道而已
也,睹物記也,即得其應矣。”
    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于晉,平公有疾,韓宣子贊受館客,客問君疾
。對曰:“君之疾久矣,上下神只,無不遍諭也,而無除。今夢黃熊入于
寢門,不知人鬼耶?亦厲鬼耶?”子產曰:“君子明,子為政,其何厲之
有?僑聞之:昔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是為夏
郊,三代舉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類,則紹其同位,是故天子祠上帝
,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過其族。今周室少卑,晉實繼之,其或者未舉
夏郊也?”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為尸,五日瘳。公見子產賜之莒鼎。
    虢公夢在廟,有神--人面白毛,虎爪執鉞,立在西阿。公懼而走,
神曰:“無走!帝今日使晉襲于爾門。”公拜頓首。覺,召史次踶忙弘靺
叭緹囪裕蒼蜉曄找玻蔡捶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
舟之僑告其諸侯曰:“虢不久矣,吾乃今知之。君不度,而嘉大國之襲于
己也,何瘳?吾聞之曰:大國無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傲,大國襲焉
,曰誅。民疾君之侈也,是以由于逆命。今嘉其夢,侈必展,是天奪之鑒
而益其疾也!民疾其態,天又誑之;大國來誅,出令而逆。宗國既卑,諸
侯遠,外內無親,其誰云救之?吾不忍俟,將行。”以其族适晉,三年虢
乃亡。
    晉平公筑祁之室,石有言者。平公問于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
:“石不能言,有神憑焉;不然民听之濫也。臣聞之,作事不時,怨動于
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屈盡,百姓疾怨,莫安其性,
石言不亦可乎?”
    晉平公出畋,見乳虎伏而不動,顧謂師曰:“吾聞之也,霸王之主出
,則猛獸伏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見乳虎伏而不動,此其猛獸乎?”師曠
曰:“鵲食,食躣,躣食豹,豹食駁,駁食虎;夫駁之狀有似駁馬,今者
君之出必驂駁馬而出畋乎?”公曰:“然。”師曠曰:“臣聞之,一自誣
者窮,再自誣者辱,三自誣者死。今夫虎所以不動者,為駁馬也,固非主
君之德義也,君奈何一自誣乎?”平公异日出朝,有鳥環平公不去,平公
顧謂師曠曰:“吾聞之也,霸王之主,鳳下之;今者出朝有鳥環寡人,終
朝不去,是其鳳鳥乎?”師曠曰:“東方有鳥名諫珂,其為鳥也,文身而
朱足,憎鳥而愛狐。今者吾君必衣狐裘,以出朝乎?”平公曰:“然。”
師曠曰:“臣已嘗言之矣,一自誣者窮,再自誣者辱,三自誣者死。今鳥
為狐裘之故。非吾君之德義也,君奈何而再自誣乎?”平公不悅。异日置
酒祁之台,使郎中馬章布蒺藜于階上,令人召師曠;師曠至,履而上堂。
平公曰:“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堂者乎?”師曠解履刺足,伏刺膝,仰天
而嘆,公起引之曰:“今者与叟戲,叟遽憂乎?”對曰:“憂夫肉自生虫
,而還自食也;木自生蠹,而還自刻也;人自興妖,而還自賊也。五鼎之
具不當生藜藿,人主堂廟不當生蒺藜。”平公曰:“今為之奈何?”師曠
曰:“妖已在前,無可奈何。入來月八日,修百官,立太子,君將死矣。
”至來月八日得旦,謂師曠曰:“叟以今日為期,寡人如何?”師曠不樂
謁歸,歸未几而平公死,乃知師曠神明矣。
    趙簡子問翟封荼曰:“吾聞翟雨谷三日,信乎?”曰:“信。”“又
聞雨血三日,信乎!”曰:“信。”“又聞馬生牛,牛生馬,信乎?”曰
:“信。”簡子曰:“大哉,妖亦足以亡國矣!”對曰:“雨谷三日,虻
風之所飄也;雨血三日,鷙鳥擊于上也;馬生牛,牛生馬,雜牧也,此非
翟之妖也。”簡子曰:“然則翟之妖奚也?”對曰:“其國數散,其君幼
弱,其諸卿貨其大夫,比党以求祿爵,其百官肆斷而無告,其政令不竟而
數化,其士巧貪而有怨,此其妖也。”
    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問善卜之巫官,巫官變曰:“
稷負五种,托株而從天下,未至于地而株絕,獵谷之老人張衽以受之,何
不告祀之?”公從之,而疾去。
    扁鵲過趙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
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
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
,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
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矗燦粗次耙揭玻晶B瑁彩聊埃
泊蹲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复為生人,故曰俞弛憭捶僥莧羰嗆俊北餿翟唬骸
安荒堋!敝惺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利地;所窺者甚大
,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
故有昧W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為不
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
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
,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為診之,先造軒光之鱉,八成之湯,砥針
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搗,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
。太子遂得复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
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
,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儢豢刪紉瞪踔粗創且病!
    孔子晨立堂上,聞哭者聲音甚悲,孔子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孔子
出,而弟子有者,問:“誰也?”曰:“回也。”孔子曰:“回何為而”
回曰:“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獨哭死,又哭生离者。”孔子曰:“何
以知之?”回曰:“似完山之鳥。”孔子曰:“何如?”回曰:“完山之
鳥生四子,羽翼已成乃离四海,哀鳴送之,為是往而不复返也。”孔子使
人問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貧,賣子以葬之,將与其別也。”孔子曰:
“善哉,圣人也!”
    景公畋于梧丘,夜猶蚤,公姑坐睡而夢有五丈夫,北面幸盧,稱無罪
焉。公覺,召晏子而告其所夢,公曰:“我其嘗殺不辜而誅無罪耶?”晏
子對曰:“昔者先君靈公畋,五丈夫罟而駭獸,故殺之斷其首而葬之,曰
五丈夫之丘。其此耶?”公令人掘而求之,則五頭同穴而存焉。公曰:“
嘻,令吏葬之。”國人不知其夢也,曰:“君憫白骨,而況于生者乎?”
不遺余力矣,不釋余智矣,故曰,人君之為善易矣。
    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
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
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
    王子建出守于城父,与成公干遇于疇中,問曰:“是何也?”成公干
曰:“疇也。”“疇也者,何也?”曰:“所以為麻也。”“麻也者,何
也?”曰:“所以為衣也。”成衣干曰:“昔者庄王伐陳,舍于有蕭氏,
謂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溝之不浚也?庄王猶知巷之不善,溝之不
浚,今吾子不知疇之為麻,麻之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
。



                               卷十九 修文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禮,治定作樂,禮樂者,
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是故圣王修禮文,設庠序,陳鐘鼓,天子辟雍,諸侯泮宮,所以行德化。
詩云:‘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靈台之所以靈者,積仁也。神靈者
,天地之本,而為万物之始也。是故文王始接民以仁,而天下莫不仁焉。
文,德之至也,德不至則不能文。商者,常也,常者質,質主天;夏者,
大也,大者,文也,文主地。故王者一商一夏,再而复者也,正色三而复
者也。味尚甘,聲尚宮,一而复者,故三王術如循環,故夏后氏教以忠,
而君子忠矣;小人之失野,救野莫如敬,故殷人教以敬,而君子敬矣。小
人之失鬼,救鬼莫如文,故周人教以文,而君子文矣。小人之失薄,救薄
莫如忠,故圣人之与圣也,如矩之三雜,規之雜,周則又始,窮則反本也
。詩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言文質美也。
    傳曰:“触情縱欲,謂之禽獸;苟可而行,謂之野人;安故重遷,謂
之眾庶;辨然通古今之道謂之士;進賢達能,謂之大夫;敬上愛下,謂之
諸侯;天覆地載,謂之天子。是故士服黼,大夫黻,諸侯火,天子山龍;
德彌盛者文彌縟,中彌理者文彌章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傳曰:“君子者,無所不宜也,是故冕厲戒,立
于廟堂之上,有司執事無不敬者;斬衰裳,苴杖,立于喪次,賓客吊唁無
不哀者;被甲攖胄立于桴鼓之間,士卒莫不勇者。故仁者足以怀百姓,勇
足以安危國,信足以結諸侯,強足以拒患難,威足以率三軍。故曰為左亦
宜,為右亦宜,為君子無不宜者,此之謂也。”
    齊景公登射,晏子修禮而待。公曰:“選射之禮,寡人厭之矣。吾欲
得天下勇士,与之圖國。”晏子對曰:“君子無禮,是庶人也;庶人無禮
,是禽獸也;夫臣勇多則其君,子力多則s其長,然而不敢者,惟禮之謂
也。禮者所以御民也,轡者所以御馬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
。”景公曰:“善。”乃飭射更席以為上客,終日問禮。
    書曰五事:一曰貌。貌者男子之所以恭敬,婦人之所以姣好也;行步
中矩,折旋中規,立則磬折,拱則抱鼓,其以入君朝,尊以嚴,其以入宗
廟,敬以忠,其以入鄉曲,和以順,其以入州里族党之中,和以親。詩曰
:“溫溫恭人,惟德之基。”孔子曰:“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悅耳也;嗜欲好惡者,
所以悅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順,應對給,則
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三者存乎心,暢乎体,形乎動
靜,雖不在位,謂之素行。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獨居樂德,內悅而形。
詩曰:“何其處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惟有以者,惟能
長生久視,而無累于物也。
    知天道者冠粿,知地道者履軨,能治煩決亂者佩?,能射御者佩疄,
能正三軍者|笏;衣必荷規而承矩,負繩而准下。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接其服而象其德,故望玉貌而行能,有所定矣。詩曰:“鱟蘭之枝,童
子佩?。”說行能者也。
    冠者所以別成人也,修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檢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屬其心,故君子成人,必冠帶以行事,棄
幼少嬉戲惰慢之心,而胕胕于進德修業之志。是故服不成象,而內心不變
,內心修德,外被禮文,所以成顯令之名也。是故皮弁素積,百王不易,
既以修德,又以正容。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嚴然人望而畏之
,不亦威而不猛乎?”
    成王將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達而勿多也。”祝雍曰:“使王
近于民,遠于佞,嗇于時,惠于財,任賢使能。”于此始成之時,祝辭四
加而后退,公冠自以為主,卿為賓,饗之以三獻之禮。公始加玄端与皮弁
,皆必朝服玄冕四加,諸侯、太子、庶子冠公為主,其禮与上同。冠于祖
廟曰:“令月吉日,加子元服,去爾幼志,順爾成德。”冠禮十九見正而
冠,古之通禮也。
    夏,公如齊逆女,何以書?親迎禮也。其禮奈何?曰:諸侯以屨二兩
加琮,大夫庶人以屨二兩加束修二。曰:“某國寡小君,使寡人奉不珍之
琮,不珍之屨,禮夫人貞女。”夫人曰:“有幽室數辱之產,未諭于傅母
之教,得承執衣裳之事,敢不敬拜?”拜祝,祝答拜。夫人受琮取一兩,
屨以履女,正笄衣裳而命之曰:“往矣,善事爾舅姑,以順為宮室,無二
爾心,無敢回也。”女拜,乃親引其手,授夫乎戶,夫引手出戶;夫行女
從,拜辭父于堂,拜諸母于大門。夫先升与執轡,女乃升輿,轂三轉,然
后天下先行。大夫士庶人稱其父曰:“某之父,某之師友,使其執不珍之
屨,不珍之束修,敢不敬禮某氏貞女。”母曰:“有草茅之產,未習于織
?紡績之事,得奉執箕帚之事,敢不敬拜?”
    春秋曰:“壬申,公薨于高寢。”傳曰:“高寢者何?正寢也。曷為
或言高寢,或言路寢?曰,諸侯正寢三:一曰高寢,二曰左路寢,三曰右
路寢。高寢者,始封君之寢也。二路寢者,繼体之君寢也。其二何?曰,
子不居父之寢,故二寢。繼体君世世不可居高祖之寢,故有高寢,名曰高
也。路寢其立奈何?高寢立中,路寢左右。”春秋曰:“天王入于成周。
”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然則天子之寢奈何?曰,亦二承明,繼体
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故天
子諸侯三寢立而名實正,父子之義章,尊卑之事別,大小之德异矣。”
    天子以鬯為贄,鬯者百草之本也,上暢于天,下暢于地,無所不暢,
故天子以鬯為贄。諸侯以圭為贄,圭者玉也,薄而不撓,廉而不劌,有瑕
于中,必見于外,故諸侯以玉為贄。卿以羔為贄,羔者,羊也,羊群而不
党,故卿以為贄。大夫以鷫為贄,鷫者行列有長幼之禮,故大夫以為贄。
士以雉為贄,贄可不可指食,籠狎而服之,故士以雉為贄。庶人以為贄,
者也無它心,故庶人以為贄。贄者,所以質也。
    諸侯三年一貢士,士一适謂之好德,再适謂之尊賢,三适謂之有功。
有功者,天子一賜以輿服弓矢,再賜以鬯,三賜以虎賁百人,號曰命諸侯
。命諸侯者,鄰國有臣其君,孽其宗,雖不請乎天子而征之可也,已征而
歸其地于天子。諸侯貢士,一不适謂之過,再不适謂之傲,三不适謂之誣
。誣者天子黜之,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而地畢。諸侯有不貢士,謂
之不率正,不率正者,天子黜之,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而地畢。然
后天子比年秩官之無文者而黜之,以諸侯之所貢士伐之。詩云:“濟濟多
士,文王以宁。”此之謂也。
    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長怜孤,取舍好讓,居事力者,命于其君。
命然后得乘飭輿駢馬,未得命者不得乘,乘者皆有罰。故其民雖有余財侈
物,而無仁義功德者,則無所用其余財侈物;故其民皆興仁義而賤財利,
賤財利則不爭,不爭則強不凌弱,眾不暴寡。是唐虞所以興象刑,而民莫
敢犯法,而亂斯止矣。詩云:“告爾民人,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此之
謂也。
    天子曰巡狩,諸侯曰述職。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述職者,述其所職
也。春省耕,助不給也;秋省斂,助不足也。天子五年一巡狩,歲二月東
巡狩,至于東岳,柴而望祀山川,見諸侯,問百年者,命太師陳詩以觀民
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僻者,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
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只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黜以爵;宗廟有
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削其地;有功澤于民者,然后加地。入其境,土
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入其境,土地荒穢,遺老失賢,掊
克在位,則有讓,削其地。一不朝者黜其爵,再不朝者黜其地,三不朝者
以六師移之。歲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東巡狩之禮;歲八月西巡狩,
至于西岳,如南巡狩之禮;歲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如西巡狩之禮。
歸格于祖檷,用特。
    春秋曰:“正月,公狩于郎。”傳曰:“春曰搜,夏曰苗,秋曰服,
冬曰狩。”苗者奈何?曰苗者毛也,取之不圍澤,不R群,取禽不卵,不
殺孕重者。春搜者不殺小及孕重者;冬狩皆取之,百姓皆出,不失其馳,
不抵禽,不詭遇,逐不出防,此苗服搜狩之義也。故苗服搜狩之禮,簡其
戎事也;故苗者毛取之,搜者搜索之,狩者守留之。夏不田,何也?曰,
天地陰陽盛長之時,猛獸不攫,鷙鳥不搏,蝮蠆不螫,鳥獸虫蛇且知應天
,而況人乎哉?是以古者必有豢牢。其謂之畋何?圣人舉事必返本,五谷
者,以奉宗廟,養万民也,去禽獸害稼穡者,故以田言之,圣人作名號而
事義可知也。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
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R群;天子
殺則下大駑,諸侯殺則下小駑,大夫殺則止佐滏,佐滏止則百姓畋獵。獺
祭魚,然后漁人入澤梁;鳩化為鷫,然后設糙羅;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昆虫不蟄不以火田,不不卵,不夭,不覆巢;此皆圣人在上,君子在位
,能者在職,大德之發者也。是故皋陶為大理乎,民各服得其實;伯夷主
禮,上下皆讓;為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成;棄主稷,百谷時
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僻
違;禹陂九澤,通九道,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十里至
于荒服,南撫交趾、大發,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肅慎,東至長
夷、島夷,四海之內皆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興九韶之樂,致异物,鳳凰
來翔,天下明德也。
    射者必心平体正,持弓矢審固,然后射者能以中。詩云:“大侯既抗
,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此之謂也。弧之為言豫也,豫者豫
吾意也。故古者儿生三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
所有事也,必有意其所有事,然后敢食谷,故曰:“不素飧兮。”此之謂
也。
    生而相与交通,故曰留賓。自天子至士,各有次,贈死不及柩尸,吊
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喪百里,贈湹及事之謂時;
時,禮之大者也。春秋曰:“天王使宰I來歸惠公、仲子之湹。”湹者何
?喪事有湹者,蓋以乘馬束帛輿馬曰湹,貨財曰賻,水被曰涋,口實曰玩
好曰贈。知生者賻湹,知死者贈涋;贈涋所以送死也,賻湹所以佐生也。
輿馬、束帛、貨財、衣被、玩好,其數奈何?曰,天子乘馬六匹,諸侯四
匹,大夫三匹,元士二匹,下士一匹;天子束帛五匹、玄三駢二,各五十
尺,諸侯玄三駢二,各三十尺,大夫玄一駢二,各三十尺,元士玄一駢一
,各二丈,下士彩縵各一匹,庶人布帛各一匹;天子之湹,乘馬六匹乘車
,諸侯四匹乘輿,大夫曰參輿,元士下士不用輿;天子文繡衣各一襲到地
,諸侯覆跗,大夫到踝,士到髀;天子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以
貝,庶人以谷實。位尊德厚及親者賻湹i涋厚,貧富亦有差;二三四五之
數,取之天地而制奇偶,度人情而出節文,謂之有因,禮之大宗也。
    春秋曰:“庚戌天王崩。”傳曰:“天王何以不書葬?天子記崩不記
葬,必其時也;諸侯記卒記葬,有天子在,不必其時也。”必其時奈何?
悀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殯,三月
而葬;士庶人二日而殯,二月而葬。皆何以然?曰,禮不豫凶事,死而后
治凶服,衣衰飾,修棺槨,作穿窆宅兆,然后喪文成,外親畢至,葬墳集
,孝子忠臣之恩厚備盡矣。故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而葬,
同會畢至;大夫三月而葬,同朝畢至;士庶人二月而葬,外姻畢至也。
    延陵季子适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于嬴博之間,因葬焉。孔子聞之
,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使子貢往而觀之,其穿,深不至泉
;其斂,以時服;既葬,封壙墳掩坎,其高可隱也;既封,左袒右旋,其
封且號者三。言曰:“骨肉歸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則無不之也!無不之
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于禮其合矣。”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制喪三年,所以報父母之恩也。期
年之喪通乎諸侯,三年之喪通乎天子,禮之經也。子夏三年之喪畢,見于
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胕胕而樂作,而曰:“先生制禮
不敢不及也。”孔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于孔子,孔
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禮不敢過也
。”孔子曰:“君子也。”子貢問曰:“閔子哀不盡,子曰君子也;子夏
哀已盡,子曰君子也。賜也惑,敢問何謂?”孔子曰:“閔子哀未盡,能
斷之以禮,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能引而致之,故曰君子也。夫三年
之喪,固优者之所屈,劣者之所勉。”
    齊宣王謂田過曰:“吾聞儒者喪親三年,喪君三年;君与父孰重?”
田過對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則何為去親而事君?”田
過對曰:“非君之土地無以處吾親,非君之祿無以養吾親,非君之爵位無
以尊顯吾親;受之君,致之親,凡事君所以為親也。”宣王邑邑無以應。
    古者有者謂之厲,君一時素服,使有司吊死問疾,憂以巫醫,匍匐以
救之,湯粥以方之。善者必先乎鰥寡孤獨,及病不能相養,死無以葬埋,
則葬埋之。有親喪者不呼其門,有齊衰大功,五月不服力役之征,有小功
之喪者未葬,不服力役之征。其有重尸多死者,急則有聚眾,童子擊鼓苣
火,入官宮里用之,各擊鼓苣火,逐官宮里。家之主冠立于阼,事畢出乎
里門,出乎邑門,至野外;此匍匐救厲之道也。師大敗亦然。
    齋者思其居處也,思其笑語也,思其所為也;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
者。祭之日,將入戶,然若有見乎其容;盤旋出戶,喟然若有聞乎嘆息之
聲。先人之色,不絕于目;聲音咳唾,不絕于耳;嗜欲好惡,不忘于心;
是則孝子之齋也。
    春祭曰祠,夏祭曰跌,秋祭曰嘗,冬祭曰A;春荐韭卵,夏荐麥魚;
秋荐黍豚,冬荐稻鷫。三歲一,五年一診;者,合也;診者,諦也。者大
合祭于祖廟也,診者諦其德而差优劣也。圣主將祭,必洁齋精思,若親之
在;方興未登,憧憧,專一想親之容貌彷佛,此孝子之誠也。四方之助祭
,空而來者滿而反,虛而至者實而還,皆取法則焉。
    韓褐子濟于河,津人告之曰:“夫人過于此者,未有不快用者也;而
子不用乎?”韓褐子曰:“天子祭海內之神,諸侯祭封域之內,大夫祭其
親,士祭其祖檷。褐也,未得事河伯也。”津人申楫舟中水而運,津人曰
:“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今舟中水而運,甚殆,
治裝衣而下游乎!”韓子曰:“吾不為人之惡我而改吾志,不為我將死而
改吾義。”言未已,舟然行。韓褐子曰:“詩云:‘莫莫葛,施于條枚;
愷悌君子,求福不回。’鬼神且不回,況于人乎?”
    孔子曰:“無体之禮,敬也;無服之喪,憂也;無聲之樂,歡也;不
言而信,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鐘鼓之聲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
則悲,喜而擊之則樂;其志變,其聲亦變。其志誠,通乎金石,而況人乎
?”
    公孟子高見顓孫子莫曰:“敢問君子之禮何如?”顓孫子莫曰:“去
爾外厲,与爾內折,色胜而心自取之,去三者而可矣。”公孟不知以告曾
子,曾子愀然逡巡曰:“大哉言乎!夫外厲者必內折,色胜而心自取之必
為人役。是故君子德行成而容不知,聞識博而辭不爭,知慮微達而能不愚
。”
    曾子有疾,孟儀往問之。曾子曰:“鳥之將死,必有悲聲;君子集大
辟,必有順辭。禮有三儀,知之乎?”對曰:“不識也。”曾子曰:“坐
,吾語汝。君子修禮以立志,則貪欲之心不來;君子思禮以蚳迭則怠惰慢
易之節不至;君子修禮以仁義,則忿爭暴亂之辭遠。若夫置樽俎、列籩豆
,此有司之事也,君子雖勿能可也。”
    孔子曰可也簡。簡者,易野也,易野者,無禮文也。孔子見子桑伯子
,子桑伯子不衣冠而處,弟子曰:“夫子何為見此人乎?”曰:“其質美
而無文,吾欲說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門人不說,曰:“何為見孔
子乎?”曰:“其質美而文繁,吾欲說而去其文。”故曰,文質修者謂之
君子,有質而無文謂之易野,子桑伯子易野,欲同人道于牛馬,故仲弓曰
太簡。上無明天子,下無賢方伯,天下為無道,臣s其君,子s其父,力
能討之,討之可也。當孔子之時,上無明天子也,故言雍也可使南面,南
面者天子也,雍之所以得稱南面者,問子桑伯子于孔子,孔子曰:“可也
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道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
乎?”子曰:“雍之言然!”仲弓通于化術,孔子明于王道,而無以加仲
弓之言。
    孔子至齊郭門之外,遇一嬰儿挈一壺,相与俱行,其視精,其心正,
其行端,孔子謂御曰:“趣驅之,趣驅之。”韶樂方作,孔子至彼,聞韶
三月不知肉味。故樂非獨以自樂也,又以樂人;非獨以自正也,又以正人
矣哉!于此樂者,不圖為樂至于此。黃帝詔伶倫作為音律,伶倫自大夏之
西,乃之昆侖之陰,取竹于O谷,以生竅厚薄均者,斷兩節間,其長九寸
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日含少次,制十二管,以昆侖之下,听鳳之鳴,
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适合黃鐘之宮,皆
可生之,而律之本也。故曰黃鐘微而均,鮮全而不傷,其為宮獨尊,象大
圣之德,可以明至賢之功,故奉而荐之于宗廟,以歌迎功德,世世不忘。
是故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太簇,太簇生南呂,
南呂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三分
所生,益之以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黃鐘、大呂、太
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為上,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為下
。大圣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風,日至則日行其風以生十二律,故
仲冬短至則生黃鐘,季冬生大呂,孟春生太簇,仲春生夾鐘,季春生姑洗
,孟夏生仲呂,仲夏生蕤賓,季夏生林鐘,孟秋生夷則,仲秋生南呂,季
秋生無射,孟冬生應鐘。天地之風气正,十二律至也。
    圣人作為鼓控揭塤飼,比六者德音之音,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然后
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此所以獻酢嘄之酬也,所以官序
貴賤各得其宜也,此可以示后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听鐘聲則思武臣。石聲
磬磬以立辯,辯以致死,君子听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
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
,君子听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鼓檕之聲歡歡以立動,動以進眾
,君子听鼓檕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鏗鏘而已,彼亦
有所合之也。
    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
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
然后心術形焉。是故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悸追蔽募蚪謚匆鰨捕窨
道鄭淮質裘頭芄汴謚匆鰨捕窀找悖渙直勁正庄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
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僻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含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
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气不怒,柔气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
皆安其位,不相奪也。然后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彩;以繩德厚,
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
見于樂,故曰樂觀其深矣。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气衰則生
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不庄,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
,流漫以忘本,廣則容奸,狹則思欲;感滌蕩之气,滅平和之德,是以君
子賤之也。凡奸聲感人而逆气應之,逆气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
气應之,順气成象而和樂興焉。唱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万物
之理,以類相動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奸聲亂色,
不習于听,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气,不設于身体;使耳目鼻
口心智百体,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后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
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
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
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唱和清濁,代相為經
,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气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宁,故曰樂者
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
,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意,廣樂以成其教,故樂行而民向方
,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
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
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惟樂不可以為偽。樂者,心之
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君子之動本,樂其象也,
后治其飾,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著往,复亂以飭歸;奮
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隱,獨樂其志,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是
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飭過,故曰生民之道,
樂為大焉。
    樂之可密者,琴最宜焉,君子以其可修德,故近之。凡音之起,由人
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
變,變成方故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
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以殺;其樂心感者,其
聲曰海黃湎殘母姓擼財瀋隕黃澠承母姓擼財瀋騁岳鰨其敬心感者,其聲直
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調。人之善惡非牲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
先王慎所以感之,故禮以定其意,樂以和其性,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禮樂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立治道也。
    凡音,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
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与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征為事,羽為物;五
音亂則無法,無法之音: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坏;角亂則
憂,其民怨;征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代相凌
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人之有患禍者,生于淫u暴慢,淫u暴慢之本,生于飲酒;故古者
慎其飲酒之禮,使耳听雅音,目視正儀,足行正容,心論正道。故終日飲
酒而無過失,近者數日,遠者數月,皆人有德焉以益善,詩云:“既醉以
酒,既飽以德。”此之謂也。
    凡從外入者,莫深于聲音,變人最极,故圣人因而成之以德曰樂,樂
者德之風,詩曰:“威儀抑抑,德音秩秩。”謂禮樂也。故君子以禮正外
,以樂正內;內須臾离樂,則邪气生矣,外須臾离禮,則慢行起矣;故古
者天子諸侯听鐘聲,未嘗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未嘗离于前;所以養正
心而滅淫气也。樂之動于內,使人易道而好良;樂之動于外,使人溫恭而
文雅;雅頌之聲動人,而正气應之;和成容好之聲動人,而和气應之;粗
厲猛賁之聲動人,而怒气應之;鄭衛之聲動人,而淫气應之。是以君子慎
其所以動人也。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聲,孔聞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
孔子曰:“求來,爾奚不謂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為中節;流入于
南,不歸于北。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執中以為本,務生
以為基,故其音溫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也。憂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
暴厲淫荒之動不在乎体,夫然者,乃治存之風,安樂之為也。彼小人則不
然,執末以論本,務剛以為基,故其音湫厲而微末,以象殺伐之气。和節
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溫儼恭庄之動不存乎体,夫殺者乃亂亡之風,奔北之
為也。昔舜造南風之聲,其興也勃焉,至今王公述無不釋;紂為北鄙之聲
,其廢也忽焉,至今王公以為笑。彼舜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
卒以興,紂以天子,好慢淫荒,剛厲暴賊,而卒以滅。今由也匹夫之徒,
布衣之丑也,既無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國之聲,豈能保七尺之身哉?
”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于斯。宜矣
,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過矣。
”



                               卷二十 反質

    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嘆息,意不平。子張進,舉手而問曰:“師聞
賁者吉卦,而嘆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嘆之。吾思夫質素
,白當正白,黑當正黑。夫質又何也?吾亦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
寶珠不飾,何也?質有余者,不受飾也。”
    信鬼神者失謀,信日者失時,何以知其然?夫賢圣周知,能不時日而
事利;敬法令,貴功勞,不卜筮而身吉;謹仁義,順道理,不禱祠而福。
故卜數擇日,洁齋戒,肥犧牲,飾圭璧,精祠祀,而終不能除悖逆之禍,
以神明有知而事之,乃欲背道妄行而以祠祀求福,神明必違之矣。天子祭
天地、五岳、四瀆,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祭門戶,庶人祭其先祖
。圣王承天心,制禮分也。凡古之卜日者,將以輔道稽疑,示有所先而不
敢自專也;非欲以顛倒之惡而幸安之全。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是以泰山終不享李氏之旅,易稱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跌祭,蓋重禮
不貴牲也,敬實而不貴華。誠有其德而推之,則安往而不可。是以圣人見
人之文,必考其質。
    歷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澤之漁者善爭陂,而舜漁焉;東夷
之陶器窳,而舜陶焉。故耕漁与陶非舜之事,而舜為之,以救敗也。民之
性皆不胜其欲,去其實而歸之華,是以苦窳之器,爭斗之患起,爭斗之患
起,則所以偷也。所以然者何也?由离誠就詐,棄朴而取偽也,追逐其末
而無所休止。圣人抑其文而抗其質,則天下反矣,詩云:“尸鳩在桑,其
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傳曰:“尸鳩之所以養七子者,一心也
;君子所以理万物者,一儀也。以一儀理物,天心也;五者不离,合而為
一,謂之天心。在我能因自深結其意于一,故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
以事一君,是故誠不遠也。夫誠者一也,一者質也;君子雖有外文,必不
离內質矣。”
    衛有五丈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下車為教之,
曰:“為机,重其后,輕其前,命曰橋。終日灌韭,百區不倦。”五丈夫
曰:“吾師言曰: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敗;我非不知也,不欲為也。
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已!”鄧析去,行數十里,顏色不悅懌,
自病。弟子曰:“是何人也?而恨我君,請為君殺之。”鄧析曰:“釋之
,是所謂真人者也。可令守國。”
    禽滑厘問于墨子曰:“錦繡,將安用之?”墨子曰:“惡,是非吾用
務也。古有無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
衣裳細布;當此之時,黻無所用,而務在于完堅。殷之盤庚,大其先王之
室,而改遷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鷚員涮下之視;當此之時,文采之帛
,將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為心,苟上不為,下惡用之?二王
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時,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錦繡,亂君之所
造也,其本皆興于齊,景公喜奢而忘儉,幸有晏子以儉鐫之,然猶几不能
胜。夫奢安可窮哉?紂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宮牆文畫,雕琢刻鏤,錦
繡被堂,金玉珍瑋,婦女优倡,鐘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
身死國亡,為天下戮,非惟錦繡之用耶?今當凶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
,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為飾;又欲予子一鐘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
不得珠,子將何擇?”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墨子曰:“
誠然,則惡在事夫奢也?長無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飽,
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為可長,行可久
,先質而后文,此圣人之務。”禽滑厘曰:“善。”
    秦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猶不息,治大馳道,從九原
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厭先王宮室之小,乃于丰鎬之間,文武之處,
營作朝宮,渭南山林苑中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
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為閣道;自殿直抵南山之岭以為闕,為复道,自
阿房渡渭水屬咸陽,以象天极,閣道絕漢,抵營室也。又興驪山之役,錮
三泉之底,關中离宮三百所,關外四百所,皆有鐘盤帷帳,婦女倡优。立
石闕東海上朐山界中,以為秦東門。于是有方士韓客侯生,齊客盧生,相
与謀曰:“當今時不可以居,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
,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以慢欺而取容,諫者不用而失道滋甚。吾党久
居,且為所害。”乃相与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吾异日厚盧生,尊
爵而事之,今乃誹謗我,吾聞諸生多為妖言以亂黔首。”乃使御史悉上諸
生,諸生傳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盧生不得,而侯生后得
,始皇聞之,召而見之,升阿東之台,臨四通之街,將數而車裂之。始皇
望見侯生,大怒曰:“老虜不良,誹謗而主,乃敢复見我!”侯生至,仰
台而言曰:“臣聞知死必勇,陛下肯听臣一言乎?”始皇曰:“若欲何言
?言之!”侯生曰:“臣聞禹立誹謗之木,欲以知過也。今陛下奢侈失本
,淫u趨末,宮室台閣,連屬增累,珠玉重寶,積襲成山,錦繡文采,滿
府有余,婦女倡优,數巨万人,鐘鼓之樂,流漫無窮,酒食珍味,盤錯于
前,衣服輕暖,輿馬文飾,所以自奉,麗靡爛熳,不可胜极。黔首匱竭,
民力單盡,尚不自知,又急誹謗,嚴威克下,下喑上聾,臣等故去。臣等
不惜臣之身,惜陛下國之亡耳。聞古之明王,食足以飽,衣足以暖,宮室
足以處,輿馬足以行,故上不見棄于天,下不見棄于黔首。堯茅茨不剪,
采椽不鷩兩茲齲捕种丈者,俗以其文采之少,而質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
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紂,臣恐陛
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侯生
曰:“陛下之意,方乘青云飄搖于文章之觀,自賢自健,上侮五帝,下凌
三王,棄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見久矣。臣等恐言之無益也,而自取死
,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為陛下陳之,雖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
下自知也。”始皇曰:“吾可以變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
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堯与禹乎?不然無冀。陛下之佐又非也,臣
恐變之不能存也。”始皇喟然而嘆,遂釋不誅。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
,三年而秦亡。
    魏文侯問李克曰:“刑罰之源安生?”李克曰:“生于奸邪淫u之行
。凡奸邪之心,飢寒而起,淫者,久飢之詭也;雕文刻鏤,害農事者也;
錦繡纂組,傷女工者也。農事害,則飢之本也;女工傷,則寒之源也。飢
寒并至而能不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淫者,未嘗有
也。故上不禁技巧,則國貧民侈,國貧窮者為奸邪,而富足者為淫,則驅
民而為邪也;民以為邪,因之法隨,誅之不赦其罪,則是為民設陷也。刑
罰之起有原,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傷國之道乎?”文侯曰:“善。
”以為法服也。
    秦穆公閑,問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國失國當何以也?”由余
曰:“臣聞之,當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聞奢儉之節。”
由余曰:“臣聞堯有天下,飯于土簋,啜于土,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
,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堯釋天下,舜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
之,銷銅鐵,修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釋
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繒帛為茵褥,觴勺有彩,
為飾彌侈,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沒,殷周受之,作為大器,
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觴勺刻鏤,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彌侈矣,而國
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故曰儉其道也。”由余出,
穆公召內史廖而告之曰:“寡人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圣人
也,寡人患之。吾將奈何?”內史廖曰:“夫戎辟而遼遠,未聞中國之聲
也,君其遺之女樂以亂其政,而厚為由余請期,以疏其間,彼君臣有間,
然后可圖。”君曰:“諾。”乃以女樂三九遺戎王,因為由余請期;戎王
果具女樂而好之,設酒听樂,終年不遷,馬牛羊半死。由余歸諫,諫不听
,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為上卿。問其兵勢与其地利,既已得矣,舉兵
而伐之,兼國十二,開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賢納諫,故霸西戎,西戎
淫于樂,誘于利,以亡其國,由离質朴也。
    經侯往适魏太子,左帶羽玉具劍,右帶環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
坐有頃,太子不視也,又不問也。經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
“有。”經侯曰:“其寶何如?”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上戴。此魏
之寶也。”經侯曰:“吾所問者,非是之謂也。乃問其器而已。”太子曰
:“有。徒師沼治魏而市無豫賈, 辛治陽而道不拾遺,芒卯在朝而四鄰
賢士無不相因而見。此三大夫乃魏國之大寶。”于是經侯默然不應,左解
玉具,右解環佩,委之坐,愆然而起,默然不謝,趨而出,上車驅去。魏
太子使騎操劍佩逐与經侯,使告經侯曰:“吾無德所寶,不能為珠玉所守
;此寒不可衣,飢不可食,無為遺我賊。”于是經侯杜門不出,傳死。
    晉平公為馳逐之車,龍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錯之以羽芝,車成題金
千鎰,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觀焉。田差三過而不一顧,平公作色大怒,
問田差“爾三過而不一顧,何為也?”田差對曰:“臣聞說天子者以天下
,說諸侯者以國,說大夫者以官,說士者以事,說農夫者以食,說婦姑者
以織。桀以奢亡,紂以淫敗,是以不敢顧也。”平公曰:“善。”乃命左
右曰:“去車!”
    魏文侯御廩災,文侯素服辟正殿五日,群臣皆素服而吊,公子成父獨
不吊。文侯复殿,公子成父趨而入賀,曰:“甚大善矣!夫御廩之災也。
”文侯作色不悅,曰:“夫御廩者,寡人寶之所藏也,今火災,寡人素服
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猶入賀何
為?”公子成父曰:“臣聞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內,諸侯藏于境內,大夫
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篋櫝。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災,必有人患。今幸無人
患,乃有天災,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嘆曰:“善!”
    齊桓公謂管仲曰:“吾國甚小,而財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輿駕甚汰,
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聞之,君嘗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
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漿,衣練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詩云:‘不躬不親,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親乎?”桓公曰:“善
。”于是更制練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齊國儉也。
    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妾
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也。”文子曰:“然乎?吾
觀國人之父母衣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聞君子以德華國,不聞以妾与馬
。夫德者得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若淫于奢侈,沈于文章,不能自反
,何以守國?”仲孫它慚而退。
    趙簡子乘弊車瘦馬,衣翼羊裘,其宰進諫曰:“車新則安,馬肥則往
來疾,狐白之裘溫且輕。”簡子曰:“吾非不知也。吾聞之,君子服善則
益恭,細人服善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細人之心也。傳曰:周公位尊愈
卑,胜敵愈懼,家富愈儉,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謂也。”
    魯筑郎囿,季平子欲速成,叔孫昭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
,其可乎?無囿尚可乎,惡聞嬉戲之游,罷其所治之民乎?”
    衛叔孫文子問于王孫夏曰:“吾先君之廟小,吾欲更之,可乎?”對
曰:“古之君子,以儉為禮;今之君子,以汰易之。夫衛國雖貧,豈無文
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繡哉?以為非禮也。”文子乃止。
    晉文公合諸侯而盟曰:“吾聞國之昏,不由聲色,必由奸利好樂,聲
色者,淫也;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國,不亡必殘。自今以來,無以美
妾疑妻,無以聲樂妨政,無以奸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
根素,流于華葉;若此者,有患無憂,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于
是君子聞之曰:“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猶無佐也。”
    晏子飲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辭曰:“詩曰:‘側牟之俄。
’言失德也;‘屢舞漶笛允菀病!醇茸硪躍疲布缺緣隆!怠醇茸磯觶膊芷
涓!當鮒髦蠢褚病‘醉而不出,是謂伐德。’賓主之罪也。嬰已卜其日,
未卜其夜。”公曰:“善。”舉酒而祭之,再拜而出,曰:“豈過我哉?
吾托國于晏子也。以其家貧善寡人,不欲淫侈也,而況与寡人謀國乎?”
    楊王孫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死欲裸葬,以返吾真,必無易吾意。
”祁侯聞之,往諫曰:“竊聞王孫令葬必裸而入地,必若所聞,愚以為不
可。令死人無知則已矣,若死有知也,是戮尸于地下也,將何以見先人?
愚以為不可!”王孫曰:“吾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無益于死者,而世以
相高,靡財殫幣而腐之于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出,此真与暴骸于中野
何异?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歸者得至,而化者得變,是物各
返其真。其真冥冥,視之無形,听之無聲,乃合道之情。夫飾外以夸眾,
厚葬以矯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然也。且吾聞之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而各歸其真,故謂之
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厚裹之以幣帛,多送之以
財寶,以奪生者財用。古圣人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之制禮;今則越之
,吾是以欲裸葬以矯之也。昔堯之葬者,空木為櫝,葛為緘;其穿地也,
下不亂泉,上不泄臭。故圣人生易尚,死易葬,不加于無用,不損于無益
,謂今費財而厚葬,死者不知,生者不得用,謬哉!可謂重惑矣。”祁侯
曰:“善。”遂裸葬也。
    魯有儉者,瓦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之土?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
之,歡然而悅,如受太牢之饋。弟子曰:“瓦堉,陋器也;煮食,薄膳也
。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聞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
吾非以饌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親也。”
    晏子病將死,斷楹內書焉,謂其妻曰:“楹也,語子壯而視之!”及
壯發書,書之言曰:“布帛不窮,窮不可飾;牛馬不窮,窮不可服;士不
可窮,窮不可任。窮乎?窮乎?窮也!”
    仲尼問老聃曰:“甚矣!道之于今難行也!吾比執道委質以當世之君
,而不我受也。道之于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于听,言者亂于
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委矣。”
    子貢問子石:“子不學詩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
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暇乎哉?”子貢曰:“請投吾詩,以學于子
。”
    公明宣學于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
學,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宮庭,親在,叱 之聲
未嘗至于犬馬,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
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學而
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曾子避席謝
之曰:“參不及宣,其學而已。”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魯人
曰:“何也?”曰:“屨為履,縞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發,游不用之國
,欲無窮得乎?”





*** End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說苑" ***

Copyright 2023 Library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Home